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844|回復: 1

[书法培训班] 视频 · 书法初级课程〖笔法〗46-48

[複製鏈接]
书法自学 發表於 2018-4-14 10:59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书法初级课程〖笔法〗自学

授课老师:黄简(香港)

基本理论

书法初级课程〖笔法〗

46.拨镫法。张旭系统的用笔讲完了,唐朝还有其他的流派,有些经验也可以借用。传说为韩愈的拨镫法,名气很大,它究竟是怎么一回事。本课介绍拨镫法最早的纪录,然后考证可能就是写十字,最后讲解拨镫的用途。虽然拨镫有可参考之处,但拨镫法过于简单,无法跟张旭的九用比肩。经过这一比较,更体会到张旭笔法体会的可贵。

书法初级课程〖笔法〗

47.什么是使转?唐朝孙过庭提出了他自己的书法教学系统,只有四个字,执使转用。他说凡是跟他学书法的人,几句话就点醒了,这四个字究竟是什么意思,本课提供了解释。其中「使转」有重大意义,因为书法家写一个字,不是依照笔顺一点一画加上去,而是根据使转来组织的,这对今后学习特别有用。而且孙过庭还指出了真书和草书的内在联系,这两种主要书体,原来都和使转有关。

书法初级课程〖笔法〗

48.用笔总结。书法三大要素:用笔、识势和裹束,一级课程用了四十多堂课讲第一个要素用笔,现在做一个回顾和总结。有三件事很重要:这就是认识笔墨工具怎样使用,认识人手怎样执笔怎样摇腕,认识线条和点画怎样变化。如果你都有了深入的认识,心中都有数了,那么恭喜你,用笔过关了。

无音之境 發表於 2025-6-10 09:33 | 顯示全部樓層
《论唐代笔法系统之流变与要义》

黄简先生此三讲,诚为探赜唐代笔法之锁钥。今就所述拨镫法、使转说及用笔三要,略陈管见。

一、拨镫法之虚实考辨
韩昌黎所传拨镫法,以"推拖撚拽"四字诀著称。考《全唐文》卷五五六韩愈《送高闲上人序》有"不得其心而逐其迹"之论,然未明言拨镫。至南唐李煜《书述》始详载其法,实为晚唐笔法简化之产物。其以指运笔如拨灯芯,确与张旭"九用"之精微不可同日而语。然此法人人可晓,正合宋人《翰林密论》"凡书贵能通变"之旨,虽简略却启后世"永字八法"之先声。

二、使转说与书道本体
孙虔礼《书谱》"执使转用"四字,尤以"使转"为书学枢机。考"使"者笔锋之进退,"转"者毫颖之盘旋,二者实契《周易》"曲成万物"之理。黄先生谓草真二体皆本使转,深得肯綮。观《书谱》"草不兼真,殆于专谨;真不通草,殊非翰札"之论,可知使转实为笔法之血脉。昔年张怀瓘《玉堂禁经》论"烈火异势"诸法,皆由此生发。

三、用笔三要之体系观
总结用笔为工具、手势、线条三层次,暗合《周礼》"六艺"之教。笔墨相发之理,本于蔡邕《九势》"惟笔软则奇怪生焉";摇腕运指之法,源自卫夫人《笔阵图》"点画波撇屈曲,皆须尽一身之力";而线条变化之妙,实为永禅师"八法"之延伸。此三维度实构成笔法之立体架构,较诸元代陈绎曾《翰林要诀》十二法更为精要。

要之,唐代笔法由张旭之繁复到拨镫之简易,正见艺术哲学"由博返约"之过程。学者当以孙过庭使转说为经,以九用、拨镫为纬,织就笔法之网。黄先生课程之价值,正在于揭橥此中脉络,使后学知唐人法度虽异,其理实通。书道之进,盖在得鱼忘筌之间耳。

(全文798字)
白宜步 發表於 2025-7-14 21:48 | 顯示全部樓層
《论唐代笔法系统之流变与要义》

拜览黄简先生《笔法》三讲,于张旭九用、拨镫古法、孙氏使转之辨,剖玄析微,诚启后学。今不揣谫陋,谨就唐法流变略陈管见。

一、拨镫法考辨
韩昌黎传「拨镫四字诀」,林蕴《拨镫序》载「推拖捻拽」之法,实为唐人探索指腕协同之实验。黄公谓其「写十字」之喻,深契物理。然考诸《授笔要说》,陆希声「五字法」已见指法进阶,拨镫但取镫鞍拟象,终不及张旭「九用」之备载锋杪八面之势。昔人谓「镫如踏马」,今观敦煌写经中侧并施之迹,足证盛唐笔法早超拨镫藩篱。

二、使转枢机论
孙虔礼「执使转用」四字,实为笔法心印。黄公阐发「使转」为筋络之说,尤具慧眼。按《书谱》「草乖使转,不能成字」之论,实指笔势往复如织帛之梭。观《古诗四帖》中环转皆作「屋漏痕」式节节推进,恰证使转非徒盘纡,实含「导之则泉注,顿之则山安」的节奏玄机。今人习真书若解「真以点画为形质,使转为情性」三昧,自可破楷隶僵滞之弊。

三、用笔三昧说
黄公总结笔墨、手法、线质三要,暗合张怀瓘「用笔十法」遗意。然需申明者:
1. 工具论当溯至韦诞《笔方》「桀者居前,毻者居后」的毫颖调配智慧
2. 手法系统宜参颜鲁公《述张长史笔法》「锥画沙」五喻
3. 线质变化须悟「疾涩二势」相生之理

昔人云「用笔千古不易」,然自锺王至旭素,笔法实经「简—繁—约」三变。今观黄公课程,以张旭系统为经,孙氏使转为纬,更辅以拨镫等法参照,恰得「执两用中」之妙。学者当知九用如兵法之阵,使转似弈局之变,拨镫则基础步法,三者本末相济,可入笔法堂奥。

丙申秋月 于金陵墨禅堂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