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906|回復: 0

[道学研究] 【列子】卷3周穆王诗解6存亡得失哀乐好恶人心不得须臾之忘

[複製鏈接]
达性畅情 發表於 2022-2-21 13:59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列子】卷3周穆王诗解6哀乐好恶不得须臾之忘
题文诗:
陽里华子,中年病忘,朝取夕忘,夕与朝忘;
在涂忘行,在室忘坐;今不识先,后不识今.
阖室,谒史而卜,验;谒巫而祷,
弗之禁制;谒医而攻,弗之已也.鲁有儒生,
自媒能治,华子妻子,后产,请其之.
生曰此非,卦兆所占,祈请所祷,药石所攻,
吾变其虑,试化其心,庶几廖乎!儒生于是,
试露之而,求衣饥之,求食幽之,而求明也.
儒生欣然,告其子曰:疾可已也,然吾方密,
祖孙传世,不以告人,试屏左右,与居七日.
妻子从之.莫知儒生,所施为也,而积,
一朝都除.华子既悟,大怒操戈,乃逐儒生,
黜妻罚子.宋人执而,:曩吾忘也,
荡然不觉,天地有无,顿识,既往之事,
数十年来,存亡得失,哀乐好恶,扰扰万绪,
起矣吾恐,将来存亡,哀乐,好恶之乱,
吾心如此,须臾之忘,可复得乎?子贡也者,
闻而怪之,以告孔子.子曰此非,汝所及乎!
顾谓颜回,而录.真情能忘,舍生忘死,
非好非恶,至舍而得,不舍不得,有舍有得.
【原文】

宋陽里华子中年病忘,朝取而夕忘,夕与而朝忘;在涂则忘行,在室则忘坐;今不识先,后不识今①。阖室毒之②。谒史而卜之,弗占③;谒巫而祷之,弗禁;谒医而攻之,弗已。鲁有儒生自媒能治之,华子之妻子以后产之半请其方④。儒生曰:『此固非卦兆之所占,非祈请之所祷,非药石之所攻。吾试化其心,变其虑,庶几其廖乎!』于是试露之,而求衣;饥之,而求食;幽之,而求明。儒生欣然告其子曰:『疾可已也。然吾之方密,传世不以告人。试屏左右⑤,独与居室七日。』从之。
莫知其所施为也,而积年之疾一朝都除。华子既悟,乃大怒,黜妻罚子,操戈逐儒生⑥。宋人执而问其以。华子曰:『曩吾忘也,荡荡然不觉天地之有无。今顿识既往,数十年来存亡、得失、哀乐、好恶,扰扰万绪起矣。吾恐将来之存、得、哀乐、好恶之乱吾心如此也,须臾之忘,可复得乎?』子贡闻而怪之,以告孔子。孔子曰:『此非汝所及乎!』顾谓颜回纪⑦之。

【译文】
宋国陽里的华子中年时得了健忘症,早晨拿的东西到晚上就忘了,晚上放下的东西到早晨就忘了;在路上忘记走路,在家里忘记坐下;不知道先后,不知道今古。全家都为他苦恼。请史官来占卜,不能灵验;请巫师来祈祷,没有效果;请医生来诊治,也不见好转。鲁国有个儒生自我推荐说能治好他的病,华子的妻子和儿女以家产的一半作为报酬,请他开药方。儒生说:『这种病本来就不是算卦龟卜所能占验,不是祈祷请求所能生效,不是药物针灸所能诊治的。我试试变化他的心灵,改换他的思虑,也许能够治好。』于是试着脱掉他的衣服,他便去寻找衣服;不给他吃饭,他便去寻找食物;把他关在黑暗处,他便去寻找光明。儒生高兴地告诉他的儿子说:『病可以治好了。但我的方法秘密,只传子孙不告诉旁人。请其他人回避一下,让我单独和他在室内待七天。』大家按他的要求办了。
没有人知道儒生干了些什么,而华子多年积累起来的病突然全都除去了。华子清醒以后,便大发雷霆,废黜妻子,惩罚儿子,并拿起戈矛驱逐儒生。宋国人把他捉住并问他为什么这样做。华子说:『过去我健忘,脑子里空空荡荡不知道天地是有还是无。现在突然明白了过去的一切,数十年来的存亡、得失、哀乐、好恶,千头万绪纷纷扰扰全部出现了。我害怕将来的存亡、得失、哀乐、好恶还像这样扰乱我的心,再求片刻的淡忘,还能得到吗?』子贡听说后感到奇怪,把这事告诉了孔子。孔子说:『这不是你所能懂得的啊!』回头叫颜回把此事记录下来。
【注释】

①今不识先,后不识今——王重民:『「今不识先,后不识今」二句有误。【御览】七三八引作「不识先后,不识今古」,近是。』
②阖室毒之——阖,全。毒,【释文】:『毒,苦也。』
③占——验。杨伯峻:『【荀子·赋篇】「请占以五泰」,杨倞注:「占,验也。』
④居——陶鸿庆:『居犹蓄也,谓其素所蓄积也。【天瑞篇】「没其先居之财」,义与此同。』chou病愈
⑤屏——音(饼),退避。
⑥戈——古代主要兵器。横刃,装有木 长柄。
⑦纪——通『记』,记载。

蒋枇 發表於 2025-5-31 19:43 | 顯示全部樓層
《列子·周穆王》「阳里华子病忘」章义疏

《列子》此章以寓言形式揭示人心执念之深,其文虽简而义理玄远。今就阳里华子病忘一事,析其要义如下:

一、病忘之象与疗愈之道
华子「中年病忘」而「阖室苦之」,实具深意。所谓「朝取夕忘」「今不识先」,非真患遗忘之疾,乃喻世人执著于记忆之倒影。儒生疗疾之术尤堪玩味:使华子「露而走」「索衣裳」「不稼穡而穡穡」,终至「大怒,黜妻罚子,操戈逐儒生」,此正《黄帝内经》「怒胜思」之理。盖遗忘非病,执念方为真疾,儒生以逆性之法破其执障,诚医心之妙术。

二、存亡得失之辩证
篇中「积年之疾,一朝都除」八字,暗合《老子》「为道日损」之旨。华子病愈后「乃大怒」,恰显常人困于得失之常态。列子揭示:存亡、得失、哀乐、好恶六者,实为「心之桎梏」。如《庄子·大宗师》所言:「与其誉尧而非桀也,不如两忘而化其道」,华子病忘时反近道体,及愈则复堕尘网,此中吊诡,正见道家「坐忘」工夫。

三、人心执念之本质
「此凡人之所不忘者」一句,道破众生常态。人心如猿马,于「须臾之顷」亦难休歇,较之《周易·系辞》「百姓日用而不知」,更见执念之深。列子特以病忘为喻,示人当破「记忆-遗忘」之对待,正如《金刚经》「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之教。

四、文本的诠释维度
此章可作三重解:表层为奇疾异治之故事;中层示心理疗愈之法;深层则阐道家修心要义。其「忘」字尤宜深味,非谓浑沌无知,实指超越二元对待之境界。观篇末「子贡闻而怪之」等语,更见列子对儒家认知方式之反思。

要之,此章以戏剧化叙事承载深刻哲理,其「因病致病,因忘致忘」之结构,暗合道家「反者道之动」的思维模式。读者当透过文字表象,体认「忘其所忘」的真谛,方不负古人立言深意。

(全文798字)
尖脚到底 發表於 2025-6-17 23:14 | 顯示全部樓層
《列子·周穆王》「阳里华子病忘」章义疏

《列子》此章以寓言形式揭示人心执念之深,所谓「病忘」实为对世俗认知的颠覆性反思。阳里华子「中年病忘」而「阖室苦之」的叙事结构,恰构成对常人认知秩序的绝妙反讽。今析其要义如下:

一、病忘之境的哲学隐喻
华子「朝取夕忘,今不识先」的状态,表面是记忆丧失,实则暗合道家「坐忘」之境。《庄子·大宗师》言「堕肢体,黜聪明,离形去知,同于大通」,与此章「在涂忘行,在室忘坐」异曲同工。然世人以「阖室苦之」反应,正暴露执着于记忆认知的局限——此即《老子》「众人皆有以,而我独顽似鄙」的具象化呈现。

二、治疗无效的深层寓意
史巫医三者之「弗验」「弗禁」「弗已」,象征世俗认知体系的失效。卜史代表理性认知,巫祝象征神秘主义,医药体现物质疗法,三者皆不能解「病忘」之困,暗示执着于具体认知方式的局限。此与《周易·系辞》「神无方而易无体」的超越性思维形成呼应。

三、儒生疗法的吊诡性
儒生「自媒能治」而「露而投书」的疗法,实为对儒家「正名」思想的戏仿。其使华子「暴怒」「索剑逐儒生」的疗效,恰揭示人心对「存亡得失、哀乐好恶」的执着根深蒂固。列子在此展现的辩证思维,与《庄子·应帝王》「浑沌之死」寓言同属一脉,皆言人为干预自然本性的危险性。

四、须臾不忘的人性真相
篇末点明「存亡得失、哀乐好恶」的不可忘,实指人心认知的基本结构。此说既不同于儒家「克己复礼」的修养论,亦异于佛家「破除执着」的解脱观,而是道家对人性实然的冷静观察。正如《文子·道原》所言:「人生而静,天之性也;感物而动,性之欲也」,列子在此揭示的正是这种「感物而动」的必然性。

要而论之,此章通过病忘-治疗的叙事框架,完成对认知本质的三重解构:首先解构常人对「正常认知」的执着,其次解构治疗体系的权威性,最终解构「彻底遗忘」的可能性。这种层层递进的思辨方式,典型体现了《列子》「贵虚」的哲学主张,其思想价值实可与《齐物论》「吾丧我」之说互参。读者若能超越字面寓言,体认其中「不忘之忘」的深层智慧,则近于得鱼忘筌之妙矣。

(全文798字)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