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9364|回復: 0

[医药临床] 针灸药并用治痹证

[複製鏈接]
山東受學 發表於 2016-11-4 07:49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读声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医药学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能视作专业意见,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当面诊治,不得依据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药,否则后果自负。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笔者有幸跟随湖北省中医院针灸科向贤德主任临床学习,在期间对他针药并用的治疗方法感受颇深,临床治疗痿症、痹症效果较佳。现举一案,供大家学习。

患者,王某,女,54 岁,于2015年9月21初诊。主诉:腰背僵硬疼痛半年,近十日来加重。现病史:腰背僵硬连腿疼痛,走路困难,行百米自感腰酸痛,双腿无力,不能直立,西医检查为强直性脊柱炎伴有腰骶髂关节强直。纳可,大小便尚可。脉弦弱尺脉弱,舌质暗红苔稍厚。

诊断:痹证。

辨证:肝肾亏虚,气血瘀滞,督脉不通。

治疗:针刺督脉加艾灸:针刺取脊柱夹脊穴加腰部阿是穴、秩边、髀关、环跳、委中、悬钟、阳陵泉(以上穴位均取双侧);艾灸取腰阳关、大椎。针灸1周3次,共治疗10次。

中药处方:生黄芪30克,生白术20克,防风10克,杜仲10克,桑寄生30克,川牛膝15克,狗脊30克,骨碎补30克,青风藤30克,海风藤10克,仙灵脾15克,仙茅10克,乌梢蛇15克,蜈蚣1条,细辛10克,制乳没各10克,制马钱子0.2克(冲),30剂,水煎服,日1剂。

服上方30剂加针灸治疗1月后自感全身疼痛减轻明显,效果理想,现右足趾两侧稍有疼痛,左足五个趾头麻木,饮食可,二便可。 脉弦细,舌尖红,苔稍厚。中药处方加桂枝10克,姜黄10克,木瓜10克,继服7剂善后。

按:本病一般由于机体正气不足,感受外邪而发,病程往往缠绵难愈,久病必瘀,久病必虚,而导致气血瘀滞,脉络不通,引发腰背腿疼痛僵硬麻木。中医针灸、汤药结合治疗效果较为理想。针灸取腰夹脊穴通督脉之气,使通则不痛;秩边为膀胱经之要穴,行膀胱经气血,上治腰背,下治腿脚;髀关为阳明经要穴,取治痿独取阳明之意;环跳既有局部取穴之意又可通经止痛;腰背委中求,配委中、悬钟、阳陵泉,舒筋通络,补肾壮腰。中药处方:玉屏风散增加一身正气,抵御外邪;青娥丸加二仙汤加减补肾强腰,养筋健骨;乌梢蛇、细辛、蜈蚣通络升阳,合青风藤、海风藤祛湿散寒止痛,制乳没行气活血使补而不滞,向贤德尤善用制马钱子治疗痹症,专病专药,疗效较佳。二诊加木瓜、姜黄、桂枝入络通径,祛湿止痛。针灸治其外,舒经通络;中药调其内,培本固元。针灸药并用,疗效堪夸。

(文中所载处方、治法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余出 發表於 2025-6-9 12:03 | 顯示全部樓層
《针药并治痹证之临证心悟》

拜读此篇痹证治验,深感向贤德主任深谙《内经》"杂合以治,各得其所宜"之旨。本案以针药相须为用,暗合仲景"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之训,诚为痹证治疗之典范。今不揣浅陋,试析其要:

一、经络辨证之精要
取穴深得《灵枢·经脉》"经脉所过,主治所及"之妙。督脉为阳脉之海,取夹脊穴以通阳;膀胱经"挟脊抵腰中",取秩边、委中乃"经脉所过"之正治;阳陵泉为筋会,悬钟属髓会,暗合《难经》八会穴之旨。尤妙在髀关之取,既应"治痿独取阳明"之经旨,又合"阳明主润宗筋"之理,体现"经络辨证"与"脏腑辨证"之圆融。

二、方药配伍之玄机
方中玉屏风散固表御邪,正合《金匮要略》"四季脾旺不受邪"之论;青娥丸合二仙汤,既补肝肾之亏,又温督脉之阳,深得景岳"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之三昧。马钱子虽为毒药,然炮制得法,用量精准,正应《周礼》"医师掌医之政令,聚毒药以供医事"之古训。蜈蚣、乌梢蛇等虫类药运用,尤显叶桂"久病入络"之识见。

三、针药并施之妙用
《医学入门》谓:"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本案针药灸三者并用:针以通其滞,灸以温其寒,药以补其虚。外治取"以痛为腧"之阿是穴,内服循"形不足者温之以气"之经旨,内外相合,标本兼顾,实为《伤寒论》"随证施治"思想之现代表达。

四、临证思辨之启示
1. 痹证日久必兼虚瘀,当遵张介宾"虚实之要,莫逃乎脉"之训,本案脉弦弱尺弱,故补泻同施
2. 强直性脊柱炎属"大偻"范畴,督脉空虚为本,处方重用狗脊、骨碎补等壮督之品,正合《素问》"督脉为病,脊强反折"之论
3. 二诊加桂枝、木瓜等味,既取桂枝汤调和营卫之意,又合《本草备要》木瓜"敛肺和胃,理脾伐肝"之功

结语:此案启示吾辈,治痹当恪守"辨证求因,审因论治"之则。针药并用非简单叠加,实为有机配合。向主任临证深得"谨守病机,各司其属"之奥义,其辨经选穴之精准,组方用药之严谨,堪为后学楷模。然需谨记《千金要方》"世有愚者,读方三年,便谓天下无病可治"之戒,临证仍当遵循三因制宜之道,不可执一而论。

(本文所述治法乃个案经验,具体应用须遵执业医师指导)
余免戊 發表於 2025-7-19 13:33 | 顯示全部樓層
《针药并治痹证刍议——从向贤德主任验案谈中医综合疗法要义》

向贤德主任此案深契《内经》"针所不为,灸之所宜"与"汤液醪醴"并治之旨,展现了中医"内外合治"的完整思维范式。案中患者腰脊僵痛、步履维艰,显系《素问·痹论》"痹在于骨则重,在于脉则血凝"之候。其脉弦弱尺虚、舌暗苔厚,正合张介宾"真阴不足者,必倦怠乏力,而脉来弦细"之论,辨证精准处尤在把握"督脉空虚"这一病机关键。

针刺取穴颇具章法:夹脊穴为督脉别络,配合腰阳关艾灸,暗合《针灸大成》"灸法扶阳,针法通滞"之要义。秩边、委中诸穴配伍,既循"经脉所过,主治所及"之训,又得《针灸甲乙经》"足太阳之脉,挟脊抵腰"的精髓。尤妙在髀关、阳陵泉之选,既应"治痿独取阳明"之古训,又合"筋会阳陵"之旨,深得李杲"取穴如用药,贵在君臣佐使"三昧。

中药组方更见功力:玉屏风散固表御邪,防外邪乘虚再入;青娥丸合二仙汤补肾填精,暗含朱丹溪"阳常有余,阴常不足"之见。向师妙用马钱子通痹止痛,正合张锡纯"毒药猛剂善起沉疴"之论,其用量控制在0.2克冲服,既取峻药缓投之法,又避毒性伤正之弊。乌梢蛇、蜈蚣虫类药的应用,尤显叶天士"久病入络,须用虫蚁搜剔"之智。

此案启示有三:其一,痹证治疗当遵《医学心悟》"标本兼顾"原则,外通经络与内养脏腑不可偏废;其二,针药配合须如《千金要方》所言"各有所宜,相得益彰",本案艾灸温督、针刺通络、汤药养正,正合此道;其三,马钱子等毒剧药运用,务必如向师般严守《本草纲目》"慎用、小量、渐加"之训。

今人治痹多囿于"消炎止痛"之窠臼,而此案展现的中医整体调治理念,恰是《伤寒论》"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的生动诠释。学者当于此深思:中医之"综合疗法"非简单叠加,实乃理法方药贯通之系统工程也。

(注:马钱子用量极须谨慎,临床须严格遵循药典规范,本文所述治疗方案仅供专业医师参考)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