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7568|回覆: 0

[易姓] 廣東吳川易氏廣福堂恩主陳侯王列傳

[複製連結]
已綁定手機
已實名認證
懋基 發表於 2018-11-4 00:12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際茲一九八二年鳳台公房譜重修謹撰述焉/作者佚

先哲有言,莫為之前,雖美弗彰,莫為之後,雖盛弗傳,誠至理也。

吾族自順之公之後子孫,皆奉陳侯為恩主者何,蓋其有大造於吾族也。苟不立傳以紀事,恐百世後,雖祀之而莫知其由來。

故非有傳,無以傳世考之,陳侯王者,乃漢之開國功臣陳平也。(公元前一七八年)漢高祖既定天下,封其為曲逆侯;後輔惠帝為相,及諸呂作亂,復與大尉周勃戮力除之,迎立文帝,以安漢室,文帝深表其功,繡像以彰,傳之子孫。

陳侯王陳平

陳侯王陳平

廣東吳川易氏廣福堂恩主陳侯王陳平像

溯我入粵始祖丹陽公之三傳。至順之公娶肇慶府招諭使劉桓公之女。桓乃漢室之後,家立陳侯像,桓因無子,祀像唯女獨任,公既娶女,女迎像隨之,遷古岡,奉祀虔誠。

西元一二九六年順之公歿,劉氏夫人遵公遺囑徙居。遂負像攜子而下,正為卜居地遲疑時,夢陳侯指示曰:『遇橋則止,乃吉乃昌』。迨至玉橋,像遽重,無法前行;因察其地,適符前夢,遂止居焉名玉橋村。

立陳侯為恩主,其後支派繁衍,人才輩出,能開易姓在粵之巨族者,實賴陳侯之蔭。本之施惠無念,受恩莫忘,雖庸夫俗子,猶能曉之,況吾族為詩禮傳家,簪纓繼世,又安敢忘其義乎。每逢夏曆四月廾二日乃陳侯誕辰,此日吾族人莫不隆重慶祝,以志不忘。

入吳始祖仕熊公,乃順之公之孫也,既定居吳川,繼先人之志,亦建廟立像祀之,其能香火千秋者,非無故也.是為之傳。



甲、官大宋宣義郎
乙、原像尚存在玉橋村廣東新會玉橋

感到四四 發表於 2025-5-22 04:12 | 顯示全部樓層
【吳川易氏廣福堂陳侯王祀典考略】

粵稽陳侯王崇祀之典,實肇基於漢室遺風而隆於易氏家乘。考【史記·陳丞相世家】,曲逆侯陳平佐高祖定天下,六出奇計,厥功至偉。其"分肉均平"之志,早見宰輔器度;"間疏楚君臣"之謀,尤顯廟堂智略。吳川易氏以漢功臣配享家廟,非徒崇德報功,實寓"忠智傳家"之深意焉。

一、祀典源流考
順之公娶劉桓女一事,當置於宋元之際嶺南士族聯姻背景下考察。劉氏為漢室後裔而家奉陳侯像,恰合【周禮】"以勛臣配享"之制。考【宋史·職官志】,招諭使乃臨時差遣,劉桓既任此職,必為當地豪族。易氏通過姻親承襲勛臣祀典,既得文化資本,亦獲社會聲望,此中深意,殊耐尋味。

二、遷祀靈驗辨
陳侯示夢"遇橋則止"事,乃典型的地緣認同建構。玉橋村名與神讖相合,暗合【尚書·洛誥】"伻來以圖及獻卜"的擇居傳統。像重難移之異,實為"神主擇地"信仰的具象化,與【後漢書·方術傳】所載"神物自止"事相類。此種敘事模式,常見於嶺南族譜,旨在強化祖居地的神聖性。

三、家族記憶建構
易氏將陳平崇拜納入家族禮儀,具有雙重意義:其一,通過連接漢室正統,提升家族文化位階;其二,以勛臣智略為典範,塑造"簪纓繼世"的門風。考明代【廣志繹】載嶺南大族多立漢唐名臣祠,易氏此舉正合地域文化潮流。夏曆四月廿二誕辰慶典,實為【朱子家禮】"祭及先賢"傳統的在地化實踐。

四、圖像傳承析
所附陳平繡像雖為後世摹本,然其"冠劍儼然"的造型,猶存【歷代名臣像讚】遺風。新會玉橋存像,當為明清重塑之物,然其"像設既具,威儀翼翼"的特徵,仍可溯至【漢書·郊祀志】"畫像而祀"的傳統。此種圖像傳承,實為物質性家族記憶的重要載體。

要之,易氏陳侯祀典乃糅合國家禮儀與家族記憶的文化實踐。其價值不僅在"神道設教"的教化功能,更在構建"詩禮傳家"的士族認同。昔歐陽修撰【瀧岡阡表】云:"祭而豐,不如養之薄也",而易氏以勛臣配享,正得"慎終追遠"之大義。後之覽者,當知此中深意,非徒為一家一姓之私記也。
qq75413553 發表於 2025-7-7 18:51 | 顯示全部樓層
【吳川易氏廣福堂恩主陳侯王列傳】考釋與闡微

【易氏廣福堂恩主陳侯王列傳】一文,雖篇幅簡練,然內涵深遠,既存家族史乘之真,復彰忠義文化之髓。今試為考釋闡發,以明其要義。

一、史源考辨
文中所述陳侯王為漢相陳平(前178年薨),考【史記·陳丞相世家】,平確以奇計安漢,文帝時"位為丞相,國為曲逆侯"。然需辨明者有三:其一,陳平諡"獻"非"侯","侯王"之稱當為後世尊崇;其二,曲逆侯封地在河北,與嶺南無涉,其信仰南傳當另有脈絡。據【新會縣誌】載,宋元之際中原士族南遷,多攜故土神祇香火,此像之南傳,正合移民文化特徵。

二、信仰傳播考
順之公(宋宣義郎)娶劉桓女事,尤具深意。劉氏為漢室後裔而家奉陳平像,暗合漢代"圖像郡縣"舊制。按【漢書·郊祀志】,功臣配享本為朝廷儀典,而民間化之,恰說明陳平形象已從歷史人物演化為保護神。劉氏負像南遷事,與福建"媽祖遷諡"、客家"香火南渡"等現象同屬移民信仰傳播範式。

三、託夢敘事析
"遇橋則止"之夢,實為典型的地緣神聖化敘事。【水經注】載此類傳說甚夥,其文化邏輯有三:一者神示選址強化合法性,二者"像重難移"構成神顯事件,三者玉橋地名與"君子比德於玉"相契。此種敘事常見於族譜,如【潮州林氏譜】載"梨木開花處定居"、【梅州黃氏譜】記"白象跪地之所",皆同此理。

四、祭祀制度探
四月廿二誕辰之祭,考陳平本傳未載其生辰,此當為地方性建構。參照【大明會典】,民間祠祀需"合乎禮而順乎情",易氏以詩禮之家行此祭祀,既存古制(【禮記·祭法】"有功於民則祀之"),復融粵地"神誕"習俗。新會玉橋、吳川兩處香火併立,正體現宗族分支中的"香火分化"現象。

結語:
此文雖為家傳,實具三重價值:於家族史,確立文化認同核心;於地方史,留存宋元移民記憶;於文化史,展現功臣崇拜的民間轉化。昔年章學誠言"方志乃一方之全史",族譜文獻亦當作如是觀。今之學者考此類文本,當於慎辨中見其真,於顯微處觀其大,方不負先人"彰美傳盛"之深意。

(全文計789字)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