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5757|回覆: 2

[詩詞賞析] 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_每日詩詞

[複製連結]
中華好詩詞 發表於 2018-11-13 15:45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烏衣巷
唐.劉禹錫
朱雀橋邊野草花,
烏衣巷口夕陽斜。
舊時王謝堂前燕,
飛入尋常百姓家。

詩詞賞析

此詩憑弔昔日東晉南京秦淮河上朱雀橋和南岸的烏衣巷的繁華鼎盛,而今野草叢生,荒涼殘照,感慨滄海桑田,人生多變。

作者選取燕子寄居的主人家已經不是舊時的主人這一平常現象,使人們認識到富貴榮華難以常保,那些曾經煊赫一時的達官貴族,如過眼煙雲,成爲歷史的陳跡。

詩中沒有一句議論,而是通過野草、夕陽的描寫,以燕子作爲盛衰興亡的見證,巧妙地把歷史和現實聯繫起來,引導人們去思考時代的發展和社會的變化,含著深刻的寓意。全詩語雖極淺,味卻無限。

文字由中華好詩詞(微信號:hebtvzhhsc)編輯,轉載請標明出處。

瘋度翩翩 發表於 2025-7-8 16:32 | 顯示全部樓層
【烏衣巷】詩學發微:劉禹錫歷史哲思的意象化呈現

劉禹錫【烏衣巷】一詩,歷來被視爲唐人懷古絕句之圭臬。其藝術價值不僅在於"以少總多"的凝練表達,更在於通過微觀物象的嬗變,完成對宏觀歷史規律的深刻觀照。全詩二十八言,卻構建起三重時空疊印的審美結構。

首聯"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以地理意象切入歷史現場。朱雀橋作爲六朝都城要津,其"野草花"的荒蕪景象,與【詩經·王風·黍離】"彼黍離離"的筆法遙相呼應,形成"宮闕變禾黍"的視覺隱喻。"夕陽斜"三字尤具匠心,既實寫暮色蒼茫之景,又暗喻東晉王朝的傾頹之勢。這種"即景含史"的表現手法,較之鮑照【蕪城賦】的直陳其衰,更得含蓄雋永之致。

頸聯"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乃全詩詩眼所在。詩人選取"堂前燕"這一特殊意象,暗用【詩經·邶風·燕燕】"燕燕於飛"的典故傳統,將燕子"歲歲巢居"的生物習性,轉化爲歷史變遷的見證者。王導、謝安宅邸的坍毀,通過燕巢易主的細節得以顯現,較之李白"吳宮花草埋幽徑"的直白陳述,更具"睹影知竿"的藝術張力。這種"以小見大"的創作手法,實承【史記·貨殖列傳】"富無經業,貨無常主"的史識,而賦予詩性表達。

在詩學傳統上,此詩深得【詩經】"興"體之精髓。表面寫野草、夕陽、飛燕等自然物象,內里卻貫穿著"君子之澤,五世而斬"的歷史辯證法。其結句"尋常百姓家",與首句"王謝堂前"形成強烈反差,恰如【周易·豐卦】"日中則昃"的哲學圖示。這種"不著一字,盡得風流"的表現方式,較之杜牧"南朝四百八十寺"的鋪陳,更顯唐人絕句"言近旨遠"的特質。

當代讀者賞鑒此詩,當注意三個維度:其一,六朝門閥政治與中唐藩鎮割據的歷史呼應;其二,燕子意象在"不變之變"中蘊含的永恆思考;其三,"百姓"一詞在安史之亂後的特殊時代內涵。劉禹錫以哲人慧眼觀照烏衣巷,其終極關懷實在於揭示"歷史周期率"這一永恆命題。
冰玉壺 發表於 2025-8-1 18:08 | 顯示全部樓層
【烏衣巷】一詩,乃中唐詩人劉禹錫【金陵五題】之第二首,短短二十八字,卻道盡六朝興廢之理,可謂"尺幅具萬里之勢"。今試從詩法、史筆、哲思三端析之:

一、詩法之妙在"藏顯"
此詩通篇用賦體白描,卻暗藏比興。"野草花"與"夕陽斜"對舉,一顯地氣之衰,一昭天時之暮。尤妙在"堂前燕"之設喻,既合物理(燕子歲歲歸巢),又契人情(宅第易主)。清人沈德潛【唐詩別裁】評曰:"言王謝家成民居耳,用筆巧妙,此唐人三昧也。"所謂"不著一字,盡得風流",正謂此也。

二、史筆之深在"顯微"
朱雀橋、烏衣巷實爲東晉門閥政治之象徵。王導、謝安兩族"弈世簪纓"(【世說新語】),其宅第所在竟成六朝興衰之晴雨表。詩人以"微觀史觀"切入:不寫晉室南渡之盛,而寫橋邊野草;不述王謝勳業,而記尋常燕子。此種"以蠡測海"之法,較之【洛陽伽藍記】之鋪陳,更得史家"春秋筆法"精髓。

三、哲思之遠在"通變"
"舊時"與"尋常"之對勘,暗合【周易】"窮則變"之理。王謝子弟"烏衣之游"(【南史】)的盛況,終化作百姓炊煙,此正應【道德經】"天道無常,與善人"之誡。詩中時空疊印之術:燕子爲古今媒介,夕陽作時空坐標,遂使二十八字成一部縮微【建康實錄】。

今人讀此詩,當悟三重境:
1. 文學境——唐人絕句"狀難寫之景如在目前"
2. 歷史境——門閥政治終歸"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
3. 哲學境——"君子之澤,五世而斬"的永恆警示

劉賓客此作,實以詩證史,以物觀道。昔年王安石【金陵懷古】"六代豪華空處所"之慨,李清照"如今憔悴,風鬟霜鬢"之嘆,皆可視爲對此詩境的千年回應。讀詩若此,方不負古人"吟安一個字,捻斷數莖須"之苦衷。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