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599|回覆: 1

那些快速止咳的好吃的!

[複製連結]
藥膳門 發表於 2018-7-1 23:23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感冒食療配方

每年到這個時候,很多人都會不幸中招生病,感冒咳嗽流鼻涕,問題看似不大,卻要花上一筆看病買藥錢,關鍵還折磨身體!今天就來和大家分享治癒系列的神奇食譜,保證你食到病除~

白蘿蔔+蜂蜜水風寒咳嗽

白蘿蔔+蜂蜜水

白蘿蔔+蜂蜜水

原 理

白蘿蔔富含多種維生素,有增強身體免疫功能,和抗病能力的作用。蜂蜜味甘,滋陰潤燥,補益肺腎。白蘿蔔蜂蜜這兩樣東西大家並不陌生,加在一起煮製,具有潤肺止咳化痰的效果!

白蘿蔔富含多種維生素,有增強身體免疫功能,和抗病能力的作用。

白蘿蔔富含多種維生素,有增強身體免疫功能,和抗病能力的作用。

症 狀

風寒咳嗽,咽喉癢,並伴隨頭痛,鼻塞,怕冷,流清鼻涕等問題。

做 法

把白蘿蔔洗乾淨,切絲或者切塊。

把白蘿蔔洗乾淨,切絲或者切塊。

把白蘿蔔洗乾淨,切絲或者切塊。

加入適量的蜂蜜攪拌混合,放進無水無油的容器中,放置一天。

加入適量的蜂蜜攪拌混合,放進無水無油的容器中,放置一天。

加入適量的蜂蜜攪拌混合,放進無水無油的容器中,放置一天。

等到汁水滲出,這天然滋補的『藥水』就完成了。

等到汁水滲出,這天然滋補的『藥水』就完成了。

等到汁水滲出,這天然滋補的『藥水』就完成了。另外蘿蔔也是可以吃的哦~

另外蘿蔔也是可以吃的哦~

另外蘿蔔也是可以吃的哦~
蒸鹽橙

肺熱咳嗽

蒸鹽橙

蒸鹽橙

原 理

橙子可以化痰理氣,增強免疫力,抗氧化,橙皮中更具有化痰止咳的成分,很多西藥中都會加入,用它來蒸著吃,止咳效果立竿見影!

橙子可以化痰理氣,增強免疫力,抗氧化,橙皮中更具有化痰止咳的成分,很多西藥中都會加入,用它來蒸著吃, ...

橙子可以化痰理氣,增強免疫力,抗氧化,橙皮中更具有化痰止咳的成分,很多西藥中都會加入,用它來蒸著吃, ...

症 狀

氣滯血淤或肺燥引起的熱咳,喉嚨腫痛,口乾,痰發黃粘稠。

做 法

用鹽把橙子外皮清洗乾淨,在橙子頂部橫切一刀,保留做蓋。

用鹽把橙子外皮清洗乾淨,在橙子頂部橫切一刀,保留做蓋。

用鹽把橙子外皮清洗乾淨,在橙子頂部橫切一刀,保留做蓋。

橙子放入碗中,用筷子在肉上扎幾個孔,撒上適量食鹽。

橙子放入碗中,用筷子在肉上扎幾個孔,撒上適量食鹽。

橙子放入碗中,用筷子在肉上扎幾個孔,撒上適量食鹽。

把橙蓋蓋上,放入鍋中蒸煮10分鐘。

把橙蓋蓋上,放入鍋中蒸煮10分鐘。

把橙蓋蓋上,放入鍋中蒸煮10分鐘。

出鍋後,把橙肉掏出,連熬好的湯一起趁熱喝下,

出鍋後,把橙肉掏出,連熬好的湯一起趁熱喝下,

出鍋後,把橙肉掏出,連熬好的湯一起趁熱喝下,再也不要買什麼止咳消炎藥了~

再也不要買什麼止咳消炎藥了~

再也不要買什麼止咳消炎藥了~

大蒜冰糖水風寒感冒

大蒜冰糖水

大蒜冰糖水

原 理

大蒜中含有200多種有益於身體健康的物質,殺菌和驅寒以一級棒,而冰糖有具備清熱降濁,止咳化痰的功能,大蒜和冰糖的組合,對秋冬季節多發的風寒感冒有很好的防治作用。

大蒜中含有200多種有益於身體健康的物質

大蒜中含有200多種有益於身體健康的物質

症 狀

無汗,稍微發熱,渾身酸痛、鼻塞流涕、咳嗽有痰

做 法

大蒜去皮切成薄片,放置10-15分鐘。

大蒜去皮切成薄片,放置10-15分鐘。

大蒜去皮切成薄片,放置10-15分鐘。

鍋內加一小碗清水,煮開,加入大蒜片和冰糖。

鍋內加一小碗清水,煮開,加入大蒜片和冰糖。

鍋內加一小碗清水,煮開,加入大蒜片和冰糖。

煮沸後調小火,加蓋再煮10即可。頭一回聽說冰糖大蒜,效果卻不比冰糖燉梨差~

煮沸後調小火,加蓋再煮10即可。

煮沸後調小火,加蓋再煮10即可。

香油+雞蛋咳嗽不止

香油+雞蛋

香油+雞蛋

原 理

香油具有通氣、理肺的功效,不僅可以減輕咳嗽的症狀,還可減少各種物質(如菸酒)對肺部的損傷。雞蛋也具有補肺養血的功效。將這兩種食材合用,可收到清熱解毒、潤嗓利咽的效果,對止咳有一定的作用。

雞蛋也具有補肺養血的功效。將這兩種食材合用,可收到清熱解毒、潤嗓利咽的效果,對止咳有一定的作用。 ...

雞蛋也具有補肺養血的功效。將這兩種食材合用,可收到清熱解毒、潤嗓利咽的效果,對止咳有一定的作用。 ...

症 狀

咳嗽時無痰,伴有喉嚨發癢的感覺。通常是由於呼吸道病毒感染引起,如流感、咽炎。

做 法

把香油倒入鍋內燒開後,加入少許薑末,炒香。

把香油倒入鍋內燒開後,加入少許薑末,炒香。

把香油倒入鍋內燒開後,加入少許薑末,炒香。

然後打入雞蛋,炒熟即可。

然後打入雞蛋,炒熟即可。

然後打入雞蛋,炒熟即可。需要注意,不能添加任何的調味品!

需要注意,不能添加任何的調味品

需要注意,不能添加任何的調味品

山藥粥感冒初愈

山藥粥

山藥粥
原 理

山藥含有豐富的澱粉和蛋白質,其中的皂甙,黏液質,有潤滑的作用,能夠治療肺虛久咳嗽的問題,山藥粥這樣一道傳統的藥膳,適合在病後初愈食用。

山藥含有豐富的澱粉和蛋白質,其中的皂甙,黏液質,有潤滑的作用,能夠治療肺虛久咳嗽的問題 ...

山藥含有豐富的澱粉和蛋白質,其中的皂甙,黏液質,有潤滑的作用,能夠治療肺虛久咳嗽的問題 ...

症 狀

感冒初愈,乏力,容易疲倦,食欲不振。

做 法

把大米和紅棗提前泡上30分鐘,山藥去皮,切成小塊。

把大米和紅棗提前泡上30分鐘,山藥去皮,切成小塊。

把大米和紅棗提前泡上30分鐘,山藥去皮,切成小塊。

把食材全部放入鍋內(用砂鍋爲好),加入適量清水,煮開。

把食材全部放入鍋內(用砂鍋爲好),加入適量清水,煮開。

把食材全部放入鍋內(用砂鍋爲好),加入適量清水,煮開。

大概20分鐘後,就可以吃了。

大概20分鐘後,就可以吃了。

大概20分鐘後,就可以吃了。

小夥伴們記住了嗎?

親親窩窩 發表於 2025-5-6 16:23 | 顯示全部樓層
【論食療止咳之法要】

夫咳嗽一症,乃肺失宣肅、氣逆上沖所致。【黃帝內經】有云:"五臟六腑皆令人咳,非獨肺也。"今觀帖中所列白蘿蔔蜂蜜水與鹽蒸橙子二法,實合"藥食同源"之旨,然其理法猶有可申明處。

一、白蘿蔔蜂蜜水之妙用
白蘿蔔者,【本草綱目】謂之"下氣消谷,去痰癖,止咳嗽",其性辛甘涼,善開宣肺氣。蜂蜜甘平,【神農本草經】列爲上品,能"安五臟諸不足,益氣補中,止痛解毒"。二者相伍,正合"辛甘化陽"之理,尤宜風寒初襲之咳。然需知:蘿蔔生用偏於發散,熟用偏於下氣;蜂蜜遇高溫則失其潤性,故帖中"放置取汁"之法最得其中,若煮沸反損藥效。

二、鹽蒸橙子之樞機
橙皮苦辛,【本草備要】載其"消痰下氣",橙肉甘酸生津。鹽者咸寒,可引藥入腎,助金水相生。此法暗合"酸甘化陰"之旨,對肺燥熱咳確有奇效。然需辨明:橙皮止咳之功全在橘絡(即白色筋膜),蒸製時當保留;食鹽用量宜控制在3克內,過則傷陰。昔年吳鞠通治溫病咳嗽,亦常用咸柑橘露,與此法異曲同工。

三、食療須明三要
1. 辨證爲先:風寒咳當見痰稀色白、鼻流清涕,熱咳多伴痰黃黏稠、咽痛口乾。若寒熱錯雜者,可加生薑三片於橙中同蒸。
2. 時令爲機:白蘿蔔宜冬春用,橙子秋冬季爲佳。若逢長夏濕盛,當佐薏苡仁30克同煮。
3. 禁忌須知:蜂蜜蘿蔔水不宜與熟地黃同用,恐滯氣礙脾;鹽橙法高血壓者當減鹽。

【養老奉親書】云:"人若能以食治疾,勝於用藥。"然食療終爲輔助,若咳逾七日不愈,或見咯血、氣促,亟當就醫。另附一方:枇杷葉(去毛)10克、梨(連皮)1枚、冰糖5克,水煎代茶,治風燥咳嗽尤驗。

杏林後學 謹識
廣義成在 發表於 2025-7-21 12:23 | 顯示全部樓層
【論食療止咳之法要】

嘗聞【黃帝內經】有云:"上工治未病",食療之道,實乃先民"治未病"之智慧結晶。觀今人所述白蘿蔔蜂蜜、鹽蒸橙子二法,雖爲家常小技,然暗合醫理,不可輕忽。今試以【本草綱目】【傷寒論】之理析之。

一、白蘿蔔蜂蜜之配伍精義
李時珍謂蘿蔔"生食升氣,熟食降氣",其性辛甘而涼,能"寬中下氣,消谷和中"。蜂蜜【神農本草經】列爲上品,稱其"安五臟諸不足,益氣補中"。二者相合,正應【金匱要略】"病痰飲者,當以溫藥和之"之旨。蘿蔔行氣化痰爲君,蜂蜜潤肺緩急爲臣,尤宜風寒初襲肺衛之證。然需知蘿蔔生用偏散,脾胃虛寒者當佐薑片同煮;蜂蜜遇高溫則失其活性,故宜待蘿蔔汁涼至六十度以下調和。

二、鹽蒸橙子之升降玄機
橙皮【本草備要】載其"能散能降",橙肉則甘酸化陰。鹽蒸之法,實暗合"升清降濁"之理:鹽性咸寒,【本草衍義】謂其"能軟堅潤下",借蒸汽之力使橙皮有效成分滲入果肉。此法尤妙在保留橙蓋,取"闔閭"之意,使藥氣迴旋。然需辨明:橙皮苦辛,肺寒咳嗽者當減量;食鹽用量當如【調疾飲食辯】所誡"不過錢匕",今人用鹽多超量,反傷肺津。

三、食療施用之禁忌
張仲景在【傷寒論】中屢申"觀其脈證,知犯何逆,隨證治之"之訓。上述二方:
1. 白蘿蔔蜂蜜適用於風寒束表、肺氣不宣之咳,若見咽痛痰黃、舌紅脈數之熱咳,反致助熱
2. 鹽蒸橙子宜於痰熱壅肺之候,若遇風寒襲肺之惡寒無汗者,橙皮辛散之力恐引邪深入
3. 小兒純陽之體,蜂蜜用量當減半;糖尿病患者慎用蜂蜜

四、古法之現代驗證
考【醫心方】載"梨汁白蜜煎"治咳,與蘿蔔蜜法異曲同工;【太平聖惠方】有"橘鹽煎",實乃鹽蒸橙子之祖。今西醫學證實:
蘿蔔含芥子油苷,分解產物可稀釋痰液
橙皮苷確有抗炎鎮咳之效
蜂蜜中葡萄糖氧化酶能抑制呼吸道病原菌

然須切記:【景岳全書】云"見痰休治痰",咳嗽本是排邪反應,食療僅輔助正氣。若咳逾七日,或見咯血、喘促,當速就醫。今人但求速效,往往過用甘味,反致痰濕滯留,此即【內經】所戒"甘者令人中滿"之弊也。

蓋飲食之道,貴在"中和"。上述二方雖佳,仍需辨證施食,方不負"藥食同源"之古訓。學者當參酌【飲膳正要】【隨息居飲食譜】諸書,庶幾得食療真諦。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