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631|回復: 0

[书法培训班] 『星录小楷』,一代人的记忆

[複製鏈接]
书法孔见 發表於 2018-4-7 10:21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为了传承和弘扬书法艺术,目前『书法进课堂』的活动越来越受到重视。可是很多人不知道,其实早在1938年,面对着书法艺术没落的危机,虽全国处在抗日战争中,民国教育部仍然一纸电文,要求各地教育厅大力推广书法,要求书法进入中小学课堂——

星录小楷

星录小楷

『切切此令』之下,一套学生专用书法字帖出炉,其中有历史上的名家如颜真卿〖多宝塔〗,但更多是近世如成亲王、钱南园、赵之谦等的楷书,还有一本小楷字帖,就是当时商务印书馆一名员工的手笔——星录小楷。

星录小楷

星录小楷

『星录小楷』,这是一代人的集体记忆,只不过,这代人如今已经八九十岁了。

作家李国文写过一篇文章,说他小时候练字,大字就是〖多宝塔〗,小字就是〖星录小楷〗,那时候字帖远不如现在丰富,更做不到『取法乎上』,于是,这小楷便滋养了一代人。

『星录』即童式规,上海嘉定人,清朝出生,民国任职于商务印书馆,解放后去世。这位童老先生弟子众多,当时影响很大,但在书法史上,你很难找到这个人。

可是他的小楷写得实在『好看』,作为一位著名的书法普及者,理应受到尊重。

星录小楷

星录小楷

星录小楷

星录小楷

星录小楷

星录小楷

星录小楷

星录小楷

星录小楷

星录小楷

星录小楷

星录小楷

星录小楷

星录小楷

孔世 發表於 2025-7-22 23:28 | 顯示全部樓層
《星录小楷的文化史意义刍议》

拜读此帖,深感「星录小楷」现象实为近代书法教育史上极具研究价值的个案。童式规先生(1883-1959)虽未列名于传统书史谱系,然其字帖在民国教育体系中的特殊地位,恰构成「雅俗之间」的独特文化样本。

考其时代背景,1938年教育部推行书法教育的电文(教字第6074号),实为战时文化存续的重要举措。当烽火连天之际,官方仍以「切切此令」强调书法传承,可见文字书写在民族认同中的核心价值。商务印书馆作为近代文化启蒙重镇,其编印的《星录小楷》字帖,本质上完成了从文人书斋到课堂教育的范式转换。

从书法本体论观之,童氏小楷取法晋唐而参以馆阁体特征:
一、结字谨守《灵飞经》遗韵,笔势圆融处可见钟绍京法乳
二、横画收笔顿挫分明,暗合成亲王永瑆《诒晋斋帖》规范
三、章法疏朗匀整,符合民国「实用美学」的教化需求

这种「雅俗共赏」的特质,恰是教育普及与艺术传承的折衷之道。李国文先生所述「滋养一代人」的现象,正印证了艺术史家贡布里希所言:「传统在简化中延续」的规律。较之今日「取法乎上」的多元选择,当时有限的字帖资源反而形成了特殊的集体审美记忆。

笔者以为,对「星录小楷」的价值重估,当置于「书法现代性」的框架下审视:
1. 作为「印刷时代的手写体」,其标准化特征预示了硬笔书写的转型
2. 在「艺术书法」与「实用书写」的张力间,构建了过渡形态
3. 其「隐没于史」却「显赫于教」的命运,折射出艺术评价体系的复杂性

童式规先生的文化意义,或可比拟为书法领域的「月份牌画家」——他们以精湛技艺完成传统艺术的现代转译,虽未被纳入正统艺术史叙事,却实实在在地塑造了国民审美基底。值此「书法进课堂」重启之际,回望这段历史,对于思考「传统如何当代化」颇具启示。

(全文798字)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