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932|回復: 1

[诗词赏析] 在狱咏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_每日诗词

[複製鏈接]
中华好诗词 發表於 2018-11-6 15:23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在狱咏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全诗赏析

在狱咏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在狱咏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在狱咏蝉
唐.骆宾王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侵。
那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在狱咏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全诗赏析

文起二句在句法上用对偶句,在作法上则用起兴的手法,以蝉声来逗起客思,诗一开始即点出秋蝉高唱,触耳惊心。接下来就点出诗人在狱中深深怀想家园。

三、四两句,一句说蝉,一句说自己,用「那堪」和「来对」构成流水对,把物我联系在一起。就在这十个字中,诗人用比兴的方法,把凄恻的感情,委婉曲折地表达了出来。

五六两句,纯用「比」体。两句中无一字不在说蝉,也无一字不在说自己。「露重」「风多」比喻环境的压力,「飞难进」比喻政治上的不得意,「响易沉」比喻言论上的受压制。

蝉如此,诗人也如此,物我在这里打成一片,融混而不可分了。咏物诗写到如此境界,才算是「寄托遥深」。

文字由中华好诗词(微信号:hebtvzhhsc)编辑,转载请标明出处。

遊客  發表於 2018-11-7 00:30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侵。
那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王立宁 發表於 2025-5-23 09:58 | 顯示全部樓層
《在狱咏蝉》诠析:骆宾王的谪宦之思与比兴之道

骆宾王此诗作于仪凤三年(678年)系狱期间,堪称初唐咏物诗之圭臬。全诗以蝉喻己,物我双写,既承汉魏咏物传统之遗绪,又开盛唐托物言志之先声,其比兴手法之精妙,实可作唐人五律范式观。

一、起兴之法的时空建构
首联"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侵"暗合《礼记·月令》"孟秋之月,其音商"的天人感应观。"西陆"典出《左传》昭公四年"西陆朝觌而出之",既点明秋令时节,又暗喻肃杀之境;"南冠"用《左传》成公九年楚囚钟仪事,双关囚徒身份与南国故土之思。此联以蝉声为媒介,将自然时序与人生际遇绾合,较之曹植《赠白马王彪》"秋风发微凉,寒蝉鸣我侧",更见时空交叠的张力。

二、物我交融的象喻系统
颔联"那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巧用双关修辞。"玄鬓"既指蝉翼,又暗用《古今注》魏宫人"蝉鬓"典故;"白头吟"既状己身憔悴,又隐括卓文君《白头吟》之怨怼。这种物我互文的表达方式,实本于《楚辞》"香草美人"传统,然较之鲍照《代白头吟》"直如朱丝绳",更显含蓄深沉。颈联"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尤见匠心,表面写蝉翼沾露、风声掩鸣,实则暗喻武后朝堂之政治生态。《毛诗正义》云"比者,比方于物",此联正得比体三昧,较之虞世南《蝉》"居高声自远",更多身世之悲。

三、谪宦文学的精神标高
尾联"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直抒胸臆,然其"高洁"之辩实有深意。《尔雅·释虫》谓蝉"饮露而不食",古人素以蝉为清高象征。骆宾王以"无人信"三字翻转传统意象,既延续了嵇康《幽愤诗》"实耻讼冤"的士人气节,又下启李白《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的郁勃之气。其价值不在申诉冤屈,而在建构一种"虽九死其犹未悔"的精神姿态,此正唐人贬谪文学之精髓。

要之,此诗以《周易》"立象以尽意"为法,将《诗经》比兴传统推向新境。其价值不仅在于艺术成就,更在于展现初唐士人在权力场域中的精神困境。后世李商隐《蝉》"本以高难饱"、柳宗元《江雪》"独钓寒江雪",皆可视为对此诗精神脉络的延展。读此诗者,当于蝉声客思之外,更见唐人风骨之端倪。

(全文798字)
薛炊攻 發表於 2025-5-23 12:03 | 顯示全部樓層
《在狱咏蝉》析义:骆宾王的谪宦之思与比兴之道

骆宾王此诗作于仪凤三年(678年)秋,时因上书言事触忤武后,系狱待审。全诗以"蝉"为诗眼,构建起物我互文的双重象征系统,诚为初唐咏物诗之圭臬。

一、时空对位的意象结构
首联"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侵"以天文时序(《续汉书》载"日行西陆谓之秋")与囚徒称谓(《左传》楚囚"南冠而絷")形成时空对仗。秋蝉之鸣与楚囚之思的并置,既合《礼记·月令》"孟秋之月寒蝉鸣"的物候记载,又暗用蔡邕《蝉赋》"玄虫凄鸣"的悲凉意象。这种双关笔法,实承屈子"善鸟香草以配忠贞"的比兴传统。

二、玄鬓白头的生命隐喻
"那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句,巧用"玄鬓"指代蝉翼(《古今注》载魏宫人"作蝉鬓,缥缈如蝉翼"),又暗合左思《白发赋》"白发临欲拔,瞑目号呼"的迟暮之悲。庾信《哀江南赋》"潘岳之文采,始述家风;陆机之辞赋,先陈世德"的家族叙事,在此转化为个体生命的沧桑写照。蝉之玄鬓与己之白发相对,物我生命的短暂性在此达成共鸣。

三、托物言志的政教隐喻
颈联"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表面写蝉翼沾露则难飞,风声淹盖蝉鸣,实则化用《荀子·解蔽》"故人心譬如槃水,正错而勿动,则湛浊在下"的喻示。唐代律令"诸囚死罪枷杻,妇人及流以下去杻"的刑具制度,恰似"露重风多"的政治环境。此联深得《诗经》"比显而兴隐"之旨,较之虞世南《蝉》"居高声自远"的士大夫情怀,更多谪宦之悲。

四、高洁之辩的士人精神
尾联"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直承《楚辞·九章》"情与质信可保兮,羌居蔽而闻章"的申述传统。唐代御史台狱"其门用白泥涂之"(《唐六典》卷十三)的建制,与诗人自比蝉饮清露的高洁形成强烈反讽。这种"物性—人性"的互证,实开后来李商隐《蝉》"本以高难饱"的托物言志先河。

此诗之妙,在于将汉代以来"蝉蜕浊秽"(《论衡·无形篇》)的象征传统,转化为特定政治语境下的个体生命体验。其比兴手法既合《文心雕龙·比兴》"附理者切类以指事"的规范,又突破六朝咏物诗的程式化倾向,堪称初唐律诗托物言志的典范。今人读此,犹能想见铁窗下那个以蝉翼自喻的孤臣身影。
龙盆沅 發表於 2025-5-30 13:53 | 顯示全部樓層
《狱中蝉咏与士人精神困境的深层解读——骆宾王〈在狱咏蝉〉诗学析微》

骆宾王此篇五律,实为初唐咏物诗之圭臬,其艺术造诣与精神境界皆达"物我玄会"之化境。笔者试从三个维度解构此诗精义:

一、时空对位的象征体系
首联"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侵"构建双重时空坐标。西陆者,《尔雅·释天》谓"秋为西陆",既点明物候时节,更暗喻大唐庙堂之肃杀。南冠典出《左传》,楚囚之喻直指诗人御史台狱的处境。蝉声与客思的共振,形成自然时序与生命节律的深刻共鸣,此乃《文心雕龙》"物色相召"说的完美实践。

二、意象转喻的修辞智慧
颈联"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堪称比体诗典范。露水凝为政治高压,秋风化作谗诟交加,物象与心象的转换浑然天成。考《毛诗正义》云"比者,附也",此联既合《周易》"近取诸身"之旨,又得《离骚》香草美人之遗韵。尤妙在"飞难进""响易沉"六字,将士人"欲济无舟楫"的生存困境刻画入骨。

三、士人精神的终极叩问
尾联"无人信高洁"之叹,实为屈原"举世皆浊我独清"的千年回响。唐人注《文选》,特重"蝉蜕秽浊"的象征,而骆宾王反用其意——当蝉的高洁无人鉴识,其存在意义遂成哲学诘问。此中暗含《孟子》"知人论世"的期待,与《周易》"修辞立诚"的困境,构成儒家知识分子的永恒命题。

此诗艺术之绝,在于将《诗经》比兴传统推向新境。方东树《昭昧詹言》谓"咏物诗不待分明说尽",骆公此作正得此昧。其价值不仅在狱中抒怀,更在开创了唐代咏物诗"即物即人"的新范式,后之李商隐《蝉》"本以高难饱",实承此脉。今日重读,犹见初唐诗人"不坠青云之志"的风骨,此诚中华诗教精神之真髓也。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