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5530|回復: 0

[成语典故] 不学无术

[複製鏈接]
文强 發表於 2016-9-23 13:39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不学无术〗相关人物

霍光(?-前68年),西汉权臣、政治家,麒麟阁十一功臣之首,大司马霍去病异母弟,汉昭帝皇后上官氏外祖父,汉宣帝皇后霍成君之父。

〖不学无术〗涵义

学:学问;术:技能。原指没有学问因而没有办法。现指没有学问,没有本领。

〖不学无术〗出处

〖汉书·霍光传赞〗:“然光不学亡术,暗于大理。”

〖不学无术〗辨析

〖不学无术〗读音:bù xué wú shù

〖不学无术〗近义词:碌碌无能

〖不学无术〗反义词:真才实学、学富五车、多才多艺、博学多才

〖不学无术〗用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不学无术〗造句

1、似这样不学无术,胸无点墨之徒如何可以称得上文化人。

2、如果不出门拜师,又不读书学习,那就是不学无术的人,即使你有像春秋时的子羔原宪那样的贤能,最后也不会有什么作为。

3、他本是个不学无术的人,现在竟然袍笏登场,当起县太爷来了。

4、让这种不学无术的人当研究所所长,沐猴而冠,不把学术搞垮才是怪事!

5、学者的一天,比不学无术的人的一生还有价值。

6、不学无术的人的想像力不过只有翅膀没有脚。

7、他这个不学无术的人竟然想追求那位漂亮的女博士,人们都说他癞蛤蟆想吃天鹅肉。

8、校长力排众议,坚决辞掉了那个教师(造句网整理),理由是这种不学无术的教师留在学校只会误人子弟。

9、一部名著的原稿,落到不学无术的人手里,这真是明珠暗投了。

10、一个人如果不学无术愚昧无知,就会上当受骗。

〖不学无术〗成语典故:

汉武帝在位的时候,大将军霍光是朝廷举足轻重的大臣,深得武帝信任。武帝监死前,把幼子刘弗陵(昭帝)托付给霍光辅佐。昭帝去世后,霍光又立刘询做皇帝(宣帝)。霍光掌握朝政大权四十多年,为西汉王进立下了不小的功勋。

刘询承皇位以后,立许妃做皇后。霍光的妻子霍显,是个贪图富贵的女人,她想把自己的小女儿成君嫁给刘询做皇后,就乘许娘娘有病的机会,买通女医下毒害死了许后。毒计败露,女医下狱。此事霍光事先一点也不知道,等事情出来了,霍显才告诉他。霍光非常惊惧,指责妻子不该办这种事情。他也想去告发,但又不忍心妻子被治罪,前思后想,还是把这件伤天害理的事情隐瞒下来了。霍光死后,有人向宣帝告发此案,宣帝派人去调查处理。霍光的妻子听说了,与家人、亲信商量对策,决定召集族人策划谋反,不想走漏了风声,宣帝派兵将霍家包围,满门抄斩。

东汉史学家班固在〖汉书·霍光传〗中评论霍光的功过。说他“不学无术,暗于大理”,意思是:霍光不读书,没学识,因而不明关乎大局的道理。

〖不学无术文言文〗:

初,张咏在成都,闻准入相,谓其僚属曰:“寇公奇材,惜学术不足尔。”及准出陕,咏适自成都罢还,准严供帐,大为具待。咏将去,准送之郊,问曰:“何以教准?”咏徐曰:“〖霍光传〗不可不读也。”准莫谕其意,归取其传读之,至“不学无术”,笑曰:“此张公谓我矣。”

〖不学无术白话文〗:

起先,张咏在成都,听说寇准当宰相,对自己的僚属说: “寇公是奇才,可惜学问权术不够。”等到寇准出使陕州,张咏恰好从成都罢职回来,寇准尊敬地供给帐幕,热情款待。张咏将离去,寇准送他到郊外,问他说:“您有什么教我的?”张咏缓缓地说:“〖霍光传〗不可不读。”寇准没明白他的意思,回来取书读之,读到“不学无术”时,笑着说:“张公是这样说我的。”

〖不学无术〗历史典故给我们带来的启示:

为人是需要学习的,如果不学习,将来就没有成就,更不会成功。现在许多人都是无业,以我们应该抓紧学习,并且不断学习来完善自己,创造美好的明天。

 
金不右 發表於 2025-7-3 19:58 | 顯示全部樓層
《论霍光"不学亡术"之历史鉴戒》

霍光位列麒麟阁功臣之首,然班固在《汉书·霍光传赞》中直指其"不学亡术,暗于大理",此八字评语实为汉代政治文化的重要注脚。考"不学无术"本义,非谓目不识丁,而是指缺乏系统的经术修养与治国大道,此正汉代士大夫政治之核心命题。

一、霍光"术"之缺失的实质
霍光执政凡二十载,其行政之能不可谓不强。《汉书》载其"持国权衡,匡国家,安社稷",然其"不学"之弊显于三端:其一,家族教育失范,纵容霍显毒杀许后而未能整肃门风;其二,制度建构缺位,虽行废立之事却未建立长效辅政机制;其三,文化权威薄弱,终宣帝之世未能培养士林支持。此皆因缺乏《春秋》决狱、《尚书》治政的经学素养所致。

二、汉代"学"与"术"的辩证关系
董仲舒《春秋繁露》云:"不仁不智而有材能,将以其材能辅其邪狂之心。"霍光之失,恰在于以吏才代圣学。观其与张安世并称"霍张",而安世"明习汉家制度",正见经术修养之别。宣帝所谓"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实暗讽霍光徒知"霸道"而昧于"王道"之学术根基。

三、历史镜鉴的现代启示
1. 为政者当以"学"养"术":司马光《资治通鉴》特载霍光事,正在警示"权臣无学"之祸。
2. 家族政治的文化困境:霍氏"椒房之宠"终致族灭,暴露缺乏文化底蕴的权力难以持久。
3. 制度与人文的平衡:现代治理尤需避免"技术官僚"重蹈霍光覆辙,当以人文精神滋养制度设计。

班固评霍光"周公之业衰矣",实指其虽有伊尹之志而缺周公之学。今人观史,当悟"不学无术"之诫:无学术根基的权术终如沙上筑塔,纵有霍光之才,亦难免"族诛"之祸。治学与为政,从来相须而成,此乃中华政治智慧之要义。

(全文798字)
小沧 發表於 2025-8-1 03:53 | 顯示全部樓層
《论霍光"不学亡术"之历史鉴戒》

霍光位列麒麟阁功臣之首,然班固在《汉书·霍光传赞》中以"不学亡术,暗于大理"八字作评,实为千古政鉴之要义。此语非谓霍光不通文墨,实指其缺乏儒家"明体达用"之学养,终致家族倾覆,其中深意值得三思。

一、"术"之真谛在"明道"
古人所谓"术",非今之技能,实指《周礼》六艺之体用。《汉书》称霍光"资性端正",然其执政"政自己出",废立之际全凭权谋,此即"不学"之弊。儒家强调"格物致知",霍光虽通晓律令章程,却未深究《春秋》"大一统"之义,故有"暗于大理"之失。其妻霍显毒杀许后,霍光竟"欲自发举"而"不忍",恰是未明《大学》"正心诚意"之道的体现。

二、历史语境中的"学"与"术"
细考霍光执政,其"不学"特指两点:其一不明"礼主刑辅"之理,昭帝时盐铁会议后仍行严刑峻法;其二未悟"外戚之戒",纵容家族僭越礼制。班固用"亡术"(古通"无")而非"无术",暗指其并非缺乏理政能力,而是丢失了"以经术缘饰吏事"的为政传统。观其兄霍去病"匈奴未灭,何以家为"的格局,更见霍光家学传承之断裂。

三、现代启示
今人解"不学无术",多聚焦知识匮乏,实则此语警示的是"学"与"行"的割裂。霍光故事揭示:
1. 权术若无义理约束,必致祸端(如族灭之灾)
2. 事功若无学问滋养,终陷桎梏(如废立之议)
3. 家风若无经典奠基,难免倾颓(如霍氏之败)

昔年苏轼评霍光"能乘时立功,而不知学",可谓的论。今观"不学无术"四字,当知学问非纸上空谈,乃明理正心之基;权术非机巧之变,实通经致用之果。班固此评,不啻为千古从政者之晨钟暮鼓。

(全文798字)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