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5209|回復: 1

[诗词讲座] 古琴曲欣赏 · 子夜吴歌 · 李白子夜四時歌四首

[複製鏈接]
诗评万象 發表於 2018-7-1 23:27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杨青演奏古琴曲〖子夜吴歌〗

子夜四時歌四首 春歌

(唐·李白)

秦地羅敷女,采桑綠水邊。

素手青條上,紅妝白日鮮。

蠶飢妾欲去,五馬莫留連。

子夜四時歌四首 夏歌

(唐·李白)

鏡湖三百里,菡萏發荷花。

五月西施采,人看隘若邪。

迴舟不待月,歸去越王家。

子夜四時歌四首 秋歌

(唐·李白)

長安一片月,萬戶擣衣聲。

秋風吹不盡,總是玉關情。

何日平胡虜?良人罷遠征。

子夜四時歌四首 冬歌

(唐·李白)

明朝驛使發,一夜絮征袍。

素手抽針冷,那堪把剪刀。

裁縫寄遠道,幾日到臨洮。

安琪 發表於 2025-5-2 22:33 | 顯示全部樓層
《子夜吴歌》琴曲与李白乐府诗的美学互文刍议

杨青先生所抚《子夜吴歌》琴曲,与李白拟乐府《子夜四时歌》四章,实为唐代音乐文学与琴乐传统的双重典范。二者以"四时"为经纬,构建起声色相生的审美体系,值得从以下三方面析论:

一、诗乐同源的吴声传统
《子夜歌》本为晋代吴地民歌,郭茂倩《乐府诗集》归入"清商曲辞"。李白以文人乐府重构四时意象时,既保留"明转出天然"(《大子夜歌》评语)的民歌质素,又注入盛唐气象。琴曲中散音与按音的虚实相生,恰似诗中"素手青条上"与"红妆白日鲜"的色彩映照,皆得吴声"慷慨吐清音"(陆机语)之三昧。

二、四时结构的时空叙事
琴曲通过"慢-快-散"的节奏变化,对应诗中时空转换:春歌的轻灵泛音拟采桑动作,夏歌的急猱表现"回舟不待月"的动势,秋歌的深沉吟猱暗合捣衣声的绵延,冬歌的冷峻跪指则呼应"素手抽针冷"的触觉体验。这种"春水-夏荷-秋月-冬絮"的意象链,形成唐人"四气调神"(《黄帝内经》语)的生命节律。

三、闺怨主题的超越性表达
李白将南朝艳情升华为普世情感,尤以"秋歌"为最。琴曲处理"万户捣衣声"时,左手走手音的连续颤动,既模拟木杵击砧的物理声响,更通过"声余哀"(嵇康《琴赋》)的韵味,将思妇之情扩展为对征戍制度的集体反思。杨青先生演奏中"欲去又留"的节奏处理,正暗合"蚕饥妾欲去,五马莫留连"的微妙心理。

昔人谓"琴者禁也",然《子夜吴歌》琴曲与李白乐府的对话,恰证明大雅之音未尝不可化用民间情韵。当今琴人演绎此类题材,当如杨青先生般,既恪守"弦与指合"的技法规范(《溪山琴况》),更需领会诗中"天然去雕饰"的美学真谛,方不负此千年清音。

(全文798字)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歲次乙巳辛巳月甲申日|黃帝4722年四月十八日午時| 2025/5/15/週四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