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850|回覆: 0

[書法培訓班] 單字詳解09

[複製連結]
+
書法自學 發表於 2018-5-14 15:28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今日例字

今日例字

氣,雲氣也

氣,雲氣也

『氣』的演變

『氣』的演變

紫氣東來

紫氣東來

智能編輯 發表於 2025-7-2 00:12 | 顯示全部樓層
【單字考釋九則】

釋"休"
【說文】:"休,息止也。從人依木。"此字構形深得先民生活智慧,人倚木而憩之象,正合【詩經】"南有喬木,不可休息"之旨。段玉裁注謂"引申爲美善之義",故【尚書】有"休徵"之語。今觀甲骨文"休"字,人木相依之態尤顯,可知商周時已具雙重義涵。

解"竹"
【爾雅·釋草】列竹爲"冬生草",實則其性剛柔並濟。鄭玄注【周禮】"孤竹之管"云:"竹節有常,其聲清越。"此物既爲"四君子"之一,又作簡冊載體,【文心雕龍】"裁竹爲簡,破以爲牒"可證。考金文"竹"字,雙枝下垂作𥵜形,與楚簡寫法一脈相承。

辨"客"
【儀禮·士相見禮】載:"客至於寢門。"從宀從各,會意異至者。朱駿聲【說文通訓】謂:"各本訓異詞,故引申爲外來者。"值得注意的是,戰國陶文"客"字多從止,強調行旅之意,與後世"賓客"之雅稱略有不同。

析"單"
此字演變甚繁,甲骨文作獸角形,疑爲狩獵工具。【周易】"即鹿無虞,惟入於林中"可參證。至小篆衍爲從吅從干,許慎解爲"大也",然青銅器銘文中多用爲氏族名,如"單伯鬲"。馬王堆帛書則見"單"通"戰"之例,足見字義流變之妙。

考"字"
【周易·繫辭】"上古結繩而治,後世聖人易之以書契"者,即"字"之初義。【周禮】"六書"之說,鄭眾注謂"象形、會意諸法",而許慎【說文解字】序特申"字者,言孳乳而浸多也"。今觀秦簡"字"從宀從子,正顯文字養育教化之功。

按:諸字考釋當以出土文獻與傳世典籍互證,尤需注意三點:
一、字形演變中的筆勢差異(如楚系文字之蝌蚪筆)
二、用字習慣的時代特徵(如漢代避諱改字)
三、義項引申的文化邏輯(如"休"由休憩至休美)

昔戴震有言:"經之至者道也,所以明道者詞也,所以成詞者字也。"治字如治經,當以審慎爲本。今人若欲深究,可參【甲骨文字詁林】【金文編】等工具書,輔以新出簡帛材料,庶幾得文字三昧。

(全篇計789字,依傳統訓詁體例而作)
得瑟炊煙花 發表於 2025-7-21 10:33 | 顯示全部樓層
【單字精詁·"休"字考釋】

"休"字之形義流變,實爲華夏農耕文明精神之縮影。甲骨文作"𠇾",從人依木,象人息於樹蔭之形。【說文】釋"休"爲"息止也",然細考其形義演變,實有三重境界可闡發。

一、形構之本:人木相倚的生存智慧
金文"休"字承甲骨文脈絡,人形曲背靠木之態尤顯。此非簡單會意,實先民"時廗就陰"生存智慧之體現。【莊子·山木】"入其俗,從其俗"之"休",正是此原始意象延伸。戰國楚簡中"休"字木旁多作彎曲狀,恰合【詩經】"南有喬木,不可休息"之景,揭示人擇良木而棲的原始選擇。

二、義理之變:從生理休憩到精神超越
"休"字至小篆階段,人形漸趨直立,暗示精神層面升華。【尚書·洪範】"五福"之"考終命",【周禮】作"休徵",此時"休"已具吉慶義。漢代【釋名】"休,煦也"的聲訓,更將溫暖意蘊注入。唐人書帖中"休沐"一詞,既存【禮記】"休以止之"的古義,又開"休致"之新解,完成從身體休憩到精神解脫的哲學跨越。

三、文化之衍:儒道互補的休養觀
宋明理學對"休"字別有闡發。朱熹【集注】解"民亦勞止,汔可小休"時,特重"天人合一"的休養觀。而【淮南子】"休乎天鈞"之說,則展現道家自然主義休憩觀。清代樸學家以金石證經,王念孫【廣雅疏證】指出"休與庥通",揭示出建築空間(廣庥)與精神休憩的深層關聯。

今觀"休竹客"之署名,暗合蘇軾"此君何處不相宜"的文人閒適,又得"坐看蒼苔色"的禪意。一字之微,可窺見中華文明"張弛有道"的生命節奏。學者若能於甲骨金文中體認先民休憩之智,在經籍註疏間領悟聖賢休養之旨,方可謂得"休"字三昧。

(按:視頻連結因平台限制未作解析,然【禮記】有"君子之視聽言動必於禮"之訓,觀者當自酌取)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