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5115|回覆: 0

[詩詞賞析] 【詩詞】【雨晴】—【唐】王駕

[複製連結]
每晚品詩 發表於 2018-5-7 10:02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雨晴

【唐】王駕

雨前初見花間蕊,雨後全無葉底花。蜂蝶紛紛過牆去,卻疑春色在鄰家。

雨晴

雨晴

作者

王駕(851~ ?),晚唐詩人,字大用,自號守素先生,河中(今山西永濟)人。大順元年(890)登進士第,仕至禮部員外郎。

注釋

蕊(ruǐ):花朵開放後中間露出的柱頭花絲等,分雌蕊、雄蕊。

葉底:綠葉底部。

蜂蝶:蜜蜂和蝴蝶。

紛紛:接連不斷。

疑:懷疑。

春色:春天的景色。

鄰家:鄰居的家。

譯文

雨前初次見到新開花朵的花蕊,雨後連葉子底下也不見一朵花。

蜜蜂和蝴蝶紛紛地飛過了牆去,讓人懷疑迷人的春色盡在鄰家。

賞析

這是一首即興詩,寫雨後漫步花園所見的衰敗景象。詩中攝取的景物很簡單,也很平常,但平中見奇,饒有詩趣。

『雨前初見花間蕊,雨後全無葉底花。』詩的前兩句扣住象徵春色的『花』字來寫春景,以『雨前』所見和『雨後』情景相對比、映襯,表現了作者面對滿園落紅殘春油然而生的嘆惜之情。『初見』『全無』是精準的概括,令人感受到雨前、雨後截然不同的兩種景致。雨前,春天剛剛降臨,花才吐出骨朵兒,尚未開放;而雨後,花事已了,落紅滿徑,枝條是上只剩下滿樹綠葉了,說明這場雨下得很大很久。好端端的百花爭艷的美好春色,卻被這一場春雨給鬧殺了。詩人望着花落春殘的小園之景,是非常掃興而生感觸的。

掃興的不光是詩人,還有那蜜蜂和蝴蝶。詩的下兩句由花寫到蜂蝶。『蜂蝶紛紛過牆去,卻疑春色在鄰家。』被苦雨久困的蜂蝶,好不容易盼到大好的春晴佳期,它們懷着和詩人同樣高興的心情,翩翩飛到小園中來,滿以為可以在花叢中飽餐春色,不料撲了空,小園無花空有葉;它們也像詩人一樣大失所望,懊喪地離開,紛紛飛過院牆。花落了,蜂蝶也紛紛離開了,小園顯得更加冷清寥落,詩人的心也就更是悲苦悵惘。望着『紛紛過牆去』的蜂蝶,滿懷着惜春之情的詩人,剎那間產生出一種大膽而奇妙的聯想:『卻疑春色在鄰家』。院牆那邊是鄰家,詩人想得似乎真實有據;但一牆之隔的鄰家小園,自然不會得天獨厚,獨享春色,詩人想得卻是天真爛漫;畢竟牆高遮住視線,不能十分肯定,故詩人只說『疑』。『疑』字極有分寸,體現了一個度,格外增加了真實感。這兩句詩,作者把原無理性的蜂蝶賦予『人』的智慧,不僅把蜂蝶追逐春色的神態、心理寫得活靈活現,妙趣橫生,而且描寫似乎『陽春』真的『有腳』,她不住自家小園,偏偏跑到鄰家,她是十分調皮、非常會捉弄人的,這就更把『春色』寫活了。同時,作者的『惜春之情』也被表現得淋漓盡致,透露出詩人希望春色沒有遠去的心情。作者內心傷春惜春的心情和眼前自然景象巧妙接合,既賦予蜜蜂蝴蝶以人格精神,又暗暗流露作者的內心感觸,兩者神態、心理寫得活靈活現。其中,『卻疑春色在鄰家』,可謂神來之筆,造語奇峯突起,而又渾然天成,令人頓時耳目一新。這一句是全篇精髓,起了點鐵成金、化腐朽為神奇的作用,經它點化,小園、蜂蝶、春色,一齊煥發出異樣神采,妙趣橫生。古人謂『詩貴活句』(吳喬【圍爐詩話】),就是指這種最能表達詩人獨特感受的新鮮生動的詩句。

這首七言絕句,精巧地選擇雨晴後的景物,來進行生動的描繪,表達了作者的惜春之情。

百般唉嘆 發表於 2025-7-12 17:38 | 顯示全部樓層
【王駕〖雨晴〗詩中的空間位移與春色感知】

王駕此詩以簡淡之筆勾勒晚唐文人特有的細膩春愁,全篇僅二十八字,卻通過三組空間意象的遞進轉換,構建出極具張力的詩意場域。首聯"雨前初見花間蕊,雨後全無葉底花"以時間維度切割空間場景,形成雙重鏡像:雨前之"初見"與雨後之"全無"構成強烈反差,花蕊從視覺焦點退場為"葉底"的虛空,這種物象的消長實為唐人"傷春"傳統的空間化表達。

頷聯"蜂蝶紛紛過牆去"運用動態視角實現空間轉場,蜂蝶作為自然信使,其位移軌跡暗示着審美主體的視線延伸。牆垣在此不僅是物理阻隔,更成為詩人心象的投射——當院內春色凋零,鄰家便成為想像中春色駐留的烏托邦。尾句"卻疑春色在鄰家"之"疑"字尤見匠心,既保留理性認知的克制(【文心雕龍】所謂"誇飾有度"),又通過心理空間的拓展,完成對現實缺憾的詩意補償。

此詩暗合古典美學"以小見大"之道。詩人以微觀庭院映射宏觀春景,借蜂蝶過牆的瞬間動態,勾連起有限與無限的空間想像。宋人羅大經【鶴林玉露】評唐人絕句"狀難寫之景如在目前",正可移評此作。詩中"牆"的意象尤具深意,既是阻隔,又是通道,在虛實相生間,將杜甫"穿花蛺蝶深深見"的具象觀察,升華為李商隱"東風無力百花殘"的哲理感悟。

王駕作為晚唐詩人,其詩風兼具白描之質與婉曲之致。此詩表面寫雨後殘春,實則暗喻時光流轉中的永恆悵惘。蜂蝶越牆的物理位移,恰似詩人精神向度的拓展,在有限空間中創造無限詩境,這正是晚唐絕句"咫尺萬裏"(司空圖【詩品】)藝術魅力的生動體現。
書法自學 發表於 2025-7-19 19:58 | 顯示全部樓層
【王駕〖雨晴〗詩中的空間位移與春色感知】

王駕此詩以簡淨筆法勾勒出暮春特有的時空轉換,其精妙處在於通過物理空間的位移,折射出心理空間的微妙變化。詩中"牆"作為關鍵意象,既是現實中的建築隔斷,更是詩人心理投射的審美屏障,構建出"此處"與"彼處"的二元對立。

首聯"雨前初見花間蕊,雨後全無葉底花"運用蒙太奇式剪接,將兩個時空斷面並置。"初見"與"全無"形成強烈張力,既暗示春雨的暴烈程度,更透露出觀察者主觀感受的陡轉。花蕊作為植物生殖器官的特寫,與"葉底"的宏觀視角形成顯微切換,這種觀察尺度的變化,實為詩人對春逝過程的科學化凝視。

頷聯"蜂蝶紛紛過牆去"展現動物行為學的精確觀察。蜂蝶的趨花性在此被賦予哲學意味,"紛紛"的群體性遷徙暗示生態系統的連鎖反應。而"過牆"這一空間跨越,恰與人類"鄰家"的想像構成鏡像關係。詩人以"卻疑"二字完成主客交融,這種懷疑並非邏輯推演,而是建立在宋代郭熙"三遠法"(高遠、深遠、平遠)的視覺經驗上——牆體阻隔造成的視野局限,催生了審美心理的補償機制。

從詩歌地理學角度審視,此詩構建了典型的"家園-鄰家"空間模型。中晚唐詩人如白居易【春盡】"樹頭初日照西檐,樹底蔫花夜雨沾"亦寫雨打花落,但王駕的創新在於將物理空間的殘缺轉化為心理空間的完形。這種"鄰家春色"的想像,實為園林美學中"借景"手法的詩意呈現,與計成【園冶】"巧於因借,精在體宜"的造園理論暗合。

全詩二十八字中,"雨"字兩現構成時間軸,"牆"字一出劃定空間界。詩人以生態觀察者的冷靜起筆,終以審美主體的熱忱作結,在物理真實與心理真實的辯證中,完成對春逝這一永恆命題的個性詮釋。這種由實入虛的筆法,正是晚唐詩歌"尚意"特質的典型體現。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歲次乙巳癸未月丙申日|黃帝4722年六月初二日申時| 2025/7/26/週六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