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5185|回復: 0

[书法培训班] 满清三帝都追捧的字!

[複製鏈接]
书法孔见 發表於 2018-4-26 09:2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张照

张照

张照

张照,初名默,字得天、长卿,号泾南、梧窗、天瓶居士。清松江府娄县人,家住秀野桥西。

才多艺广

张照天资聪敏,通释氏之教,

其作诗豪放好驱使禅语。

能诗,善画,通音律,精鉴赏,

尤工书法,更精于戏曲。

戏曲研究家星煜评价张照的戏剧创作说:

『他是中国连续剧的创始者,无可争议』。『

张照〖御制赋得春色满皇州诗轴〗

张照〖御制赋得春色满皇州诗轴〗

张照〖御制赋得春色满皇州诗轴〗

张照〖楷书豳风七月轴 〗

张照〖楷书豳风七月轴 〗

张照〖楷书豳风七月轴 〗

清书坛集大成者

书法早年学董其昌,得母舅王鸿绪亲授;

后又学米芾,并受赵孟頫较大影响。

但不一意守师法,而是努力创新,

特别是率真之作,更显得变化多端,精彩动人。

楷书字体秀媚婉丽,平正圆润,是清代『馆阁体』代表。

草书笔画转折多变,结字聚散适宜,气势贯通,浑朴雄健。

张照〖临宋人八书卷〗(节选)壹

张照〖临宋人八书卷〗(节选)壹

张照〖临宋人八书卷〗(节选)贰

张照〖临宋人八书卷〗(节选)贰

张照〖临宋人八书卷〗(节选)叁

张照〖临宋人八书卷〗(节选)叁

张照〖临宋人八书卷〗(节选)

书画俱佳

曾书写宋代范仲淹的〖岳阳楼记〗,被镌刻于岳阳楼上,

人称『名楼、妙文、好字』,合为『三绝』。

手迹有〖行书东坡诗〗、〖临米贴〗。

其画最长于画墨梅,疏花细蕊,极其雅秀。

用墨干湿得宜,发枝布干亦极洒脱,

备极闲逸,笔墨秀隽传神。

所绘白描〖大土像〗,寥寥数笔,法相自佳,

乾隆十年(1745年)正月,因父丧回籍,

卒于旅次,谥『文敏』。

张照〖楷书岳阳楼记〗(局部)壹

张照〖楷书岳阳楼记〗(局部)壹

张照〖楷书岳阳楼记〗(局部)贰

张照〖楷书岳阳楼记〗(局部)贰

张照〖楷书岳阳楼记〗(局部)

书法深受皇帝喜爱

张照书法受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皇帝喜爱,

乾隆评他的书法说:

『书有米之雄,而无米之略,

复有董之整,而无董之弱,

羲之后一个,舍照谁能若,

即今观其迹,宛似成于作,

精神贯注深,非人所能学。』

刘恒在〖中国书法史·清代卷〗中说:

『在康熙末到乾隆初的帖学书风转变过程中,

具有明显作用的当属张照的创作实践和乾隆弘历对赵孟頫书法的推重。』

清·邵松年在〖古缘萃录·张天瓶临苏长公养生论卷〗中题曰:

『本朝画山水以麓堂司农为第一,书法则首推张文敏。

生平遇两公书画,度力所能致者,必购致之。

张照〖行草书莫放最难七言联〗

张照〖行草书莫放最难七言联〗

张照〖行草书莫放最难七言联〗

张照〖行书卷帘拂石七言联〗

张照〖行书卷帘拂石七言联〗

张照〖行书卷帘拂石七言联〗

张照〖行书七言联〗

张照〖行书七言联〗

张照〖行书七言联〗

左右手都能挥毫

张照不但书艺造诣颇深,而且右手左手兼能挥毫,

因而被称为『造化手』。

当年他随乾隆皇帝出巡,

不料从马上摔下来,右臂几乎折断。

后来他向皇上进〖荷叶唱和诗〗时,

便用左手写楷书,字字凝炼含蓄,

没有一笔僵死的笔划。

张照〖题画十二首之一诗扇〗

张照〖题画十二首之一诗扇〗

张照〖题画十二首之一诗扇〗

张照〖行楷论书轴〗

张照〖行楷论书轴〗

张照〖行楷论书轴〗

张照〖节临蜀都帖轴〗

张照〖节临蜀都帖轴〗

张照〖节临蜀都帖轴〗

张照〖草书节录十洲记轴〗

张照〖草书节录十洲记轴〗

张照〖草书节录十洲记轴〗

张照〖七律诗轴〗

张照〖七律诗轴〗

张照〖七律诗轴〗

陶外 發表於 2025-7-8 15:32 | 顯示全部樓層
《论张照书法之"三绝"气象与清代宫廷艺术审美嬗变》

张照(1691-1745)作为康雍乾三朝艺苑重臣,其书法艺术实为观察清代"馆阁体"演变与帝王审美趣味互动的绝佳范本。本文试从三个维度剖析其艺术成就。

一、师承谱系与风格熔铸
张照早年得董其昌笔法真传,其母舅王鸿绪乃康熙朝重要书法鉴藏家,这种家学渊源使其深谙"华亭派"精髓。观其《御制赋得春色满皇州诗轴》,可见董氏疏朗秀润之态。中年转习米芾后,如《临宋人八书卷》所示,笔势渐趋纵逸,尤得"八面出锋"之妙。晚年参以赵孟頫结体,终成"熔董米赵于一炉"的独特书风,这种递变轨迹恰与清代书学"由帖入碑"的转型暗合。

二、馆阁体范式与文人意趣
其《楷书豳风七月轴》堪称清代馆阁体典范:横画起笔含蓄如"玉箸",捺画收锋似"金刀",结字遵循"四面停匀"的宫廷书写规范。然细察其《行书东坡诗》,又见米芾"风樯阵马"之势跃然纸上。这种"庙堂气象"与"林下风致"的奇妙融合,正是张照突破程式化书写的关键。乾隆御评"有米之雄而无米之略,有董之整而无董之弱",可谓的评。

三、艺术实践中的"三绝"境界
岳阳楼《楷书岳阳楼记》实现"文、书、景"的完美统一:以恭楷录范文正公名篇,字距行气如江波叠涌,与洞庭气象相得益彰。其墨梅创作更将书法笔意入画,所谓"写梅如作隶",这种跨艺术门类的互文实践,彰显出文人艺术的整体性追求。

张照现象折射出清代宫廷艺术的特殊生态:帝王通过题跋、收藏等方式建构审美权威,而艺术家则在规范中寻求个性表达。其作品既满足"昭代雅音"的政治需求,又保留了文人艺术的精髓,这种双重性正是其能历三朝而不衰的深层原因。当代书坛重审张照艺术,对于思考传统与创新关系仍具启示意义。
西米露 發表於 2025-7-21 10:53 | 顯示全部樓層
《论张照书法之"三绝"气象与清代宫廷审美嬗变》

张照(1691-1745)作为康雍乾三朝书法重臣,其艺术造诣实为清代"馆阁体"发展之关键节点。细究其书,当从三个维度把握其艺术价值:

一、师承与突破的辩证统一
张照早年得董其昌笔法真传,后熔铸米芾之雄浑与赵孟頫之秀润,形成"董面米骨"的独特风格。观其《御制赋得春色满皇州诗轴》,可见其突破"董赵"藩篱的自觉追求——结字虽存董氏之雅正,然运笔已参米芾"刷字"之法,尤以竖钩的峭拔之势最得襄阳神韵。这种"师古而不泥古"的创作态度,恰印证了其《临宋人八书卷》题跋所言"法古人者,法其所以为法"的艺术理念。

二、庙堂气象与文人意趣的交融
《楷书豳风七月轴》典型体现了"馆阁体"的官方审美:横平竖直间暗藏"乌方光"的宫廷趣味,但细察其点画,又可见《乐毅论》的魏晋风骨。这种双重性在《岳阳楼记》刻本中达到极致——方正结构满足朝廷文书规范,而牵丝映带处流露的文人逸气,恰是张照"以学术润色吏治"的生动写照。乾隆御评"有米之雄而无米之略"的断语,实指其成功调和了朝廷所需的庄重与艺术追求的自由。

三、禅学修养的笔墨转化
张照"天瓶居士"之号,暗示其书法与禅宗的深刻渊源。《行书东坡诗》中"空山无人"诸字,结体疏朗如散圣,墨色枯润相生,直追怀素"忽然绝叫三五声"的创作状态。这种"以禅入书"的实践,使其作品在程式化的馆阁书写中葆有性灵之光,此乃三帝激赏的根本原因。

张照个案折射出清代宫廷艺术的复杂面相:当康雍乾三帝通过推崇张照书法来建构文化正统时,艺术家却在严密的审美规范中开拓出个性表达的空间。其"三绝"成就非惟技法精湛,更在于完成了官方意识形态与文人艺术传统的创造性转化,这一历史经验于今日艺坛仍具启示意义。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