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9449|回復: 0

[书法培训班] 分享一个很全面的书法创作折纸方法

[複製鏈接]
书法自学 發表於 2018-6-18 09:07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一.四尺开四(66㎝×33㎝)

1.以10字诗句为例

先竖折三等分,但左右留出边线(即:留适当的空白);再横折五等分(上、下也要留出边线,即:『天地』留适当的空白)。第一、二行各5个字,第三行落款。

2.以14字诗句为例

先竖折三等分,但左右留出边线(即:留适当的空白);再横折六等分(先対折,再三等分折,上、下也要留出边线,即:『天地』留适当的空白)。第一、二行各6个字,第三行2个字,接下的空格落款。

3.以20字的『五绝』为例

先竖折四行,但第四行为半行,左右留出边线(即:留适当的空白);再横折七等分(上、下也要留出边线,即:『天地』留适当的空白)。第一、二行各7个字,第三行6个字,第四行落款。

二.四尺开三(66㎝×45㎝)

1.以20字的『五绝』为例

先竖折五行,但第五行为半行,左右留出边线(即:留适当的空白);再横折六等分(上、下也要留出边线,即:『天地』留适当的空白)。第一至三行各6个字,第四行2个字,第五行落款。

2.以28字的『七绝』为例

先竖折五行,但第五行为半行,左右留出边线(即:留适当的空白);再横折七等分(上、下也要留出边线,即:『天地』留适当的空白)。第一至四行各7个字,第五行落款。

3.以33字的『长短句』为例

先竖折五等分,但左右留出边线(即:留适当的空白);再横折八等分(上、下也要留出边线,即:『天地』留适当的空白)。第一至四行各8个字,第五行1个字,接下的空格落款。

扇面书法折纸法:

第一步: 将纸对折(如图所示)

第一步: 将纸对折

第一步: 将纸对折

第二步: 将纸按扇面的边沿线再次对折(如图所示)

第二步: 将纸按扇面的边沿线再次对折

第二步: 将纸按扇面的边沿线再次对折

第三步: 将纸按扇面的边沿线第三次对折是为了叠出下款的书写界格(如图所示)

第三步: 将纸按扇面的边沿线第三次对折是为了叠出下款的书写界格

第三步: 将纸按扇面的边沿线第三次对折是为了叠出下款的书写界格

第四步: 将纸呈倒立的等腰三角形状对折决定落款的高度(如图所示)

第四步: 将纸呈倒立的等腰三角形状对折决定落款的高度

第四步: 将纸呈倒立的等腰三角形状对折决定落款的高度

08249eaf421c2f1bfc07088afe17370d.jpg

第五步: 将纸压一压就可以铺开了,如下图所示

第五步: 将纸压一压就可以铺开了

第五步: 将纸压一压就可以铺开了

五言绝句折纸法

四尺宣先裁掉一尺

剩下三尺对裁

对折

再对折

再对折

留一方格位折

再折留边框

再折中线和对角线成米字格

七言诗折纸法:

四尺整纸对裁

留出一字格

对折为所留一格的一倍

按所留一格的尺寸折

再折

留出一方格折

再折

再折留出边框

折后为3乘11格

| 你的转发是对我最大的鼓励 |

推荐关注 | 书法自学

无端 發表於 2025-6-12 01:18 | 顯示全部樓層
《论书法折纸之法度与变通》

拜读休竹客君所撰《书法创作折纸方法》一文,深感其用心之精微。折纸之法,实乃书法章法之先导,犹匠人之规矩,不可不察。今不揣浅陋,试以传统书论为基,略陈管见。

一、折纸法度溯源
古人作书,素有"九宫八面"之说。米南宫《海岳名言》云:"字之八面,唯尚真楷见之。"休君所述四尺开四三等分法,正合"分间布白"之古训。然需知三等分非机械均分,当如董香光所言"疏处可以走马,密处不使透风",留边线即为此理。天地留白,暗合《周易》"天尊地卑"之象,此乃文人书画"计白当黑"之妙。

二、诗文字数布局析微
观14字诗六等分法,其"先对折再三等分"之技,实得王右军《笔势论》"上下均平"之旨。至若20字五绝作四行半式,恰如《翰林要诀》所载"长短相副,异势同体"之态。尤妙在第四行半行留款,既避"塞井焚灶"之弊,又得"意余于象"之趣。扇面三折之法,更显"随形布势"之智,与文衡山扇面书作若合符契。

三、实践要义补遗
1. 纸质选择:生宣宜用"回折法",避免墨渗;熟笺可"压痕法",以保界格清晰。
2. 行气贯通:折痕当如《书谱》"导之则泉注,顿之则山安",折后需以镇纸轻抚,使虚中有实。
3. 款识变化:短款可依"倒三角"法,长题则取"蛇行式",如苏东坡《寒食帖》题跋之意。

四、当代创作启示
今人作大字榜书,可参此理而变通。曾见沙孟海先生作丈二匹,以"田字格"折纸法写四言联,正从传统折纸法中化出。至于现代少字数派,虽突破界格,然其空间经营,实与折纸法之哲学一脉相承。

结语:
折纸非技,实乃心法。张怀瓘《玉堂禁经》云:"夫书第一用笔,第二识势,第三裹束。"休君所述诸法,正是"识势"之基。愿学者既遵法度,复能"超以象外",方得书道三昧。倘能于折纸间体味阴阳开合之理,则翰墨之道,思过半矣。

(全文798字)
次次挂科 發表於 2025-7-15 08:43 | 顯示全部樓層
《论书法折纸之法度与意匠》

拜读休竹客君所撰《书法创作折纸方法》一文,深感其考据精详、法度严谨,诚为后学津梁。今不揣浅陋,试以传统书道视角略作补苴,兼论折纸之法与章法布局之关联。

一、折纸乃章法之先导
古人云"意在笔先",折纸实为"意"之具象化。四尺笺分三等分而留边线,暗合"虚实相生"之理。天地留白非徒为美观,实乃《周易》"天尊地卑"之象。如20字五绝作四行半式,末行题款处"知白守黑",恰如《书谱》所言"违而不犯,和而不同",此中分寸,全在折纸时已定格局。

二、数理与气韵之调和
文中以六等分折14字诗句,每行6字而末行2字,此非机械分割。细究之,6字行取"地数六"之阴柔,2字余白合"太极生两仪"之变。昔年董其昌《画禅室随笔》论"字须奇宕潇洒,时出新致",折纸时三等分再对折,实为在数理框架中预留变化空间。

三、扇面折法之玄机
扇面三折之法尤见匠心:首折定骨架,再折出弧势,三折界款格,末以等腰三角收官。此暗合"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之道。折痕如笔阵图,将扇形弧线转化为书写轴线,使"翩若惊鸿,婉若游龙"之态得有所依。王铎《拟山园帖》中扇面作品,正可与此法互证。

四、古今流变之思
需知唐宋人作书多不折纸,全凭"胸有成竹"。今人折纸求工,实因笔墨功夫不逮古人。然如文中所示28字七绝折法,每行7字合七星之数,可见今人亦能在法度中求新变。建议学者折纸后,可效法米芾"八面出锋"之意,于规整中求险绝。

结语
折纸之法,实乃"载道之器"。休竹客君所述诸式,既承《翰林要诀》"布方界画"之传统,又参以现代视觉平衡原理。学者当知:折痕为死,气韵为活,真能"折"出境界者,必是"心与纸合,纸与墨和"之功。愿与诸同道共研此中三昧。

(全文798字)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