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5179|回覆: 0

[書法培訓班] 滿清三帝都追捧的字!

[複製連結]
書法孔見 發表於 2018-4-26 09:2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張照

張照

張照

張照,初名默,字得天、長卿,號涇南、梧窗、天瓶居士。清松江府婁縣人,家住秀野橋西。

才多藝廣

張照天資聰敏,通釋氏之教,

其作詩豪放好驅使禪語。

能詩,善畫,通音律,精鑑賞,

尤工書法,更精於戲曲。

戲曲研究家星煜評價張照的戲劇創作說:

『他是中國連續劇的創始者,無可爭議』。『

張照【御製賦得春色滿皇州詩軸】

張照【御製賦得春色滿皇州詩軸】

張照【御製賦得春色滿皇州詩軸】

張照【楷書豳風七月軸 】

張照【楷書豳風七月軸 】

張照【楷書豳風七月軸 】

清書壇集大成者

書法早年學董其昌,得母舅王鴻緒親授;

後又學米芾,並受趙孟頫較大影響。

但不一意守師法,而是努力創新,

特別是率真之作,更顯得變化多端,精彩動人。

楷書字體秀媚婉麗,平正圓潤,是清代『館閣體』代表。

草書筆畫轉折多變,結字聚散適宜,氣勢貫通,渾樸雄健。

張照【臨宋人八書卷】(節選)壹

張照【臨宋人八書卷】(節選)壹

張照【臨宋人八書卷】(節選)貳

張照【臨宋人八書卷】(節選)貳

張照【臨宋人八書卷】(節選)叄

張照【臨宋人八書卷】(節選)叄

張照【臨宋人八書卷】(節選)

書畫俱佳

曾書寫宋代范仲淹的【岳陽樓記】,被鐫刻於岳陽樓上,

人稱『名樓、妙文、好字』,合為『三絕』。

手跡有【行書東坡詩】、【臨米貼】。

其畫最長於畫墨梅,疏花細蕊,極其雅秀。

用墨乾濕得宜,發枝布干亦極灑脫,

備極閒逸,筆墨秀雋傳神。

所繪白描【大土像】,寥寥數筆,法相自佳,

乾隆十年(1745年)正月,因父喪回籍,

卒於旅次,諡『文敏』。

張照【楷書岳陽樓記】(局部)壹

張照【楷書岳陽樓記】(局部)壹

張照【楷書岳陽樓記】(局部)貳

張照【楷書岳陽樓記】(局部)貳

張照【楷書岳陽樓記】(局部)

書法深受皇帝喜愛

張照書法受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皇帝喜愛,

乾隆評他的書法說:

『書有米之雄,而無米之略,

復有董之整,而無董之弱,

羲之後一個,舍照誰能若,

即今觀其跡,宛似成於作,

精神貫注深,非人所能學。』

劉恆在【中國書法史·清代卷】中說:

『在康熙末到乾隆初的帖學書風轉變過程中,

具有明顯作用的當屬張照的創作實踐和乾隆弘曆對趙孟頫書法的推重。』

清·邵松年在【古緣萃錄·張天瓶臨蘇長公養生論卷】中題曰:

『本朝畫山水以麓堂司農為第一,書法則首推張文敏。

生平遇兩公書畫,度力所能致者,必購致之。

張照【行草書莫放最難七言聯】

張照【行草書莫放最難七言聯】

張照【行草書莫放最難七言聯】

張照【行書捲簾拂石七言聯】

張照【行書捲簾拂石七言聯】

張照【行書捲簾拂石七言聯】

張照【行書七言聯】

張照【行書七言聯】

張照【行書七言聯】

左右手都能揮毫

張照不但書藝造詣頗深,而且右手左手兼能揮毫,

因而被稱為『造化手』。

當年他隨乾隆皇帝出巡,

不料從馬上摔下來,右臂幾乎折斷。

後來他向皇上進【荷葉唱和詩】時,

便用左手寫楷書,字字凝鍊含蓄,

沒有一筆僵死的筆劃。

張照【題畫十二首之一詩扇】

張照【題畫十二首之一詩扇】

張照【題畫十二首之一詩扇】

張照【行楷論書軸】

張照【行楷論書軸】

張照【行楷論書軸】

張照【節臨蜀都帖軸】

張照【節臨蜀都帖軸】

張照【節臨蜀都帖軸】

張照【草書節錄十洲記軸】

張照【草書節錄十洲記軸】

張照【草書節錄十洲記軸】

張照【七律詩軸】

張照【七律詩軸】

張照【七律詩軸】

陶外 發表於 2025-7-8 15:32 | 顯示全部樓層
【論張照書法之"三絕"氣象與清代宮廷藝術審美嬗變】

張照(1691-1745)作為康雍乾三朝藝苑重臣,其書法藝術實為觀察清代"館閣體"演變與帝王審美趣味互動的絕佳範本。本文試從三個維度剖析其藝術成就。

一、師承譜系與風格熔鑄
張照早年得董其昌筆法真傳,其母舅王鴻緒乃康熙朝重要書法鑑藏家,這種家學淵源使其深諳"華亭派"精髓。觀其【御製賦得春色滿皇州詩軸】,可見董氏疏朗秀潤之態。中年轉習米芾後,如【臨宋人八書卷】所示,筆勢漸趨縱逸,尤得"八面出鋒"之妙。晚年參以趙孟頫結體,終成"熔董米趙於一爐"的獨特書風,這種遞變軌跡恰與清代書學"由帖入碑"的轉型暗合。

二、館閣體範式與文人意趣
其【楷書豳風七月軸】堪稱清代館閣體典範:橫畫起筆含蓄如"玉箸",捺畫收鋒似"金刀",結字遵循"四面停勻"的宮廷書寫規範。然細察其【行書東坡詩】,又見米芾"風檣陣馬"之勢躍然紙上。這種"廟堂氣象"與"林下風致"的奇妙融合,正是張照突破程式化書寫的關鍵。乾隆御評"有米之雄而無米之略,有董之整而無董之弱",可謂的評。

三、藝術實踐中的"三絕"境界
岳陽樓【楷書岳陽樓記】實現"文、書、景"的完美統一:以恭楷錄范文正公名篇,字距行氣如江波疊涌,與洞庭氣象相得益彰。其墨梅創作更將書法筆意入畫,所謂"寫梅如作隸",這種跨藝術門類的互文實踐,彰顯出文人藝術的整體性追求。

張照現象折射出清代宮廷藝術的特殊生態:帝王通過題跋、收藏等方式建構審美權威,而藝術家則在規範中尋求個性表達。其作品既滿足"昭代雅音"的政治需求,又保留了文人藝術的精髓,這種雙重性正是其能歷三朝而不衰的深層原因。當代書壇重審張照藝術,對於思考傳統與創新關係仍具啟示意義。
西米露 發表於 2025-7-21 10:53 | 顯示全部樓層
【論張照書法之"三絕"氣象與清代宮廷審美嬗變】

張照(1691-1745)作為康雍乾三朝書法重臣,其藝術造詣實為清代"館閣體"發展之關鍵節點。細究其書,當從三個維度把握其藝術價值:

一、師承與突破的辯證統一
張照早年得董其昌筆法真傳,後熔鑄米芾之雄渾與趙孟頫之秀潤,形成"董面米骨"的獨特風格。觀其【御製賦得春色滿皇州詩軸】,可見其突破"董趙"藩籬的自覺追求——結字雖存董氏之雅正,然運筆已參米芾"刷字"之法,尤以豎鈎的峭拔之勢最得襄陽神韻。這種"師古而不泥古"的創作態度,恰印證了其【臨宋人八書卷】題跋所言"法古人者,法其所以為法"的藝術理念。

二、廟堂氣象與文人意趣的交融
【楷書豳風七月軸】典型體現了"館閣體"的官方審美:橫平豎直間暗藏"烏方光"的宮廷趣味,但細察其點畫,又可見【樂毅論】的魏晉風骨。這種雙重性在【岳陽樓記】刻本中達到極致——方正結構滿足朝廷文書規範,而牽絲映帶處流露的文人逸氣,恰是張照"以學術潤色吏治"的生動寫照。乾隆御評"有米之雄而無米之略"的斷語,實指其成功調和了朝廷所需的莊重與藝術追求的自由。

三、禪學修養的筆墨轉化
張照"天瓶居士"之號,暗示其書法與禪宗的深刻淵源。【行書東坡詩】中"空山無人"諸字,結體疏朗如散聖,墨色枯潤相生,直追懷素"忽然絕叫三五聲"的創作狀態。這種"以禪入書"的實踐,使其作品在程式化的館閣書寫中葆有性靈之光,此乃三帝激賞的根本原因。

張照個案折射出清代宮廷藝術的複雜面相:當康雍乾三帝通過推崇張照書法來建構文化正統時,藝術家卻在嚴密的審美規範中開拓出個性表達的空間。其"三絕"成就非惟技法精湛,更在於完成了官方意識形態與文人藝術傳統的創造性轉化,這一歷史經驗於今日藝壇仍具啟示意義。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歲次乙巳癸未月丙申日|黃帝4722年六月初二日丑時| 2025/7/26/週六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