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970|回復: 2

[成语典故] 尸位素餐

[複製鏈接]
買櫝還珠 發表於 2016-9-15 09:36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尸位素餐〗涵义

比喻空占着职位而不做事,白吃饭。

〖尸位素餐〗出处

出自〖汉书·朱云传〗:“今朝廷大臣,上不能匡主,下亡以益民,皆尸位素餐。”

〖尸位素餐〗辨析

〖尸位素餐〗读音:shī wèi sù cān

〖尸位素餐〗近义词:占着茅厕不拉屎、饱食终日、无所用心、无所作为

〖尸位素餐〗反义词:分秒必争、

〖尸位素餐〗用法: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含贬义

〖尸位素餐〗造句

1、在旧时的官场里,尸位素餐,不办事只拿钱是普遍的现象。

2、企业改革后,原来那些尸位素餐的人现在不得不自谋生路。

3、这些尸位素餐的人和泥塑木雕又有什么区别?

4、我们不能搞尸位素餐那一套,能干就干,不能干就让比你能干的人顶上来。

5、这些人尸位素餐,和泥塑木雕没有两样。

6、说来惭愧,我只不过是尸位素餐,哪里称得上有功。

7、许多民众都要求政府撤换那些尸位素餐的官员,以提高施政效率。

8、现在尸位素餐的专家学者太多。

9、坐在那个位子上不能解决实际问题就是尸位素餐

〖尸位素餐〗成语典故:

尸音史,是古代祭礼中的一个代表神像端坐看而不须要做任何动作的人。

“书经”有句道:“太康尸位””尸位就是源出于此,用来比喻一个有职位而没有工作做的人,正如祭礼中的尸,只坐在位上,不必做任何动作一样。

“素餐”也是出于诗经:“彼君子兮,不素餐兮。”后人于是用“素餐”来比喻无功食禄的人。把“尸位”和“素餐”两者连合成为一句成语,应该说是出于“汉书”,因为该书的“朱云传”裹:“今朝廷大臣,上不能匡主,下亡以益民,皆尸位素餐。”整句成语的意思,也是和上述的尸位和素餐相同。这样说,我们要研究成语的出处,对这句成语分合的出处,也应该详细知道。

一般机关、社团、商店的冗员,凭看人事或其他特殊的关系,只知道每月按期领取薪金,每日吃喝闲坐,而不做任何工作,这种人都可以说是“尸位素餐”。此外,一般工作能力很差的人,虽然已经尽了自己的能力服务,但事情总是做不好,毫无成积可言,这种人能够保持职位,不是靠自己的本领,而是藉着特殊关系,因此也可以说“尸位素餐”。又如某人向朋友说,自己本来没有甚么本领,幸蒙东主的照顾,得到解决生活,但自己“尸位素餐”,良心上也有点内疚。这样说,又成为很得体的谦话了。

〖尸位素餐〗成语接龙:

尸位素餐→餐松啖柏→柏舟之誓→誓山盟海→海阔天空→空腹高心→心如火焚→焚林而田→田月桑时→时移世异→异曲同工→工力悉敌→敌惠敌怨→怨声载道→道貌俨然→然荻读书→书生之见→见危授命→命蹇时乖→乖唇蜜舌→舌敝耳聋→聋者之歌→歌莺舞燕→燕瘦环肥→肥马轻裘→裘马声色→色厉胆薄→薄寒中人→人心涣散→散灰扃户→户枢不蝼→蝼蚁贪生→生死未卜→卜夜卜昼→昼思夜想→想望丰采→采薪之患→患难之交→交头互耳→耳听八方→方领圆冠→冠履倒易→易同反掌→掌上明珠→珠歌翠舞→舞衫歌扇→扇枕温被→被山带河→河清海竭→竭智尽力→力所不及→及溺呼船→船坚炮利→利惹名牵→牵引附会→会者不忙→忙不择价→价等连城→城狐社鼠→鼠撺狼奔→奔逸絶尘→尘羹涂饭→饭蔬饮水→水净鹅飞→飞珠溅玉→玉碎香消→消愁解闷→闷闷不乐→乐善不倦→倦鸟知还→还珠返璧→璧合珠连→连袵成帷→帷灯箧剑→剑及履及→及宾有鱼→鱼游濠上→上雨旁风→风烛草露→露才扬己

 
陈之百九 發表於 2025-4-7 15:38 | 顯示全部樓層
《论"尸位素餐"的治理之道》

"尸位素餐"作为中国政治文化中的典型痼疾,其历史渊源可追溯至先秦时期。《尚书·五子之歌》载"太康尸位",郑玄注云:"尸,主也。谓居其位而不为其事。"此语与《诗经·伐檀》"彼君子兮,不素餐兮"相融合,遂成汉代朱云弹劾权臣之利器。细究之,此现象实为官僚体系中的结构性顽疾。

从制度层面考察,"尸位"与"素餐"实为两种不同形态。前者如《周礼》所载祭祀之"尸",象征性占据要位;后者则如《盐铁论》所讥"无益于治"的冗官。二者共同构成官僚效率低下的双重症候。唐代杜佑《通典》指出:"官不必备,惟其人",正是对此现象的深刻反思。

历代治国者多有针对之策。王安石变法设"考课院",张居正推行"考成法",皆着力于建立"能者上,庸者下"的机制。然其成效往往受制于人情网络,明代海瑞曾痛陈:"今之从政者,大抵因循苟且,玩岁愒日。"这种制度与人情的博弈,至今仍具启示意义。

现代社会治理中,此现象呈现新特征。某些机构出现的"躺平式干部",实为传统"尸位素餐"的现代变体。破解之道,当借鉴古代考绩制度之精华,结合现代绩效考核体系,建立"能效匹配"的用人机制。如《韩非子·显学》所言:"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强调实践历练的重要性。

治理之要,在于构建"动态清退"机制。宋代苏洵《衡论》云:"有官而无职,有职而无事,此国家之大蠹也。"当以制度之力破除人情藩篱,使"位"与"为"相称,"禄"与"功"相应,方能根治这一千年官场痼疾。
邹至 發表於 2025-4-29 17:32 | 顯示全部樓層
《论"尸位素餐"的礼制渊源与当代镜鉴》

"尸位素餐"作为中国政治文化中的经典批判话语,其形成实肇端于三代礼制。《尚书·五子之歌》"太康尸位"的训诫,与《诗经·伐檀》"不素餐兮"的讽喻,在汉代经学语境中完成语义融合。班固《汉书·朱云传》将二者并置,遂使该成语成为官僚体系效能评估的重要标尺。本文拟从礼制源流、语义演变及当代启示三个维度展开考辨。

一、礼制语境中的"尸位"本义
郑玄注《仪礼·士虞礼》云:"尸,主也,孝子之祭不见亲之形象,心无所系,立尸而主意焉。"周代祭祀制度中,"尸"作为祖先神主象征,其核心功能在于"端居示位"而非实际作为。这种仪式性存在状态,经《尚书》"太康尸位"的典故转化,逐渐衍生出"居位不事"的贬义。值得注意的是,先秦时期"尸"的崇高地位与后世贬义形成鲜明反差,这种语义嬗变实为政治伦理世俗化的表征。

二、"素餐"概念的道德批判维度
《毛诗正义》解"素餐"为"空食俸禄",孔颖达特别强调其与"德位相称"的礼治原则相悖。汉代盐铁会议上,贤良文学派屡以"素餐"抨击官僚集团,形成"无功受禄"的政治伦理判准。朱云所谓"上不能匡主,下亡以益民",正是将礼制要求转化为具体的行政效能标准,这种批判逻辑深刻影响了后世监察制度的设计。

三、当代组织管理中的鉴戒意义
该成语的现代价值在于揭示职位与责任的永恒命题。考《周礼》六官之制,皆明定"爵以序德,职以任能"的原则。今日公共管理领域出现的"躺平式干部",其本质仍是德能不胜其位的古病新发。王安石《上仁宗皇帝言事书》"所谓素餐者,非徒饮食也,谓其居其官而不知其职"的论述,尤值得当代管理者深省。

结语:
"尸位素餐"的语义沉淀,实为中华政治文明对官僚体系的持续净化机制。从《韩非子·外储说》"治不逾官谓之守职"的法治要求,到现代行政问责制度,其核心始终是建立职位与作为的对应关系。该成语的生命力,恰在于它超越了具体历史语境,成为衡量公职伦理的永恒尺度。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