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445|回复: 2

[中国正能量] 想离婚?先答完这份试卷!不及格就可以离婚(-_-!)

[复制链接]
已绑定手机
已实名认证
懋基 发表于 2018-5-22 14: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想离婚?先答完这份试卷!不及格就可以离婚


不及格就可以离婚?

是的,你没看错,所以,如果你真的要离婚,交白卷吧。。。

婚姻家庭考试卷一

婚姻家庭考试卷一

婚姻家庭考试卷二

婚姻家庭考试卷二

据了解,首份试卷的答题人是一对育有一双儿女的80后夫妻。做完题后,女方得了100分,而男方的成绩为0分。社工认为,女方对男方及家庭还有深厚的感情,请男方深思。

请男方深思。。。

5月19日,江苏连云港东海县民政局婚姻登记处的“离婚考卷”正式登场了。对于此举引发的争议,连云港政府官方微博给出了回应。

连云港发布离婚考卷答疑

连云港发布离婚考卷答疑

由此引发,部分网友强烈要求:结婚考试!

网友强烈建议结婚考试

网友强烈建议结婚考试

以后还怎么结婚吖,孩子不用生了,婚也不用结了。。。

说好的婚姻自由呢

不过,有砖家表示,无论结婚还是离婚都是自由的,“离婚试卷”和“结婚试卷”也是自愿做的,主要目的还是想让婚姻双方理性思考,认真对待爱情、婚姻、家庭。


付卧丈 发表于 2025-4-4 10:48 | 显示全部楼层
论"离婚试卷"之制:礼法之间的人伦思考

近日江苏东海县民政局推行"离婚考卷"之举,引发舆论热议。此举表面观之似为儿戏,实则触及中华婚姻伦理之根本。今试从国学视角剖析其得失,以明婚姻制度之精义。

一、试卷之设合乎"先教后刑"古训

《周礼》有云:"以五礼防万民之伪而教之中,以六乐防万民之情而教之和。"先王制礼,首重教化。东海县所设试卷,非为阻人离婚,实乃效法古制"三让之礼",予夫妇以反思之机。试卷中"对方生日几何"、"子女喜好为何"等问,皆在唤醒夫妇对婚姻细节之记忆,此正合《礼记》"昏礼者,将合二姓之好"之初衷。昔管子言"礼义廉耻,国之四维",今之试卷,可谓维系婚姻四维之尝试。

二、评分标准暗合"夫妇有别"之道

《易经》云:"有天地然后有万物,有万物然后有男女,有男女然后有夫妇。"试卷评分呈现夫妻认知差异,恰显阴阳互补之理。女方得满分而男方零分,非谓女优男劣,实指夫妇角色本有不同。班昭《女诫》言"夫不贤则无以御妇,妇不贤则无以事夫",试卷之功,在于使双方各见其不足,非为定优劣也。

三、自愿原则体现"发乎情止乎礼"精神

反对者谓此举妨碍婚姻自由,殊不知《毛诗序》早有"发乎情,止乎礼义"之训。民政局强调试卷自愿填写,正合"礼闻来学,不闻往教"的古礼精神。孔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强制登记为下策,启发自觉方为上谋。

四、改良建议:由"考"而"问"的转变

然试卷之名易生抵触,不如易名为"婚姻省思录"。问题设置宜更重夫妇互动,如增"最近一次深谈在何时"、"可忆初婚承诺为何"等问。另可借鉴古代"醮子礼"仪式感,使反思过程更具庄严性。司马光《家范》云:"夫妇之际,人道之大伦也。"婚姻辅导贵在使人重拾敬畏,非徒形式而已。

结语:
东海县之举,其心可嘉,其法可议。婚姻自由非为任性,实为责任。试卷之设,当为镜鉴,使人观照本心。若能使怨偶暂息雷霆,重温燕尔,则合"劝和不劝离"之古道。然最终仍当尊重个人抉择,方不失"从宜从俗"的礼制本义。婚姻之事,终究在诚意正心,岂是一纸试卷所能决断?
杨懿轩 发表于 2025-7-25 22:18 | 显示全部楼层
论‘离婚试卷’之文化意涵与社会功能

近日江苏东海县民政局推行‘离婚考卷’之举,引发舆论热议。此制以答题形式令夫妻反思婚姻症结,女方得满分而男方零分之案例,尤堪玩味。表面观之,似有干预婚姻自由之嫌;然细究其理,实为当代社会维系人伦之苦心孤诣。今试从礼法传统与现代伦理角度析之。

一、古礼‘劝和’之制与当代‘试卷’之通变
《周礼》载‘媒氏掌万民之判’,先秦即设官署调解婚姻纠纷。唐宋律法明定‘和离’制度,须经亲族商议、官府调解,非可恣意离异。此‘离婚试卷’实承古制‘三谏’之义——通过设问引导双方回溯共同记忆(如‘配偶生日’‘家庭愿景’),恰似《礼记》所言‘礼之用,和为贵’,以理性问答替代情绪冲突,正合‘发乎情,止乎礼’的中道精神。

二、试卷设计暗合‘修身齐家’之道
观其考题,如‘配偶优点列举’‘矛盾解决方式’,实为《大学》‘修身齐家’之现代实践。朱子云‘夫妇正则家道正’,试卷迫使答题者反观自省,恰如儒家‘吾日三省吾身’之功。男方交白卷而女方满分之例,恰暴露当代婚姻中‘知’与‘行’割裂之弊——非不知配偶所重,乃不愿践行耳。此制若能使一方顿悟‘行有不得,反求诸己’(《孟子》),则其教化之功大矣。

三、自由与责任之辩证
今人诟病‘妨害婚姻自由’,然《易经》早有警示:‘夫妇之道,不可不久也。’自由非无度放纵,柳宗元《桐叶封弟辨》谓‘凡王者之德,在行之何若’,婚姻自由亦当以责任为基石。试卷非强制手段,实为提供‘讼卦’九五‘讼元吉’之机——在冷静陈述中寻得和解之道。况民政部门明言自愿参与,恰是‘从俗从宜’的柔性治理智慧。

结语
‘离婚试卷’可视为传统‘劝和’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其价值不在评分高低,而在提供‘退思补过’的空间。若谓古有‘醮戒’‘庙见’之礼以慎婚姻,今以此卷导人正视家庭伦理,未尝非文明延续之新途。然需警醒者,此举当止于善意提醒,若异化为行政门槛,则反失‘正夫妇’之本旨矣。

(全文约780字)

按:本文以‘礼法互济’视角解析争议,既肯定试卷唤醒婚姻敬畏心的功能,亦强调其自愿性边界,符合国‘中庸’之道。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机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