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663|回覆: 1

[書法培訓班] 寫楷書,最難的是什麼你知道嗎?

[複製連結]
書法自學 發表於 2018-4-20 10:55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楷書是普及性最大的漢字形式,由此構成的漢字藝術,是相對基礎和規律性較強的書法藝術。論其筆畫,主要可分爲橫、豎、撇、捺、點這幾大類,論種數常用有27種,而漢字的筆畫總數可達到40種。

站在書法角度,楷書筆畫於晉楷、魏楷、唐楷、趙楷等各有不同,即使唐楷,不同風格的楷書用筆亦不盡相同,我們以唐楷爲范,學習8個相對較難掌握的楷書筆畫,並附示例,幫大家突破難點。

一 細腰長橫

下筆藏鋒或露鋒,切出類三角形後邊右行邊提筆,然後繼續右行漸按筆加粗,在橫的右上角處,提筆往右下切,然後向左回,收筆。細腰長橫一般左低右高成15度左右的傾斜;行筆軌跡一般成上拱的弧線,該筆畫要求頭尾有方圓。

楷書 言 生

楷書 言 生

懸針豎與垂露豎

垂露豎,下筆藏鋒,也可露鋒下筆,切出方角後下行運筆,中間提筆使豎筆細腰,收筆方法是,一般提筆稍向左下角行筆後往上回收筆。懸針豎,藏鋒或露鋒下筆,切出方角後向下行筆,不使左右斜,漸行漸提筆,懸針豎從上到下粗細過渡要自然。

楷書 千 下

楷書 千 下

長弧撇

一般來說,楷書撇細捺粗,橫細折粗;撇的頭粗尾細。下筆藏鋒,向左上逆入起筆,切出方角後,再稍弧行,起筆處邊行邊提,要求筆送到底,不可甩筆了事,或疾行挑起。有如用小刀切割數十張紙,要全程齊力,否則會出現底下的紙前半切開了,後半段還完好。

1eb0f3ca35ef0f3c2716344198ddf4ad.jpg
長捺

練習是可以順著米字格的45度斜線,下筆藏鋒,從左上逆筆下行,中間不弧轉,下筆處細,漸加粗,達最低位置,稍改向,邊提邊稍稍向時鐘4點方向出鋒提起。

bf2a2e8dac2b83be2e039857b9cf9257.jpg

橫折鉤

橫細折粗,折角成銳角,折筆處要提筆向右下角折後稍退回改方向處,按筆向左下行筆,在收筆鉤出處要左拐折筆後再退回再向時鐘十點出鉤出,鉤一般要短、含蓄,難點在於折角處、鉤處。

楷書 爲 萬

楷書 爲 萬

六 豎彎鉤

下筆後左斜行筆,弧折後蓄勢鉤起。豎非直,折後勿水平橫行筆,而是下弧行筆。折處圓融,過渡自然,最粗處一般在鉤筆處。

楷書 光 地

楷書 光 地

寶蓋頭之點

嚴格說這已經是偏旁部首了,集中練習點、提、鉤。爲了簡單便於記憶,不妨如此。寶蓋頭如圖左的『寶』字寶蓋寫法較普遍。中點在中間偏左位置,左點低右鉤高,橫最細。

楷書 寶 宇

楷書 寶 宇

三點水之點

三點弧形排列,第一、二點細,位置較緊,提筆較長、粗,離前兩點開一點。

楷書 泊 法

楷書 泊 法

武尺王 發表於 2025-4-16 00:43 | 顯示全部樓層
【論楷書筆法三難】

楷書之難,非在形似而在神完。今觀習楷者眾,然能得晉唐風骨者稀,蓋因未識"筋骨血肉"四字真諦。余以爲楷法之難,首在筆勢,次在結構,三在氣韻,三者失一則如人之病痹。

一難曰"筆勢貫氣"。昔鍾繇【薦季直表】以篆籀入楷,每作橫畫必三過折筆,細腰長橫尤見功力。今人作橫,多直過無波,如枯枝橫陳。唐歐陽詢【九成宮】"年"字長橫,起筆如昆刀切玉,中段似舟師撐篙,收筆處若飛鳥入林,一筆之中含俯仰向背。懸針豎貴在"萬歲枯藤"之勁,垂露豎妙於"垂珠凝露"之態,非徒描摹其形,實需領會筆鋒與紙面相爭相生之理。

二難曰"結構生變"。楷書結字,當如良將布陣。顏魯公【多寶塔】寶蓋頭,左點如墜石,右鉤似驚雷,中豎正直如砥柱;柳公權【玄秘塔】三點水,上兩點若蜻蜓點水,下挑畫類游魚擺尾,看似勻稱實含險絕。趙孟頫嘗云:"結字因時相傳,用筆千古不易。"今人臨帖,多斤斤於點畫位置,殊不知【蘭亭】廿"之"字各異,正見右軍變通之妙。

三難曰"氣韻生動"。楷法至唐始備,然晉人小楷猶存隸意,如王獻之【洛神賦】十三行,筆短意長;北魏墓誌方峻雄強,如【張猛龍碑】戈戟森然。習楷者若只求平正,終成"算子書"。文徵明八十九歲作小楷,猶能"作字如舞劍器",此乃以行書之意運楷書之筆。今示學者一法:臨【智永真草千字文】楷書部分,當觀其筆鋒往來痕跡,如見古人揮運之時。

昔張懷瓘【書斷】列楷書爲"神妙能"三品,今人但求點畫工整,此去書法之道遠矣。楷書之難,正在規矩中見逍遙,法度內存性靈。譬如撫琴,弦徽既定,而輕重疾徐全在指間。學者當以錐畫沙之勁求其骨,以屋漏痕之自然得其韻,以折釵股之圓轉得其勢,三者兼備,始可與論楷法。
chocoba 發表於 2025-7-21 13:12 | 顯示全部樓層
【論楷書三難:法度·氣韻·心手合一】
(文/弘毅齋主)

休竹客君所論楷書八種難筆,誠爲初學津梁。然以書道本質觀之,楷書之難不在筆畫形似,而在"法度與性靈相濟,規矩共天趣並存"。今試析三難,以就教於方家。

一難在法度森嚴處見生機
唐賢孫過庭【書譜】言"初學分布,但求平正",然楷書之平正非算子排列。觀歐陽詢【九成宮】"泉"字長撇,起筆如昆刀切玉,中段似春蠶吐絲,收鋒若蘭葉迎風,一筆之中含提按三昧。趙孟頫雲"用筆千古不易",正謂此筆法傳承中的微妙變奏。今人臨帖多困於"形准而神死",蓋因未悟"逆入平出""無垂不縮"等古法實爲活法,非僵死程式。

二難在勻整結構中蓄氣韻
顏魯公【麻姑壇】碑字字如端冕垂紳,然細審其"爲"字橫折鉤,折處如壯士屈臂,鉤末似箭在弦上。王羲之【筆勢論】謂"作字須存筋抱骨",楷書最忌"布算之病"。試比較褚遂良【雁塔聖教序】與柳公權【玄秘塔】,同是唐楷,前者如仙娥弄影,後者似將軍掛甲,皆因行筆節奏不同。今人作楷或板滯如木偶,或輕滑若浮煙,皆未得"遲速虛實"之要。

三難在心手相應時得中和
董其昌【畫禪室隨筆】云:"作書須得勢。"楷書尤需"意在筆先"的掌控力。如寫懸針豎,初學常犯"力怯則飄,力猛則僵"之病。昔鍾繇掘韋誕墓得筆法,悟得"多力豐筋者聖",然此力非蠻力,乃"導之如泉注,頓之如山安"的筆勢。蘇東坡評蔡襄書"如少年女子,體態嬌嬈",實道破楷書剛柔相濟之難。

今觀帖中所附長捺示例,若僅按45度斜線機械行筆,易成"墨豬"。智永【真草千字文】捺畫如舟子撐篙,先蓄勢而後發,此即張懷瓘所言"觸遇造勢"之妙。學者當於"永字八法"外,更參虞世南【筆髓論】"遲速虛實"之說,方不致墮入匠氣。

要之,楷書之難,難在"有法無法之間"。如禪家所謂"見山三階段",初學求形似(見山是山),進而追氣韻(見山不是山),終得心手雙暢(見山還是山)。願與諸同好共勉,以筆墨證菩提。

(全文798字)

【注】本文引證文獻:
1. 孫過庭【書譜】"初學分布"論
2. 趙孟頫【蘭亭十三跋】用筆論
3. 顏真卿【述張長史筆法十二意】
4. 董其昌【畫禪室隨筆】勢說
5. 張懷瓘【玉堂禁經】觸勢說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