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066|回復: 0

吕布"结拜"干爹(图)

[複製鏈接]
真衣 發表於 2010-6-7 09:35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W020100607346114851491.jpg
- y; q$ H( T; u/ C( C
0 D! z- ?* J4 A4 q& B. a
% e9 L$ `/ p. ^4 n0 {( L7 G2 @
    《议温明董卓斥丁原馈金珠李儒说吕布》,出自《李卓吾评本三国志》,清初。中坐者为董卓,左坐者为丁原,后立者为吕布,正是吕布“三姓家奴”的写照。不过,他这个骂名,纯粹是小说家言。
* d! W! b2 V3 ]: J1 q6 a/ u
4 w: g9 ]* Z( r. T; z1 j4 X! g    吕布被骂作“三姓家奴”,他的干爹之一是董卓。其实这有点冤枉他了,因为吕布始终是吕布,并没有改叫“董布”。其实,同代人中,刘备有养子,曹操的父亲曹嵩也是宦官的养子。如果仔细考察,就会发现,董卓与吕布的义父子关系,和曹、刘两家很不同――这背后,也有历史中的大事件。
; k# D8 y5 t& D3 |4 y# T: ~3 V7 Y- O$ Y0 X7 k  B. \
    吕布拜董卓为义父,更像是“结拜”
3 X% g# e3 m5 G& p, J: b- ]3 n* i& f2 Y- O6 B7 u$ U& K
    《三国演义》里,吕布有丁原、董卓两个义父,再加上亲爹,被张飞骂作是“三姓家奴”。可是翻开《三国志》,并没有吕布认丁原为义父的记载,可知这件事完全是小说家言。认董卓倒是有一点根据,《三国志・吕布传》记载说,董卓“以布为骑都尉,甚爱信之,誓为父子”。正史记载董、吕二人的“父子”关系,只此一句,远没有演义里那么明确。 % C2 u, s) j6 l* Q0 A( \
- J+ }+ O; y# {6 [9 U& T
    《三国志》里还记载了一些养父子关系,如刘备的养子刘封,他本来姓寇,刘备过荆州,“以未有继嗣,养封为子”。(《三国志》)曹操的父亲曹嵩是东汉宦官曹腾的养子。汉顺帝四年曾颁布诏书,“听中官得以养子袭爵”。宦官收养儿子,政策上是允许的。 5 U" S( a% X8 v

" |+ `1 {- T3 \    但刘备与刘封、曹腾与曹嵩的养父子关系,与董卓、吕布之间的义父子关系相比,总让人觉得不是一个概念。前者与后者的区别在于,前者以传宗继祀为目的,刘备收刘封是因为无子,认刘封是为了继嗣。曹嵩认了曹腾为养父,以后还能袭爵。这种养子除了不是亲生的,一切权利义务与亲生的无异。而董卓与吕布的义父子关系更类似于结拜,所以吕布拜义父,连姓都不用改。这种“结拜型”的义父子关系在三国时期几乎是孤例。 6 Z+ H/ q* q4 b7 }7 \

0 P  j* p# I& O0 _    “义父子”现象与“胡人”有关
1 ^: {0 {3 v" e" y% n: h* D! r2 m! T6 T& u
    从南北朝时期起,义父子现象开始出现。如北魏时,“隐士赵逸来至京师,汝南王拜为义父。(《洛阳伽蓝记》)”北齐时的权臣和士开,“富商大贾朝夕填门,朝士不知廉耻者多相附会,甚者为其假子(《北齐书》)”。到了隋唐以后,可以看到大量“义父子”现象。如安禄山先是被幽州节度张守硅“养为子”,后来还申请成为杨贵妃的养儿。安禄山自己也热衷于收养义子,曾经“养同罗及降奚、契丹曳落河八千余人为假子(《安禄山事迹》)”,蔚为壮观。唐末五代,认“义父子”现象更是极为盛行,当时军阀无不收养义子。后唐太祖李克用的假子义儿很多,甚至建立起了“义儿军”。欧阳修在写《新五代史》时还专门立了《义儿传》。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