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5006|回復: 0

[成语典故] 得过且过

[複製鏈接]
山東受學 發表於 2016-9-12 08:35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得过且过〗涵义

只要能够过得去,就这样过下去。形容胸无大志;没有长远打算;也指工作敷衍了事;不负责任。

〖得过且过〗出处

元·无名氏〖小孙屠〗

〖得过且过〗的近义词和反义词:

〖近义词语〗马马虎虎、苟且偷生、听天由命、敷衍了事
〖反义词语〗力争上游、奋发图强、精益求精、一丝不苟

〖得过且过〗历史典故经过:

五台山上有一种鸟,叫寒号鸟,它生有肉翅但不能飞翔。 每当夏季来临时,寒号鸟就浑身长满色彩斑斓的羽毛,它便得意地唱:“凤凰不如我!凤凰不如我!”。它每天都唱着,却不知道搭窝。 等到深冬来临的时候,它虽然很冷,但还是不搭窝,漂亮的羽毛也全部脱落了。当寒风袭来的时候,这光秃秃的肉鸟无可柰何地哀鸣:“得过且过!得过且过!”
读后:目光短浅的人,面对一点点成绩就沾沾自喜。对将来的一切都没有计划,他们只看现 在,能偷懒就偷懒,能过去就不努力。他们一旦遇到挫折就会垂头丧气,消极悲观。
为了将来的美好,对成功和失败进行正确地分析,作个计划,现 在就努力工作,成功一定是属于勤奋者。
小贴士:得过且过不是一种品德的错误,也许是一种生活态度,对得过且过的人最大惩罚,就是让他们承受这件事的后果。也许有人同意这样的态度,也许有人不同意,也是各有选择。

〖得过且过〗历史典故给我们带来的启示:

1、得过且过,以为能过得下去便姑且混下去。要是人也像寒号虫,那叫没出息!
2、我们要力争上游,不能得过且过。
 
帅先帙式君 發表於 2025-7-12 06:58 | 顯示全部樓層
《论"得过且过"之文化批判与处世哲学》

(一)词源考辨与语义流变
"得过且过"语出元代南戏《小孙屠》,然其精神内核可追溯至先秦。《荀子·修身》云:"道虽迩,不行不至",《论语》载"饱食终日,无所用心",皆为此态之先声。值得注意的是,该成语在明清小说中多用于描写胥吏作风,如《官场现形记》所述"案牍积压,但求无过",可见其语义场已从个人心性扩展至职业伦理层面。

(二)寒号鸟寓言的深层解读
五台山寒号鸟之典,实为佛道思想融合的产物。考《五灯会元》有"明日复明日"之偈,与寒号鸟"凤凰不如我"的骄矜形成互文。这种"夏日忘冬"的短视,恰合《周易》"安而不忘危"之诫。明代王廷相《慎言》特别指出:"怠忽者,祸之媒也",正是对此种心态的哲学批判。

(三)处世哲学的辩证观照
1. 消极维度:此态违背儒家"天行健"的进取精神,与《大学》"日新又新"之道相悖。清儒颜元斥之为"坐废天地生人之心"。
2. 积极转化:道家"安时处顺"思想可提供新解。《庄子·养生主》"缘督以为经"的智慧,提示在特定情境下"暂时苟且"的生存策略。然此非终点,当如苏轼《留侯论》所言"卒然临之而不惊"后的奋起。

(四)现代启示三重境
1. 个人修养:当效法曾国藩"日日知非,日日改过"的工夫,避免"志懈则功废"(《菜根谭》)。
2. 职场伦理:黄宗羲《明夷待访访录》揭示"仕宦而求富"的流弊,今人当以"主敬穷理"(朱熹语)破此困局。
3. 文化反思:这种心态实为农耕文明"靠天吃饭"心理的遗存,在现代化进程中尤需警惕。

结语:观寒号鸟之鸣,当思《尚书》"克勤于邦"之训。真正的处世智慧,在于把握《周易》"变通趋时"与《孟子》"强为善"的辩证统一。人生如逆水行舟,唯有时存"如临深渊"(《诗经》)之警醒,方能超越"且过"之境,达致"止于至善"的儒家理想。
邹至 發表於 2025-7-14 23:38 | 顯示全部樓層
《论"得过且过"之生存哲学及其文化批判》

"得过且过"作为汉语中极具表现力的习语,其文化内涵远比字面意义复杂。从语源学考察,元代南戏《小孙屠》首次将这一市井生存智慧纳入文学表达,而五台山寒号鸟的寓言则为其提供了生动的生物隐喻。这种生存态度折射出中国传统文化中"安时处顺"与"自强不息"两种价值取向的深刻张力。

寒号鸟的寓言具有典型的文化警示意义。考《礼记·中庸》"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正与寒号鸟的悲剧形成鲜明对照。这种鸟类的生物习性被赋予道德训诫功能,实则反映了儒家文化对"君子终日乾乾"(《周易·乾卦》)的永恒追求。明代吕坤《呻吟语》有云:"怠者,德之贼也",恰可作为对此种态度的传统批判。

从现代心理学视角审视,"得过且过"实为一种防御性心理机制。美国心理学家塞利格曼提出的"习得性无助"理论,与此种消极适应方式存在某种程度的暗合。然《论语》载"知其不可而为之"的儒家精神,与道家"安之若命"的处世哲学,在此问题上形成有趣的对话关系。清人曾国藩所谓"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败",正是对这种态度的严厉批判。

当代社会语境下,"得过且过"呈现出新的文化变异。挪威哲学家加尔通提出的"积极惰性"概念,某种程度上为这种生存方式提供了现代诠释空间。但《尚书》"功崇惟志,业广惟勤"的古训仍具现实意义。王阳明《传习录》强调"在事上磨练"的工夫哲学,恰是破解此种消极心态的良方。

结而论之,"得过且过"作为文化基因的双重性值得深思。它既是乱世中的生存智慧,又可能成为盛世里的精神枷锁。读《菜根谭》"闲中不放过,忙处有受用",可知传统智慧对消极怠惰的警惕。在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时代,我们更当记取荀子"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的教诲,在进取与安守间寻求中道。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