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291|回復: 2

[书法培训班] 楷书结体,核心四点

[複製鏈接]
书法孔见 發表於 2018-2-20 00: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楷书结体

重心平稳

汉字经常由多个部分组合而成,如同建筑、积木和杂技的叠罗汉,首先要使它们没有倒坍的危险,这就要保持重心的平稳。孙过庭说:『初学分布,但求平正』,就是这个意思。

平稳的最简单形式是对称,即在中轴线两侧以同量同形的对应形式相配置,像『文』、『立』、『全』、『羽』、『南』、『北』 等一类的字,在篆书和美术字中是完全可以写得非常对称的,但在楷书中却不行。因为楷书的横画通常都是左低右高地倾斜着,竖画也不那样直。所以,楷书往往是通过点和横画的顿笔、以及强化了的捺和竖来取得视觉上的平衡的(图一),何况绝大多数的字是不对称的呢!所以,对称虽然是求得平衡的最简便形式,但是在书法中却是不存的。那么,便只有采用均衡的形式了。所谓『均衡』,便是等量而不等形,或等质而不等量。这种均衡的形式便比对称难以掌握多了。

8fc9b4c46a3d2ed8f4a6a14a2bcf079e.jpg

布白匀称

书写点画结体成字时,同时也就将白纸分划成了大大小小块面,字之所以成字,也正是有空白的缘故。清代书法家邓石如说,结体应『计白当黑』,就是应当将虚的空白看作和实的笔画同样重要。

匀称的最简易要求就是笔画之间的空白要宽窄大小大致等。如『国』字的内部的分割,『书』字横画的间距就是如此(图六)。然而,富于奇趣和难于掌握的是疏密不同的虚实对比。如『之』字(图六),因为上面三笔的紧密而形成一个三角形实体,这个三角形恰好与中间空白的三角形构成虚实对照的平衡,下面由一个船形的大捺乘载着向前航去。再如『先』字(图六),重心左倾,但是由于弯钩的屈张运动所形的『引力场』——空白,仿佛一块巨石一般压在那里,遂使之转危为安。

参差避就

楷书以平正为根本,但过于整齐一致便失于呆板,所以横画相叠时,须有长有短、偃仰,竖画并列时,也须长短、欹斜的变化,三点四点在一起时,须各有姿态、向背。如此等等。楷书的参差变化,应该在平正的基础上进行,即在统一中求变化。

避就在上下和左右组合统体的字中尤为重要,彼此之间切忌互不往来,『各自为政』,而要『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穿插,融为一体。比如『敕』字,由『来』和『力』字组成,为了形成一个整体,『来』字的一捺改为一点,以使『力』字靠近,这就是『避』,或称之为『让』;『力』的一撇趁势进入『来』字的下面,这就是『就』。再如『践』字,『足』的最后一笔改为上斜的短画,以避右边的『戈』字,右边的两个『戈』字相叠,上面『戈』字的一撇变短以让下,下面『戈』字的弯钩借机插入,横画伸长插入左边,使左右上下形成一个完美的整体(图七)。

1dc2ef7c17fae88afc855c360d712777.jpg

识势贯连

楷书虽然是一笔一画各不相连,但却不能写成『积薪』、『布棋』般的呆书,而要写成气势贯连的活书,就得像唐代书论家张怀瓘说的那样:『必先识势,乃可加工。』

比如『流』字的『氵』,第一点奔向第二点,第二点奔向第三点,第三点又奔向右上边的一点。正因为它们之间有这样一个连带关系,点的方向和笔锋的走向才那样不同(图八)。再如『禄』字右下的四点:第一点向下,以带第二点,第二点右仰,奔向第三点,第三点左撇,以带第四点,第四点顿笔后向右出锋,奔向下一字。四点各不相同,互不相连,但它们之间顾盼呼应,仿佛有一根无形的纽带牵连着,这纽带便是笔锋在空中走向的轨迹(图八)。明乎此,也就不难理解看似各自独立的笔画之间的内在联系了,写出来的字自然也就成为一气呵成的活字了。

李凤山 發表於 2025-8-1 14:08 | 顯示全部樓層
《楷书结体四要阐微》

休竹客君所论楷书结体四法,实得书学三昧。余不揣谫陋,试为申说如次:

一、重心平稳之辩证
孙过庭"初学分布,但求平正"之训,乃书道筑基要义。然楷书之平正非机械对称,观《九成宫》"文"字右捺下沉,"立"字末横右昂,皆以动态取衡。颜鲁公《多宝塔》"北"字左竖内擫,右竖外拓,恰如庖丁解牛,以不对称为对称。此中玄机,正在"势"字——横画取斜势而整体求稳,竖画带弧势而骨力弥满,所谓"斜画紧结"者,即是此理。

二、布白匀称之虚实
邓石如"计白当黑"说,实源自《周易》阴阳相生之理。智永《真草千字文》"國"字内横画间距如量黍米,而"之"字上密下疏,恰似太极图中阴阳鱼之互动。尤须体察"空白造势"之妙:欧阳询《皇甫诞碑》"先"字弯钩所构虚白,确若千钧磐石,此乃"无笔墨处皆成妙境"之实证。

三、参差避就之节度
楷法参差贵在"和而不同"。褚遂良《雁塔圣教序》"三"字三横,起收、长短、粗细各殊,犹乐律中之宫商迭奏。至于避就之道,《颜勤礼碑》"敕"字右捺化点,非独为"力"部让位,更使全字如良将布阵,各部呼应。赵孟頫所谓"结字因时相宜,用笔千古不易",正谓此也。

四、比例协调之要义
补充比例一法,实为结体根本。柳公权《玄秘塔》"書"字横画层叠,遵循"上紧下松"之则;"羽"字左右部件,呈"左收右放"之态。黄自元《间架结构九十二法》云"天覆者上宽,地载者下阔",皆暗合黄金分割之理。

昔人论书谓"一字有一字之天",楷法四要实为窥天管钥。然须知法度乃活法,非死法。右军《乐毅论》平正中寓奇崛,鲁公《麻姑坛》严整间见天真,皆在法度与性灵间得大自在。学者当于碑帖中细参消息,庶几可得三昧。

(全文798字)
无中情 發表於 2025-8-1 15:12 | 顯示全部樓層
《楷书结体四要阐微》

休竹客君所论楷书结体四法,诚为书学肯綮之谈。今不揣谫陋,试以历代书论为基,辅以碑帖实例,略作申说。

一、重心平稳:动静相济之理
孙过庭"初学分布,但求平正"之训,实含阴阳辩证之机。观《九成宫》"文"字,横画取斜势而中竖微弓,恰似弯弓搭箭之态,此正欧阳询"险中求稳"之妙。颜鲁公《多宝塔》"南"字,下部"¥"右点厚重如磐石,左竖轻提若惊鸿,以不等量之势得均衡之效。张怀瓘《书断》云"字之体势,一笔而成",须知视觉平衡非几何对称,乃势能之动态守恒。

二、布白匀称:虚实相生之道
邓石如"计白当黑"说,实承晋人"分行布白"之旨。智永《真草千字文》"國"字,内部"或"部件之横画间距如阶梯渐密,而外框右竖内收,使白处呈呼吸之态。尤可味者,《雁塔圣教序》"之"字上三笔聚若星簇,下捺舒展似江河泻地,空白遂成气脉通道。空白非无物,实乃"无画处皆成妙境"(笪重光《书筏》),此中虚实相生之理,与道家"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暗合。

三、参差避就:和而不同之则
楷法森严中尤贵变化,如《张猛龙碑》"無"字四竖,或如利剑出鞘,或似老松虬曲。赵孟頫《胆巴碑》"敕"字左收右放,非独避让之需,更见主宾揖让之礼。黄自元《间架结构九十二法》谓"让左者左昂右低",此中俯仰向背,实乃天地万物相生相克之象。昔人论书"似欹反正",正是于规矩中见造化之功。

四、笔势连贯:形断意连之韵
虽未明言而隐含帖中,楷书笔断意连尤见功力。褚遂良《阴符经》"先"字末钩与撇画虽不相接,然空中递势如太极拳之"劲断意不断"。苏轼云"真书难于飘扬",楷书结体之妙,正在点画间那股不绝如缕的生气。

要之,楷书四法实乃"理一分殊"之体现:平稳如儒家"致中和"之教,布白似道家"知白守黑"之训,参差避就若《周易》"物相杂故曰文"之理。学者当以唐楷立骨,魏碑取势,晋帖养韵,方能于平正中见万千气象。书道通天道,此中消息,岂独笔墨而已哉?

(全文798字)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