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6546|回覆: 2

[詩詞賞析] 一生大笑能幾回 斗酒相逢須醉倒

[複製連結]
中華古詩詞 發表於 2018-12-23 15:01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一生大笑能幾回 斗酒相逢須醉倒

一生大笑能幾回 斗酒相逢須醉倒

涼州館中與諸判官夜集
【唐·岑參】
彎彎月出掛城頭,城頭月出照涼州。
涼州七里十萬家,胡人半解彈琵琶。
琵琶一曲腸堪斷,風蕭蕭兮夜漫漫。
河西幕中多故人,故人別來三五春。
花門樓前見秋草,豈能貧賤相看老。
一生大笑能幾回,斗酒相逢須醉倒。

注釋

1、涼州:唐朝河西節度府所在地,治所在今甘肅武威。館:客舍。判官:唐代節度使、觀察使下的屬官。

2、城牆上。唐王昌齡【出塞】詩之二:『城頭鐵鼓聲猶振,匣里金刀血未乾。』

3、涼州:一作『梁州』。里:一作『城』。

4、胡人:中國古代對北方邊地及西域各民族人民的稱呼。半解:半數人懂得。解,懂得,明白。

5、蕭蕭:象聲詞。此處形容風聲。漫漫:形容黑夜漫長。

6、河西:漢唐 時指今甘肅、青海兩省黃河以西,即河西走廊與湟水流域。此處指河西節度使,治所在涼州。故人:舊交;老友。

7、花門樓:這裡即指涼州館舍的樓房。貧賤:貧苦微賤。唐崔顥【長安道】詩:『莫言貧賤即可欺,人生富貴自有時。』

8、斗酒相逢:即相逢斗酒。斗酒,比酒量。

譯文

彎彎的月兒爬上了涼州城頭,城頭的月兒升空照著全涼州。

涼州方圓七里住著十萬人家,這裡的胡人半數懂得彈琵琶。

動人的琵琶曲令人肝腸欲斷,只覺得風聲蕭蕭兮長夜漫漫。

河西幕府里我有很多老朋友,老朋友分別以來已有三五春。

如今在花門樓前又見到秋草,哪能互相看著在貧賤中變老?

人生一世能有幾回開懷大笑,今日相逢人人必須痛飲醉倒。

賞析

『彎彎月出掛城頭,城頭月出照涼州。』首先出現的是城頭彎彎的明月。然後隨著明月升高,銀光鋪瀉,出現了月光照耀下的涼州城。首句『月出』,指月亮從地平線升起,次句『月出』,指月亮在城頭上繼續升高。

『涼州七里十萬家,胡人半解彈琵琶。』這是隨著月光的照耀,更清晰地呈現了涼州的全貌。『涼州』,有的本子作『梁州』(今陝西漢中市)。這是因爲後人看到『七里十萬家』,認爲甘肅涼州沒有這種規模而妄改的。其實,唐前期的涼州是與揚州、益州等城市並列的第一流大都市。『七里十萬家』,正是大筆淋漓地勾畫出這座西北重鎮的氣派和風光。而下一句,就更見出是甘肅涼州了。涼州在邊塞,居民中少數民族很多。他們能歌善舞,多半會彈奏琵琶。不用說,在月光下的涼州城,蕩漾著一片琵琶聲。這裡寫出了涼州城的歌舞繁華、和平安定,同時帶著濃郁的邊地情調。

『琵琶一曲腸堪斷,風蕭蕭兮夜漫漫。』仍然是寫琵琶聲,但已慢慢向夜宴過渡了。這『一曲琵琶』已不是『胡人半解彈琵琶』的滿城琵琶聲,乃是指宴會上的演奏。『腸堪斷』形容琵琶動人。『風蕭蕭兮夜漫漫』,是空曠而又多風的西北地區夜晚所給人的感受。這種感受由於『琵琶一曲』的演奏更加增強了。

以上六句主要寫環境背景。詩人吸取了民歌的藝術因素,運用頂針句法,句句用韻,兩句一轉,構成輕快的、詠唱的情調,寫出涼州的宏大、繁榮和地方色彩。最後一句『風蕭蕭兮夜漫漫』,用了一個『兮』字和疊詞『蕭蕭』、『漫漫』,使節奏舒緩了下來。後面六句即正面展開對宴會的描寫,不再句句用韻,也不再連續使用頂針句法。

『河西幕中多故人,故人別來三五春。』兩句重複『故人』二字,見出情誼深厚。因爲『多故人』,與各人離別的時間自然不盡相同,所以說『三五春』,下語是經過斟酌的。

『花門樓前見秋草,豈能貧賤相看老。』二句接『故人別來三五春』,意思是說:時光迅速,又到了秋天草黃的季節了;歲月催人,不能互相看著在貧賤中老下去。言下之意是要趕快建立功業。

『一生大笑能幾回,斗酒相逢須醉倒。』一個『笑』字,寫出岑參和他朋友的本色。宴會中不時地爆發出大笑聲,這樣的歡會,這樣的大笑,一生中也難得有幾回,老朋友們端著酒杯相遇在一起,能不爲之醉倒。

這首詩把邊塞生活情調和強烈的時代氣息結合了起來。全詩由月照涼州開始,在著重表現邊城風光的同時,那種月亮照耀著七里十萬家和城中蕩漾的一片琵琶聲,也鮮明地透露了當時涼州的闊大的格局、和平安定的氣氛。如果拿它和宋代范仲淹的【漁家傲·塞下秋來風景異】相比,即可見同樣是寫邊城,寫秋天的季節,寫少數民族的音樂,但那種『長煙落日孤城閉』、『羌管悠悠霜滿地』的描寫,所表現的時代氣氛就完全不同了。

至於詩所寫的夜宴,更是興會淋漓,豪氣縱橫,不是盛唐的人不能如此。『花門樓前見秋草,豈能貧賤相看老。』不是有感於時光流逝,嘆老嗟卑,而是有著能夠掌握自己命運的豪邁感,表現出奮發的人生態度。『一生大笑能幾回』的笑,更是爽朗健康的笑。它來源於對前途、對生活的信心。同樣,末句『須醉倒』,也不是借酒澆愁,而是以酒助興,是豪邁樂觀的醉。以酒助興,興濃歡悅,笑聲爽朗,豪邁樂觀,讀者從人物的神態中,能感受到盛唐的時代脈搏。

莊周的蝴蝶 發表於 2025-7-11 03:48 | 顯示全部樓層
論岑參【涼州館中與諸判官夜集】中的盛唐氣象與生命意識

岑參此詩以"一生大笑能幾回,斗酒相逢須醉倒"作結,實乃盛唐邊塞詩之絕響。全詩七言十二句,以月出涼州起興,至醉倒花門收束,其間琵琶聲、故人情、秋草意,皆浸潤著唐人特有的生命意識與時空感悟。

首二句"彎彎月出掛城頭,城頭月出照涼州",運用頂真格與迴環句式,使月光如水般在城頭流轉。月之"出"字兩見,一爲初升,一爲高懸,暗合【詩經·月出】傳統而更具動態。涼州地處河西走廊咽喉,爲唐代東西文化交流之樞紐,月光所照,實乃文明交融之場域。

"涼州七里十萬家"四句,以數字鋪陳都市繁華。"胡人半解彈琵琶"尤爲精妙,"半解"二字既寫實又含深意——胡漢雜處,文化互鑒,琵琶雖爲胡樂,卻已成唐人情感載體。"腸堪斷"與"風蕭蕭"化用荊軻【易水歌】意象,將個人離思升華爲歷史蒼茫感。

"河西幕中多故人"以下,轉寫人事變遷。"三五春"看似輕描淡寫,實則暗含安史之亂後河西走廊的動盪歲月。"花門樓前見秋草"句,以秋草意象勾連【古詩十九首】"秋草萋已綠"的時光意識,而"豈能貧賤相看老"則迸發出盛唐人特有的功業追求。

結句"一生大笑能幾回"以反詰句式道破生命有限性,"斗酒相逢須醉倒"則展現唐人面對有限性的灑脫態度。這種"大笑"與"醉倒"的張力,正是盛唐精神的精髓——既清醒認知生命短暫,又能以豪邁姿態擁抱當下。較之魏晉人的憂生之嗟,唐人多了一份從容;較之後世宋人的理性節制,唐人多了一份狂放。

此詩藝術上融匯樂府民歌的復沓與文人詩的凝練,月、琵琶、秋草等意象群構成時空交織的網絡。在"城頭月出"與"花門醉倒"之間,完成了一次從宇宙永恆到人間瞬息的詩意穿越,最終在笑聲與醉意中抵達生命的澄明之境。
炎平 發表於 2025-7-31 10:12 | 顯示全部樓層
論岑參【涼州館中與諸判官夜集】中的盛唐氣象與生命意識

岑參此詩,題爲【涼州館中與諸判官夜集】,乃盛唐邊塞詩之瑰寶。詩中"一生大笑能幾回,斗酒相逢須醉倒"二句,尤爲後世傳誦。今試析其藝術境界與文化意蘊。

詩以月起興,"彎彎月出掛城頭,城頭月出照涼州",疊用"月出"二字,形成迴環往復之勢,暗合涼州城之雄偉氣象。"涼州七里十萬家"一句,以數字寫實,展現邊城繁華,與"胡人半解彈琵琶"相映成趣,道出胡漢交融之盛況。"琵琶一曲腸堪斷"至"故人別來三五春",由景入情,轉寫幕府故交,筆致由雄渾轉爲深沉。

"花門樓前見秋草"一句最見功力。秋草意象,既點時節,又寓人生遲暮之感。"豈能貧賤相看老"七字,道盡盛唐士人進取之心。岑參此時任職河西幕府,正值壯年,然見秋草而興嘆,實因邊塞生涯雖壯闊,終不免有歲月蹉跎之憂。

末聯"一生大笑能幾回,斗酒相逢須醉倒",乃全詩點睛之筆。其妙處有三:一則以"大笑"對"醉倒",形成情感張力;二則以"能幾回"設問,暗含人生苦短之嘆;三則以"須"字作結,彰顯及時行樂之志。此聯既見盛唐豪邁,又透生命焦慮,豪放中寓悲涼,正是岑參邊塞詩獨特氣質。

考岑參生平,曾兩度出塞,此詩當作於首次入幕期間。詩中既有建功立業之志,又有及時行樂之思,反映唐代文人入幕制度下士人的複雜心態。涼州作爲絲綢之路重鎮,胡風漢韻交融,賦予此詩獨特的地域色彩。

此詩藝術上融匯了樂府民歌的迴環手法與近體詩的嚴謹格律,語言明快而意境深遠。在文化精神上,則體現了盛唐時期特有的開放胸懷與生命激情。今日讀來,猶能感受那穿越千年的豪情與感慨,誠爲唐詩中不可多得之佳作。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