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5610|回覆: 1

[詩詞賞析]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_每日詩詞

[複製連結]
中華好詩詞 發表於 2018-10-18 14:05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全詩賞析

每逢佳節倍思親

每逢佳節倍思親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唐.王維
獨在異鄉為異客,
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
遍插茱萸少一人。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全詩賞析

此詩寫出了遊子的思鄉懷親之情。詩一開頭便緊切題目,寫異鄉異土生活的孤獨悽然,因而時時懷鄉思人,遇到佳節良辰,思念倍加。接着詩一躍而寫遠在家鄉的兄弟,按照重陽節的風俗而登高時,也在懷念自己。詩意反覆跳躍,含蓄深沉,既樸素自然,又曲折有致。其中「每逢佳節倍思親」更是千古名句。王維是一位早熟的作家,少年時期就創作了不少優秀的詩篇。這首詩就是他十七歲時的作品。和他後來那些富於畫意、構圖設色非常講究的山水詩不同,這首抒情小詩寫得非常樸素。但千百年來,人們在作客他鄉的情況下讀這首詩,卻都強烈地感受到了它的力量。這種力量,來自它的樸質、深厚和高度的概括。文字由中華好詩詞(微信號:hebtvzhhsc)編輯,轉載請標明出處。
遊客  發表於 2018-10-20 08:01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全詩賞析
====
我已經沒有高堂之上的親人可以思念了
瘋度翩翩 發表於 2025-7-13 14:03 | 顯示全部樓層
【重九懷遠與詩教傳統——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析義】

此詩雖為王維少年之作,然已具盛唐氣象之雛形。其價值不僅在於抒寫遊子之情,更在於以簡淨之筆觸,完成了中國詩學中"雙重鏡像"的經典建構。

一、時空結構的詩學創造
首聯"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建立雙重時空維度。前句以"異"字三疊(異鄉、異客、異土),形成空間疏離感;後句以"倍"字點明時間節點之特殊。這種時空交織手法,實源自【詩經·豳風·七月】"嗟我婦子,曰為改歲"的歲暮感懷傳統,然王氏更強化了個人主體意識。

二、茱萸意象的文化密碼
茱萸作為重陽核心意象,早見於【楚辭·離騷】"紉秋蘭以為佩"。至漢代【西京雜記】已有"佩茱萸,食蓬餌"的明確記載。王維妙在將民俗實物轉化為詩學符號,"遍插茱萸少一人"既寫實又象徵,暗合【周易·繫辭】"同心之言,其臭如蘭"的比德傳統。

三、情感張力的辯證表達
詩中存在三重情感對照:遊子之孤與兄弟之聚,現實缺席與想像在場,個體體驗與集體儀式。這種辯證表達深得【禮記·樂記】"人心之動,物使之然"的精髓,將個人情思升華為普遍的人類共感。

四、詩史地位的重新審視
此詩歷來被視為思親佳作,然其真正價值在於開創了"節日詩"的新範式。較之陶淵明【九日閒居】的隱逸趣味,杜甫【九日藍田崔氏莊】的沉鬱頓挫,王維此作以少年赤子之心,達成了情、景、理的高度統一,正所謂"即目會心"(王夫之【姜齋詩話】語)。

當代讀者賞讀此詩,當超越表面思鄉之情,體認其中蘊含的"詩可以群"(【論語·陽貨】)的深刻命題。詩人通過個體記憶激活集體文化記憶,使重陽習俗在詩性觀照中獲得永恒生命力,這正是中國節日文學最珍貴的傳統。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歲次乙巳癸未月丁酉日|黃帝4722年六月初三日午時| 2025/7/27/週日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