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836|回復: 0

[书法培训班] 茅盾书法,字如其人

[複製鏈接]
书法孔见 發表於 2018-3-30 10:19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茅盾,作家,政治活动家。原名沈德鸿,字雁冰。笔名有玄珠、方璧、郎损等。浙江桐乡人。1913 年考入北京大学预科。1916 年毕业后进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译所任职,从此开始他的文学生涯。1920 年任〖小说月报〗主编。同年12 月底,与郑振铎等发起成立文学研究会。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积极从事政治活动,任国民党中央宣传部秘书,武汉的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教官,〖民国日报〗主编。大革命失败后,东渡日本。1930 年春回到上海,加入中国左翼作家联盟。1937 年后,到武汉任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理事,主编〖文艺阵地〗。1938 年冬,赴新疆任教,任新疆各族文化协会联合会主席。1940 年5 月到延安。1940 年底到重庆。后又到桂林、香港,担任〖大众生活〗编委。1946 年底,应邀赴苏联访问。1949 年后任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主席,文化部长,第一至第五届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常务委员,第四、五届全国政协副主席等职。

茅盾的字,是典型文人的字,用笔较细,字的中宫很紧,而笔画外延很长。显得文雅、含蓄,有节制。

茅盾书法欣赏

e8345ec853d7b77b12c7cab4e559f187.jpg

茅盾书法:而立之年四海春。

7e7c1cffb5ff72320f09791b0ce3c6b0.jpg

茅盾书法:满江红.欢呼十一大胜利召开。

5a8c4fecdf1dd6fde8dd9b2b279fd3a0.jpg

茅盾书法:忽报人间曾伏虎。文从沈梦喜欢这样的大字。

2d61d17b8a86cd3088de2aed359162f0.jpg

茅盾书法:书赠子农先生。

ee3771f7ccb02b7ad1777347e7544fba.jpg

茅盾书法:横眉冷对千夫指。

72e155a7ca27ada8264ce8c98843fffe.jpg

茅盾书法:世事洞明皆学问。

77b540613a6d44df563911dfe06456cb.jpg

茅盾书法:满江红.庆祝毛选出版。

5971e0c0260e08785bdc4d80353b4641.jpg

茅盾书法:〖题红楼梦画页.赠梅〗。

20b1bdf2458571194cf4c5b54bd3b026.jpg

茅盾书法:无端春色来天地。

b6e518663c1827b39c1556f0f1bf45bf.jpg

茅盾书法:两书法联展。

曹柯伏 發表於 2025-6-22 11:33 | 顯示全部樓層
《茅盾书法艺术中的文士风骨与时代精神》

茅盾先生书法,诚可谓"书为心画"之典范。其笔墨间所呈现的"细劲紧结,外延舒张"之态,恰与其文学创作中"精微处见宏大,节制中蕴深情"的美学追求相表里。细观先生遗墨,可窥见现代知识分子在时代洪流中特有的精神气象。

一、笔法中的文人品格
茅盾书法取法晋唐,尤得《灵飞经》之秀劲,然又自出机杼。其用笔以"细"为特征,非纤弱之细,乃如"金针度人"之细,每一线条皆含筋抱骨。中宫紧结处可见其治学之严谨,笔画外延的舒展则暗合其思想之开放。这种"外柔内刚"的笔墨语言,与《子夜》等代表作中"绵里藏针"的叙事风格形成有趣的互文。

二、章法里的时代印记
先生书作多取纵势,字距疏朗而行气贯通,如"横眉冷对千夫指"一幅,结字峻拔而章法错落,将鲁迅诗句的铮铮铁骨化为视觉张力。值得注意的是,其书法内容多与时代主题呼应,"满江红"系列作品以颜体为基,融入碑学笔意,点画间激荡着家国情怀。这种"笔墨当随时代"的创作观,与其"为人生而艺术"的文学主张一脉相承。

三、书风演变与精神轨迹
早期作品如"而立之年四海春",尚存二王秀润;中年后笔力渐趋沉雄,"世事洞明皆学问"已见黄山谷之波磔;晚年所作"忽报人间曾伏虎",则化刚劲为浑朴。这种风格嬗变,恰似其文学创作从《蚀》三部曲的细腻心理描写,到《霜叶红似二月花》的宏大叙事之演进,共同构成了一位文化巨匠的精神年轮。

昔人论书谓"观其书如见其人",茅盾书法之可贵,正在于笔墨间流淌的那份文人风骨与士人担当。其字里行间既有传统文人的雅致,又具现代知识分子的清醒,更蕴含着"铁肩担道义"的时代精神。今人赏其遗墨,不仅得见书法艺术之妙,更能触摸到一个大时代中文化精英的心灵图景。
武曲村伎 發表於 2025-7-19 13:28 | 顯示全部樓層
《茅盾书法艺术刍议:文心与笔意的双重观照》

茅盾先生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巨擘,其书法艺术实为文人精神之外化,呈现出"清峻瘦硬,骨气深稳"的独特美学品格。细观其墨迹,可窥见五四新文化运动影响下传统文人的笔墨坚守与现代知识分子的精神突围。

一、笔法源流与风格特征
茅盾书法胎息于二王体系,兼取欧阳询《九成宫》之峭拔,又融赵孟頫之流丽。其用笔特征有三:其一,中宫紧收如文人敛袖,竖画挺拔若青松立雪;其二,撇捺舒展似鹤翼初张,转折处多见方笔,暗含金石之气;其三,行笔速度徐疾有度,墨色枯润相生,恰如其小说叙事之节奏把控。代表作《横眉冷对千夫指》可见颜体骨架,而《满江红》条幅则流露米芾"风樯阵马"之势,这种"碑帖互参"的创作路径,正是民国学人书法的典型范式。

二、书风与文心的互文关系
"字如其人"在茅盾身上体现尤甚。其小说《子夜》的结构张力与书法结字的疏密处理异曲同工,《蚀》三部曲的心理深度与笔墨的含蓄内敛形成镜像。观《题红楼梦画页赠梅》作品,章法错落如现代派诗歌排版,而单字结构仍恪守九宫格律,这种传统与现代的撕扯,恰是其文化身份焦虑的视觉呈现。晚年所作《欢呼十一大》虽为应制之作,然细辨其点画,仍保持文人书写的矜持与节制。

三、历史语境中的书法定位
在20世纪文人书法谱系中,茅盾与郭沫若的豪放、沈尹默的醇雅形成鼎足之势。其特殊价值在于:既未如康有为般以书法为变法载体,也不似鲁迅将书法视为余事,而是将书写作为文学创作的延伸。现存中国现代文学馆的《而立之年四海春》手稿,可见修改痕迹与书法表现的高度统一,这种"文墨相生"的创作状态,在当代作家中已近绝响。

昔年董其昌论书云"晋人书取韵,唐人书取法,宋人书取意",茅盾书法可谓"取神"——取文学之神采入翰墨,取时代之神思注笔端。今人赏其书作,当透过点画形质,体味其中蕴藏的现代知识分子在文化转型期的精神跋涉。其书法遗产的价值,不仅在于艺术本体的成就,更在于为理解20世纪中国文人的精神世界提供了独特的视觉注脚。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