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818|回復: 0

南唐樊若水献计赵匡胤 架浮桥破长江天堑(图)

[複製鏈接]
真衣 發表於 2010-6-2 11:36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W020100602426567177247.jpg
) r( o+ y% H4 `9 v
& v8 s- Y: K6 t3 E
赵匡胤 资料图片
# N+ S1 b& j$ L" d1 f% X
  - g$ [9 o! z# b9 h) y
     赵匡胤建立宋朝时,南北都还有很多劲敌,其中以南唐最大而且最为富庶。赵匡胤的策略是“先南而后北”。开宝六年(公元973年),宋太祖赵匡胤灭荆南、南汉、后蜀等,接着拟派大军攻打南唐。* B" G  A5 k: U' i' K1 q- s
" a% N) f" [+ u7 K) ~1 I
    南唐当时的都城在金陵(南京),是“五代十国”时期的最大国,横跨江淮三十多州,更拥有鱼盐之利。李Z在位时,曾被后周打败,失去江北十四州,乃改国号为“唐国主”。北宋建立后,后主李煜继位,他酷爱诗词、美术、音乐等,对当皇帝“并不在行”,改唐国主为“江南国主”,但这并没有改变赵匡胤讨伐统一的决心,然斯时最大的障碍是“长江天堑”。
! W  k5 m" E' A/ o6 e3 w; R% D" d& E$ W5 L3 p1 @  K) M
    当时有一个名不见经传的人叫樊若水,字叔清,又名知古,祖父原居长安,父樊潜,任南唐石台县令,遂移住安徽池州。樊若水屡试科举不中,欲谋北归,“择明主而事之”,后乃投靠宋廷。他知宋太祖急欲攻打南唐,受掣于长江天堑,有天他发奇想,认为如在江面装置浮桥,大军便可顺利横渡长江。樊若水经过周密的观察后,选定在采石江面架设浮桥是最好的位置,于是他用绳索测量江面,以垂钓作掩护。
$ j' w6 o  e0 A- l# H0 y  H& K9 h8 A7 ]1 h1 t8 c$ G
    开宝三年(970年),樊若水拜见宋太祖,呈献架置浮桥以渡大军之计,太祖非常嘉赏,特令送学士院试,赐本科及第,授豫州军事推官。同时,宋太祖也立即派人到湖南建造巨型战舰千艘,另砍伐大批大竹竿,做成竹筏,以备架设浮桥之用。
/ c' o( Q+ e2 J4 O9 ~6 }% N) J* z3 I% ?
    开宝七年(974年)9月,渡江作战一切准备就绪,赵匡胤以李煜拒来朝拜为借口,令曹彬为元帅,潘美为都监,发兵十万攻打南唐。- b0 _8 ]( m% T  y. \( p
- H; j% `! j  T2 Y  x% b; `
    樊若水时任太事右赞善大夫,乃引导曹彬占领池州,在安庆以西十公里的石碑口,架设浮桥成功,曹彬遂趁机挥师顺流,大破铜陵之南唐水军,又克芜湖、当涂等重镇,歼南唐军两万,夺占了采石要隘。. {8 Y8 R5 j+ n* y' _

7 v, a3 s- S/ Q7 c* f& v3 W    捷报传到汴梁,赵匡胤立令将石碑浮桥东移,架设采石浮桥,大军于对江待命,樊若水在现场指挥,三日桥成,步骑大军渡江,如履平地一般。* q$ l7 i; l" D5 `' ?7 u4 g% P% A
3 X$ `# B9 e( h1 O
    李煜闻讯,询学士张泊,张说:“臣遍览古今,未曾见浮桥横跨大江,必是军中误传。”张泊如此主观臆断,故仅派步兵一万迎打宋军,结果当然惨败。
9 W) y1 s  g' v0 B2 m
$ q& s6 T6 Z' b1 T# ^. |    开宝八年(975年)11月底,宋军向金陵发动总攻击,进而占领金陵,李煜投降,被封为右千牛卫上将军、违令侯,南唐至此遂亡。
" w0 |0 Q. Q6 g8 M& \+ G& i2 A/ h
% Y3 g: v9 F; C. q    由上可知,樊若水施展奇策,架设万里长江第一浮桥,使天堑变为军事通道,加速北宋平定南唐,统一全国,诚可谓功垂青史。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