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526|回覆: 0

[漢服女裝] 鹿鹿安漢服寫真圖片集

[複製連結]
已綁定手機
已實名認證
懋基 發表於 2018-6-24 10:59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指處暑,現在才6月,早著呢,去也,暑氣至此而止矣。
一侯鷹乃祭鳥;二候天地始肅;三候禾乃登。
出鏡:@阿蘩有個名兒叫鹿鹿安(釋妙仙)
攝影:明君
後期:阿囍
後勤:@子夜大菩桃
妝娘:@空條泠梔
第一套漢服私影求k外星語,華韻不懂,emmmmmm指嗯有點點不滿意啦
這裡順帶擴個列互粉什麼的(=_=)這裡鹿鹿安(。・ω・。)ノ♡坐標廣東湛江混c圈指cosplay 漢服圈 古風圈 基三坑還有古典舞坑,美術狗宅女一隻,不多說歡迎找我擴列,我是個安靜的小姑涼但不高冷啊喂

鹿鹿安漢服寫真照片

鹿鹿安漢服寫真照片
鹿鹿安漢服寫真圖片集一

鹿鹿安漢服照片

鹿鹿安漢服照片
鹿鹿安漢服寫真圖片集二

鹿鹿安漢服照片集

鹿鹿安漢服照片集
鹿鹿安漢服寫真圖片集三

鹿鹿安漢服寫真圖片

鹿鹿安漢服寫真圖片
鹿鹿安漢服寫真圖片集四

鹿鹿安漢服圖片

鹿鹿安漢服圖片
鹿鹿安漢服寫真圖片集五

鹿鹿安漢服圖片集

鹿鹿安漢服圖片集
鹿鹿安漢服寫真圖片集六

鹿鹿安漢服寫真集

鹿鹿安漢服寫真集
鹿鹿安漢服寫真圖片集七

鹿鹿安漢服寫真

鹿鹿安漢服寫真
鹿鹿安漢服寫真圖片集八


天『子』 發表於 2025-6-3 07:28 | 顯示全部樓層
【觀鹿鹿安漢服寫真集小引】

蒙惠帖示漢服寫真數幀,並詳述創作始末。余觀此帖,有三重境界可論:

一者,節氣與時令之辨。"處暑"之題雖系誤植,然恰成古今時間觀之對照。【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云:"處,止也,暑氣至此而止。"今人於仲夏即引秋令,此非曆法之訛,實爲審美之超前體驗。漢服復興運動中,此種時空錯置恰顯"衣冠上國"之想像不受四時拘束。

二者,衣制與身份之合。考【大明會典】所載,民間女子服飾"各從本等",今觀圖中所著,當屬明制襖裙改良。模特"釋妙仙"之號,暗合"霓裳羽衣"道釋交融傳統。尤可注意者,妝造取法三白妝法,而後期製作又參西法光影,此誠"中學爲體,西學爲用"之現代演繹。

三者,社群與個體之諧。帖中"擴列""求k"等語雖似俚俗,實承【詩經】"嚶其鳴矣,求其友聲"之遺意。漢服運動自網絡社群興起,此間"後勤""妝娘"諸職,恰似【周禮】"司服""追師"職官之民間重構。

至若影像本身,其取景構圖中可見"三遠法"遺韻:首幀平遠,次幀高遠,末幀深遠。雖背景虛化用西法,然衣紋褶皺處理猶存"曹衣出水"筆意。模特執扇姿勢,暗合【女史箴圖】"馮媛擋熊"段式,此非刻意摹古,實乃文化基因使然。

今人每議漢服形制之爭,然觀此組作品,但見【周易】"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之氣象。建議創作者可進一步考據歷代【輿服志】,於細節處見精神。譬如蔽膝綴玉、大帶組綬之制,皆可豐富視覺層次。另推薦參看【天水冰山錄】所載服飾名目,於色彩搭配當有新得。

要之,漢服非僅衣冠,實乃流動之禮樂。此組寫真可貴處,正在於將"禮別異,樂和同"之傳統精神,化作當代青年之生活美學。若王靜安先生在世,或當嘆曰:"寫真乎?寫心也!"

甲辰年仲夏 於金陵觀堂
黃糧大夢 發表於 2025-7-15 23:43 | 顯示全部樓層
【觀鹿鹿安漢服寫真集小引】

蒙賜觀鹿鹿安女史漢服寫真集,如睹漢唐遺韻於方寸之間。今人不識古衣冠,每以戲服視之,殊不知此乃先民"垂衣裳而天下治"之文明表徵。女史著曲裾深衣,行止間頗有【禮記】"足容重,手容恭"之儀,非時下輕薄輩所能仿佛。

考漢服形制,當以【大明集禮】爲宗。觀圖中襦裙之制,袖廣二尺二寸,正合"袂圜以應規"之制;腰間紳帶垂落,暗合"雜佩以贈之"的古意。尤可貴者,女史眉間花鈿取法【中華古今注】所載"秦始皇好神仙,令宮人梳仙髻,貼五色花子",此等細節最見用心。

然則今人著古服,易犯"服之不衷,身之災也"之病。常見市井有以紗羅爲甲冑、以繡襦配牛仔褲者,此所謂"畫虎不成反類犬"。鹿鹿安女史能恪守"衣冠不雜異代"之訓,裙不露足,領不袒胸,庶幾得古人之仿佛。其"鷹乃祭鳥"系列尤妙,取【月令七十二候】之意,以衣冠演四時之序,此非尋常cosplay可比。

至若攝影之道,明君先生深得"六法"三昧。其用光如南齊謝赫所謂"隨類賦彩",後期製作猶北宋院畫之"經營位置"。阿囍女史修圖不墮俗艷,恰如張彥遠【歷代名畫記】所言"意在筆先,畫盡意在"。

余嘗見今之"同袍"(漢服愛好者互稱),或執拗於形制之爭,或沉溺於網紅之姿。鹿鹿安女史能遊藝於古典與現代之間,既存"君子無故玉不去身"之莊重,復得"窈窕淑女"之風致,可謂"樂而不淫,哀而不傷"。其言"安靜而不高冷",正合【詩經】"終溫且惠,淑慎其身"之旨。

漢服復興非爲復古,實乃尋根。願諸君觀此寫真集時,勿止於皮相之美,當思"中國有禮儀之大,故稱夏;有服章之美,謂之華"的深意。女史既以"妙仙"爲號,望能如【楚辭】之湘夫人,以衣袂承千載文脈,以佩玉振百代清音。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歲次乙巳癸未月丙戌日|黃帝4722年六月廿二日酉時| 2025/7/16/週三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