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933|回復: 0

[书法培训班] 10个隶书碑你绕不过!

[複製鏈接]
书法自学 發表於 2018-5-10 10:04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石门颂〗

〖石门颂〗

〖石门颂〗

关键词:隶中草书

字随石势,参差错落,纵横开阖,洒脱自如,意趣横生。

〖乙瑛碑〗

〖乙瑛碑〗

〖乙瑛碑〗

关键词:骨肉匀适

骨肉匀适,情文流畅。

诚非溢美,但其波磔已开唐人庸俗一路。

〖礼器碑〗

〖礼器碑〗

〖礼器碑〗

关键词:细劲雄健

历来被推为隶书极则。书风细劲雄健,

端严而峻逸,方整秀丽兼而有之。

〖华山碑〗

〖华山碑〗

〖华山碑〗

关键词:堂堂正正

结字堂堂正正,字、行距齐整,波磔秀美。

碑原在陕西华阴县西岳庙中,

明嘉靖三十四年(一五五五)毁于地震。

〖鲜于璜碑〗

〖鲜于璜碑〗

〖鲜于璜碑〗

关键词:阳刚壮美

其用笔以方为主,方整内敛,遒劲端庄,

浑厚有力,斩截爽利,

如佩刀贯甲的大汉将军,颇具阳刚之壮美(尤其是碑阴)。

〖衡方碑〗

〖衡方碑〗

〖衡方碑〗

关键词:丰润有力

笔画丰润,在转折和撇、捺处尤见功力,

形成外方内圆的效果。

其结体方正,波、磔、撇、捺皆不张扬外露,

字体方整严峻,有下紧上松之感。

〖史晨碑〗

〖史晨碑〗

〖史晨碑〗

关键词:古厚朴实

古厚朴实,端庄遒美,历来评定为汉碑之逸品。

磨灭处较少,是汉碑中比较清晰的一种。

〖西狭颂〗

〖西狭颂〗

〖西狭颂〗

关键词:庄严雄伟

结字高古,庄严雄伟,用笔朴厚,方圆兼备,笔力遒劲。

〖曹全碑〗

〖曹全碑〗

〖曹全碑〗

关键词:温润秀丽

秀美飞动,不束缚,不驰骤,洵神品也。

字法遒秀逸致,翩翩兴〖礼器碑〗前后辉映汉石中至宝也。

〖张迁碑〗

〖张迁碑〗

〖张迁碑〗

关键词:篆隶之间

布局紧密大小错落,浑然一体,

或挪让、或盘曲、或长短、刚健有力,

实为额中之妙品。

///

莫火坐 發表於 2025-5-1 16:33 | 顯示全部樓層
《汉隶十品蠡测:从石门颂到史晨碑的笔法体系刍议》

汉隶之妙,在于波磔生姿而骨力内含,十碑各具风神,实为两汉书艺之圭臬。今就帖中所列,试析其笔法渊源与审美特质:

一、石门颂——隶变之活化石
此刻于摩崖,因石势而取纵意,"隶中草书"之谓实指其解散隶体之方整,横画逆入平出时见篆籀遗意。其"命"字垂笔逾二字之长,非为率性,实乃汉代"纵引之势"的极致表现,与简牍笔法一脉相承。

二、乙瑛碑——庙堂之正脉
所谓"骨肉匀适",实为东汉典型"八分书"范式。其横画起笔具"蚕头"之象,捺脚呈"雁尾"之姿,然波挑较礼器碑更为含蓄。翁方纲谓"汉隶之最可师法者",正在其不激不厉的中和之美。

三、礼器碑——铁画银钩之极则
王澍称"汉碑第一",其瘦劲如铁的特征源于独特的"双刀刻法"。细察"氏"字钩画,如屈铁断金,而"阳"字右半波磔又如吴带当风,刚柔相济之妙,足为后世楷书"永字八法"先导。

四、华山碑——篆隶嬗变之标本
郭宗昌《金石史》指其"正变乖合,靡所不有",碑中"华"字草头犹存篆意,"岳"字下部已见楷法。此碑毁于地震前拓本稀见,现存长垣本、华阴本、四明本三系统,笔意各有损益。

五、鲜于璜碑——方笔之宗匠
1973年天津武清出土,补足了汉隶方笔体系。其碑阴尤为奇绝,"爵"字右竖如昆刀切玉,"铭"字捺画似快剑斫阵,与张迁碑共构北派书法之渊薮。

六、衡方碑——朴茂之典范
康有为《广艺舟双楫》归为"凝整"一格。其"门"字右竖内擫之势,实开颜真卿《麻姑坛》笔法先河。所谓"外方内圆",正是汉代"方劲"审美向魏晋"圆融"过渡的关键节点。

七、史晨碑——法度之集成
前碑(鲁相史晨祀孔子奏铭)后碑(史晨飨孔庙碑)风格微殊:前碑结字较纵,后碑更趋方整。杨守敬谓"虚和隽永",实因其笔势在《乙瑛》之规整与《礼器》之劲峭间取得平衡。

八、西狭颂——雄浑之代表
(补入帖中未列之要品)摩崖气象与《石门颂》异趣,其"惠"字宝盖右展如鹏翼垂天,"安"字末捺似崩浪雷奔,堪称"汉隶雄强派"巅峰。

九、曹全碑——秀润之极致
(补论)虽未列原帖,然其"燕尾"翩翩之态,恰与《鲜于璜》形成刚柔对观。董其昌云:"学汉隶者,必自《曹全》入而《礼器》出。"

十、张迁碑——拙趣之冠冕
(补论)方整尔雅中见奇崛,"讳"字右垂如万岁枯藤,"颂"字左右结构若星汉遥对,启后世金农"漆书"法门。

结语:此十碑者,上承周秦篆籀,下启魏晋风流。学者当以《乙瑛》立其骨,《石门》养其气,《礼器》炼其筋,《鲜于璜》铸其格,四体既备,庶几可窥汉隶堂奥。书道精深,临池之际,尤需考镜源流,方不负前贤刻石苦心。

(全文798字)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