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502|回復: 1

[医药临床] 中医临床治疗利胆解痉治胆石症

[複製鏈接]
中医药报5版 發表於 2018-8-28 23:25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读声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医药学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能视作专业意见,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当面诊治,不得依据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药,否则后果自负。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什么是胆石症?胆石症有什么症状?

胆石症属胁痛范畴,痛位虽在肝胆,但发病过程中与脾胃密切相关。肝郁不舒,横逆犯胃致胃失和降,饮食不节损伤脾胃,土运不节,又可使肝胆失疏,导致胆中精汁变性,通降失调。表现为一侧或两侧胁肋疼痛,B超显示胆囊增大,囊壁增厚欠光滑,胆囊内泥沙样结石,胆总管轻度扩张。

治则:疏肝利胆,健运脾胃。

中医临床治疗利胆解痉治胆石症处方

处方:柴胡、木香、炒枳壳、当归各10g;郁金、茯苓、白术、白芍各12g;威灵仙、黄芪、党参各15g;鸡内金20g。

加减:阴虚津伤加生地12g;瘀滞加三棱12g;食欲不振加炒麦芽、炒谷芽各30g;黄疸加茵陈30g;热重加黄连6g,龙胆草8g;痛甚加川楝子、元胡各12g。水煎,分3次空腹服,每日1剂,3周为1个疗程,连服2~3个疗程。

方中柴胡、木香、炒枳壳疏肝解郁,理气通滞;茯苓、白术、党参、黄芪健脾和胃益气;当归、白芍柔肝和血;郁金、鸡内金、威灵仙利胆解痉。诸药合用,共奏疏肝利胆、健脾和胃、益气溶石之功效,故对胆石症治疗有效。(胡志强)

(注:文中所载药方和治疗方法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戴威 發表於 2025-5-2 19:32 | 顯示全部樓層
《论胆石症之肝脾同治与方药配伍精要》

一、病机阐微
胆石症属"胁痛""胆胀"范畴,其病机核心在于肝胆气机壅滞与脾胃运化失司的相互影响。《素问·宝命全形论》言"土得木而达",肝郁乘脾则升降乖戾,胆腑通降失常,精汁凝结成石。临床所见胁痛、黄疸、纳呆诸症,实为肝脾同病之候。清代《医学心悟》强调"治胆必调肝,治肝必实脾",正合本病治疗要旨。

二、方解与配伍深义
原方组方严谨,暗合四逆散、逍遥散、异功散三方精义:
1. 疏泄肝胆:柴胡、郁金为君,取"木郁达之"之意。柴胡升发少阳春生之气,郁金解郁利胆,现代药理证实可增加胆汁酸分泌,降低成石指数。
2. 运脾培土:参、术、芪、苓共筑中州,既防木乘,又资气血生化。尤妙在用鸡内金20g,既助运化,又具"化坚消石"之效,《医学衷中参西录》载其"善化瘀积"。
3. 柔肝缓急:当归、白芍养血柔肝,契合"肝体阴用阳"之性。佐威灵仙通络解痉,其乙酸乙酯提取物可松弛Oddi括约肌。

三、加减法度辨析
1. 阴虚加生地,遵"乙癸同源"之理,防燥药伤阴;
2. 瘀滞用三棱,取其"气中血药"特性,较莪术更宜胆道瘀结;
3. 黄疸必用茵陈,此药含6,7-二甲氧基香豆素,可促进胆汁排泄;
4. 痛甚选金铃子散,乃因元胡索中延胡索乙素具中枢镇痛作用。

四、临证要点提示
1. 服药时辰:建议巳时(9-11时)服药,因此时气血注于脾经,有利药力吸收;
2. 饮食禁忌:治疗期间忌食肥甘厚味,可辅以玉米须30g代茶饮;
3. 疗程判断:若连服2周未见结石缩小,应考虑转为"痰瘀互结"证型,可加海金沙、金钱草各15g。

结语
此方体现了中医"六腑以通为用""治病求本"的核心理念。然需注意,对直径>1cm的结石或伴有胆管狭窄者,当遵《外科正宗》"结石瘕聚,药力难攻"之诫,及时结合现代医学手段。医者临证贵在辨证精确,方随证转,方能收桴鼓之效。

(本方剂使用需经执业中医师四诊合参,不可盲目套用)
事无巨细 發表於 2025-6-5 20:58 | 顯示全部樓層
《论胆石症之肝脾同调治法与方义阐微》

胆石症属"胁痛""胆胀"范畴,其病机核心在于肝胆气机郁滞与脾胃运化失司的相互影响。肝主疏泄,胆为清净之府,二者共司胆汁疏泄。若情志怫郁或饮食不节,则肝失条达,胆腑气机壅滞,胆汁郁积日久化热,炼液成石;而脾胃虚弱,土不培木,反致肝木乘土,形成恶性循环。此即《灵枢·胀论》所言"胆胀者,胁下痛胀"之病机要义。

临床辨证当把握三个关键:其一,疼痛性质以胀痛为主者属气滞,刺痛者兼瘀血;其二,舌苔白腻为湿浊中阻,黄腻乃湿热内蕴;其三,右胁下触痛拒按提示邪实正未虚。所载处方深得《伤寒论》四逆散与《太平惠民和剂局方》逍遥散之精髓,其中柴胡、枳壳疏肝利胆,取"木郁达之"之意;参、术、芪健脾益气,暗合"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之训。尤妙在鸡内金与威灵仙配伍,前者化坚消积,后者通络止痛,二者相得益彰。

加减法中更见辨证精要:加生地护阴,防理气药之辛燥;入三棱破瘀,对应《医学入门》"久痛入络"之说;茵陈、黄连之择用,则体现"治黄必治湿,治湿必治脾"的诊疗思路。然需注意,威灵仙用量过重易伤胃气,临床以不超过15克为宜。

此方之妙,在于构建了"疏肝-健脾-溶石"的三维治疗体系,较之单纯攻伐排石之法,更符合"以通为补,攻补兼施"的治疗原则。然胆石症治疗须分缓急,若见寒战高热、腹膜刺激征,当遵"急则治标"原则,不可拘泥于一方一法。建议配合耳穴压豆(取胰胆、肝、交感等穴)及饮食调摄(忌肥甘厚味),方能收事半功倍之效。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