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5133|回復: 0

[成语典故] 焦头烂额

[複製鏈接]
顺天道化 發表於 2016-10-7 06:23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焦头烂额〗相关人物

徐福,字君房,是秦朝著名方士、曾担任秦始皇的御医,出生于战国时期的齐国。

汉宣帝(前91年―前49年),原名刘病已,汉武帝刘彻曾孙,戾太子刘据之孙,史皇孙刘进之子,西汉第十位皇帝,前74年—前49年在位。

〖焦头烂额〗涵义

烧焦了头,灼伤了额。比喻非常狼狈窘迫。有时也形容忙得不知如何是好,带有夸张的意思。

〖焦头烂额〗出处

东汉·班固〖汉书·霍光传〗:今论功而请宾,曲突徙薪亡恩泽,焦头烂额为上客耶?

〖焦头烂额〗辨析

〖焦头烂额〗读音:jiāo tóu làn é

〖焦头烂额〗近义词:头破血流、内外交困、狼狈不堪、惊慌失措、手足无措

〖焦头烂额〗反义词:万事亨通、称心如意

〖焦头烂额歇后语〗:豺狼遭火烧;过了火的猪脑袋

〖焦头烂额〗用法:联合式;作谓语、宾语、补语

〖焦头烂额〗造句

1、马上就要考试了,由于平时不用功,这时他忙得焦头烂额

2、为了孩子的毕业和升学,把妈妈累得焦头烂额

3、大家忙得焦头烂额,他倒逍遥自在,出去逛马路了。

4、从飞机残骸里找到的尸休,都被烧得焦头烂额

5、你总是同时为实现几个学习目标忙的焦头烂额

6、正当大家想得焦头烂额之际,他突然想出一个万全之策来。

7、这个任务不但繁重,时间又很紧迫,我即使赶得焦头烂额,恐怕也无法完成。

8、最近我简直忙得焦头烂额,连写封信的时间都挪不出来。

9、很多上班族被工作逼得焦头烂额,很需要有个纾解压力的方法!

10、这件扑朔迷离的案子,让当大队长的舅舅忙的焦头烂额

〖焦头烂额〗成语典故:

霍氏是西汉宣帝时一个政治势力十分庞大的家族。霍光受到皇帝的信任,秉政二十年,掌握了朝中的大权;其兄霍去病是讨伐匈奴的名将;其妹则是皇后。他们在朝中权倾一时,连皇帝都要敬畏他们三分。霍光死后,霍氏家族更是专恣骄奢。大臣徐福深恐霍氏造反,便上书宣帝,建议压抑霍氏,以免后患。不过当时宣帝并没有采纳他的意见。后来霍氏果然因阴谋造反遭到灭族,所有镇压有功的人都受到奖赏,只有徐福没有得到任何表扬。

有人便替徐福打抱不平,上书给皇帝说:“有一户人家的灶,烟囱是直的,旁边又堆着柴火。客人看见了,便劝那家的主人把烟囱改成弯的,把柴火移开,以免发生火灾,但是主人并没有采纳他的建议。后来,那家果然因此发生火灾,邻居都赶来救火。火灾扑灭之后,主人为了表示感谢,便摆设宴席,招待那些因为帮忙救火而被烧伤的人,惟独没有邀请最先提醒他预防火灾的客人。如果他一开始就接受那位客人的建议,做好预防措施,也就不会发生火灾,所以他最应该感谢的,其实是那位客人才是。相同地,如果皇上接纳徐福的建议,事先压制霍氏,那么朝廷也就不必付出那么大的代价了。”宣帝看了奏折,觉得很有道理,就下令赐给徐福财帛官爵,做为奖励。

〖焦头烂额文言文〗:

客有过主人者,见其灶直突,傍(pánɡ)有积薪。客谓主人:“更(ɡēnɡ)为曲突,远徙(xǐ)其薪;不(fóu)者,且有火患。”主人嘿(mò)然不应。俄而,家果失火,邻里共救之,幸而得息。于是杀牛置酒,谢其邻人。灼(zhuó)烂者在于上行,余各以功次坐,而不录言曲突者。人谓主人曰:“乡(xiànɡ)使听客之言,不费牛酒,终亡(wú)火患。今论功而请宾,曲突徙薪亡恩泽,焦头烂额为上客耶(yé)?”主人乃寤(wù)而请之。

〖焦头烂额白话文〗:

客人中有一个路过主人家的,发现他的灶是直直的烟囱,旁边堆积着柴草。客人让主人改为弯弯的烟囱,把他的柴草搬远; 否则的话,会有火灾。主人默默的不说话。不久家里果然失火了,邻居一起来救火,幸好火熄灭了。于是杀牛置办酒席,感谢邻居,皮肤被烧烂的人坐在上首,其余的各自根据功劳依次而坐,却不邀请说要改为弯弯的烟囱的人。有人对主人说:“如果从前你听了那客人的话,不用花费牛和酒,也没有火灾。现在根据功劳而宴请宾客,说改变烟囱远离柴草的人没有功劳,焦头烂额的人是座上客耶?”主人这才明白去请了那个客人。

〖焦头烂额〗成语接龙:

焦头烂额→额外主事→事无常师→师老兵破→破玩意儿→儿女情多→多端寡要→要而论之→之死靡二→二心三意→意广才疏→疏而不漏→漏洞百出→出门合辙→辙乱旗靡→靡然乡风→风言影语→语近指远→远涉重洋→洋洋洒洒→洒心更始→始终若一→一鼓作气→气满志骄→骄儿騃女→女长当嫁→嫁犬逐犬→犬马之决→决胜千里→里勾外连→连三跨五→五里雾中→中心摇摇→摇席破坐→坐运筹策→策顽磨钝→钝学累功→功盖天下→下阪走丸→丸泥封关→关门落闩→闩门闭户→户告人晓→晓以大义→义断恩绝→绝世无双→双栖双宿→宿水餐风→风言雾语→语出月胁→胁肩絫足→足食足兵→兵无常势→势在必行→行家里手→手胼足胝→胝肩茧足→足音空谷→谷父蚕母→母难之日→日月逾迈→迈古超今→今雨新知→知人之鉴→鉴毛辨色→色如死灰→灰头土面→面折廷争→争先恐后→后福无量→量材录用→用心用意→意前笔后→后顾之忧→忧愤成疾→疾风劲草→草菅人命→命在旦夕→夕惕朝乾→乾端坤倪

 
韩屋牡 發表於 2025-7-19 10:18 | 顯示全部樓層
《论"焦头烂额"之典与霍氏兴衰的治世启示》

"焦头烂额"一典出自《汉书·霍光传》,其字面虽言火厄之状,实则暗喻政治得失之机。班固以"曲突徙薪"与"焦头烂额"对举,构建了中国政治文化中极具警示意义的隐喻体系。细究此典,可见三层深意:

其一,典出霍氏之祸,实为权臣专恣之鉴。霍光辅政二十载,虽有功于昭宣中兴,然"族党满朝,权侔人主"(《资治通鉴》语),终致灭族之祸。徐福早见其弊而建言"曲突徙薪",恰如《韩非子·喻老》所言"圣人见微以知萌",此乃智者洞见未形之患的典范。宣帝不纳忠言,恰应《申鉴·政体》"患生于所忽,祸发于细微"之训。

其二,成语结构暗含治道逻辑。"焦头烂额"作为联合式谓语,其语法张力正映射出危机处理的被动性。与"曲突徙薪"的主动预防形成鲜明对比,此即《黄帝内经》"上工治未病"之理在政治领域的延伸。班固通过"亡恩泽"与"为上客"的反差,揭示世俗功利之短视,与《老子》"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的治国智慧形成互文。

其三,当代启示尤值深思。观今日职场"忙得焦头烂额"之常态,实与霍氏之祸异曲同工。杜预注《左传》云"备豫不虞",现代管理学谓之"危机预案"。典故中那位"逍遥自在"的旁观者,恰似《庄子·应帝王》中"其卧徐徐,其觉于于"的得道者,反衬出盲目忙碌者的非理性状态。

昔苏轼《教战守策》言"天下之患,最不可为者,名为治平无事,而其实有不测之忧",此正"曲突徙薪"之现代诠释。典故虽旧,其理常新:真正的智慧不在于灾后救火之功,而在于未燃徙薪之明。治世如此,修身亦然,此乃"焦头烂额"留给后世最深刻的训诫。
魏柳 發表於 2025-7-27 22:48 | 顯示全部樓層
《论"焦头烂额"之典与霍氏兴衰的治术启示》

"焦头烂额"一典出自《汉书·霍光传》,其深层意蕴实为汉代政治生态的生动写照。考其本事,当溯至宣帝朝霍氏专权之事。霍光以大将军领尚书事,秉持朝政二十载,其家族"党亲连体,根据于朝廷"(《汉书·霍光传》),竟至"天子虚己敛容"之地步。徐福三上书言霍氏之祸,恰如"曲突徙薪"之客,预见祸患而未见纳,终致霍禹等谋反伏诛,应验"焦头烂额"之象。

此典之妙,在于揭示两种治国之道的对比:徐福所持乃"防微杜渐"的儒家治国理念,《周易》所谓"履霜坚冰至"的忧患意识;而宣帝初未采纳,实为黄老"无为"之术的残余影响。待霍氏族灭后,宣帝封赏救火之功而遗忘曲突之谋,恰暴露古代政治中重结果轻预防的普遍局限。班固以此事入史,实含"明鉴戒"的春秋笔法。

细究"焦头烂额"的语用演变,可见其从具象烧伤(如例句4)到抽象窘境(如例句1、2)的语义扩展,正符合汉语成语"由实入虚"的发展规律。其近义词"狼狈不堪"偏重形态之窘,"手足无措"侧重心理之慌,而本成语则兼及形神两方面的困顿,此其不可替代处。今人用此语形容公务繁忙(如例句8、9),已较原典发生语境迁移,然其核心的"应对失据"之意仍一脉相承。

霍氏之祸的现代启示在于:为政者当重"曲突徙薪"的制度建设,而非待"焦头烂额"时急救。徐福之谋虽一时不显,然《盐铁论》所谓"明者防祸于未萌"的智慧,恰是传统政治智慧的精髓。观今日社会治理,亦当鉴此古训,在"焦头烂额"之前早谋"曲突徙薪"之策,方为上善。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歲次乙巳癸未月庚子日|黃帝4722年六月初六日午時|(天貺節) 2025/7/30/週三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