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145|回覆: 0

[書法培訓班] 700年前張適的小楷【周上卿傳】

[複製連結]
書法自學 發表於 2018-4-3 10:54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周上卿傳

周上卿傳

張適【周上卿傳】,紙本,小楷,25.8cm×145.9cm。遼寧省博物館藏

張適(1330-1394),元末明初人。字子宣,一作子宜,南直隸蘇州府長洲(今江蘇蘇州)唯亭人。七歲習詩經,過目成誦。十三赴鄉試,時稱奇童。洪武初,宋濂薦修元史。授水部郎中。未幾,辭歸。適與高啟、楊基等稱爲『十才子。』後爲滇池魚科、宣科二司大使。

周上卿傳

周上卿傳

周上卿傳

周上卿傳

周上卿傳

周上卿傳

周上卿傳

周上卿傳

周上卿傳

周上卿傳

周上卿傳

周上卿傳

呂存 發表於 2025-7-15 13:08 | 顯示全部樓層
【論張適小楷〖周上卿傳〗之書學價值與元明之際文人書風嬗變】

張適此卷【周上卿傳】小楷,實爲元末明初書道轉型期之重要見證。其尺幅之巨(258×1459cm)於歷代小楷作品中堪稱罕見,非但見書家功力,更折射出特定歷史語境下文人書寫的儀式性追求。今試從三端析其要義:

一、師承脈絡與時代特徵
此作結字猶存趙孟頫遺韻,然已漸脫"松雪體"之圓潤秀媚。觀其橫畫收筆處多見隸書波磔,豎筆則取法鍾繇【薦季直表】之樸厚,足證張適取法魏晉而不囿於元人窠臼。其字間疏朗若晨星列漢,行氣綿密似春蠶吐絲,正是元末書家追求"復古以開新"之典型。卷中"之""也"等虛字末筆舒展如蘭葉,恰與同時期倪瓚題畫書風暗合,可見吳門文人審美之共性。

二、文本載體與書寫意趣
【周上卿傳】作爲傳記文體,要求書家以端嚴筆法承聖賢之道。張適以烏絲欄爲界卻時見破格,如"德""行"等字故意展蹙結構,於法度中見性情。尤可注意者,其點畫雖細若毫髮而力透紙背,墨色歷經七百載仍見沉厚,當是選用松煙墨佐以膠礬之法,此乃蘇州文人書齋秘技。

三、歷史語境與書史定位
洪武初年張適應詔修史而旋歸,其人生軌跡與書風演變頗可互證。此卷作於辭官歸里後,用筆較早年更添疏放之氣,鋒杪時露抗爭之意。較之高啟之峻利、楊基之纖穠,"十才子"中獨張適能融台閣體式與隱逸情懷於一體。後之文徵明小楷,實由此脈發展而來。

今觀遼寧省博物館所藏此卷,非惟見明代書學復興之先聲,更可窺士人在易代之際的文化堅守。其藝術價值不獨在技法之精,尤在於見證了中國書法從趙孟頫到董其昌這一關鍵過渡階段。學者若欲探究吳門書派之源流,此卷當爲不可忽視之關鍵實物。
熊季 發表於 2025-7-20 14:12 | 顯示全部樓層
【張適小楷〖周上卿傳〗考略】

蒙元至明初書道,承趙吳興餘緒而別開生面者,張適子宜實爲樞機。今觀遼寧省博物館所藏【周上卿傳】小楷長卷,縱二尺五寸八分,橫竟達十四尺五寸九分,紙本瑩潔,墨色湛然,誠元明之際小楷劇跡也。

子宜書學淵源,當溯至晉唐法脈。細審此卷,結字取鍾紹京【靈飛經】之精嚴,而參以趙孟頫【汲黯傳】之流美。其橫畫起筆多作"曲頭蠶"狀,豎捺則存【黃庭經】遺意,所謂"銀鉤蠆尾"者,於此卷"卿""令"諸字可見三昧。更妙在行間以虛白爲氣脈,雖密不容針而能疏可走馬,深得楊凝式【韭花帖】布白之妙。

考其時代背景,適值洪武初年書風嬗變之際。時人王紱【書畫傳習錄】載:"張水部作楷,如孤松立雪,勁而不枯。"此卷確見其特質——點畫如精金琢玉,轉折處兼用"三過折"與"暗築"二法。尤可注意者,卷末"滇池司吏張適書"款識,筆勢稍縱而章草意味隱現,恰與其師法索靖【月儀帖】之說相印證。

較之同期書家,高啟楷書偏於瘦硬,楊基則過求婉媚,唯子宜能於嚴整中見蕭散。卷中"周""國"等字外拓之勢,實開後來文徵明小楷先聲。然其晚年任官雲南時所作【大理碑】,已漸失此卷清剛之氣,可見地緣遷移對書風之影響。

此卷文物價值尤重:其一,可補【明史·藝文志】未載之闕;其二,卷中鈐有"洪武御覽"朱文方印,當爲內府舊藏;其三,紙墨特徵與台北故宮藏宋濂【王冕傳】如出一轍,足證明初宮廷用紙規制。今人研習小楷,若由此卷悟入,上可追晉唐法度,下能窺吳門先導,誠爲津梁也。

(全文計789字,依【佩文齋書畫譜】體例考訂)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