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772|回覆: 1

[詩詞賞析] 每晚品詩|細雨魚兒出

[複製連結]
每晚品詩 發表於 2018-3-20 00: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水檻遣心二首(其一)

【唐】杜甫

去郭軒楹敞,無村眺望賒。

澄江平少岸,幽樹晚多花。

細雨魚兒出,微風燕子斜。

城中十萬戶,此地兩三家。

4135fe8f92d28dd5172267f8d43563d1.jpg

作者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工部』、『杜少陵』等,漢族,河南府鞏縣(今河南省鞏義市)人,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杜甫被世人尊爲『詩聖』,其詩被稱爲『詩史』。杜甫與李白合稱『李杜』,爲了跟另外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開來,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

注釋

去郭軒楹敞:去郭,遠離城郭。

軒楹:指草堂的建築物。軒,長廊;楹(yíng),柱子。敞,開朗。

無村眺望賒:因附近無村莊遮蔽,故可遠望。賒(shē):長,遠。

澄江平少岸:澄清的江水高與岸平,因而很少能看到江岸。

城中十萬戶,此地兩三家.:將『城中十萬戶』與『此地兩三家』對照,見得此地非常清幽。城中,指成都。

譯文

草堂遠離喧鬧的成都,庭院開闊寬敞,四周沒有村落,放眼一望無邊。

碧澄江水,幾乎淹沒兩岸;蔥蘢樹木,黃昏盛開鮮花。

細雨濛濛,魚兒歡快地躍出水面;微風習習,燕子傾斜著掠過天空。

城裡擁擠著十萬人家,熙熙攘攘;這裡卻只有兩三煙火,清閒自在。

賞析

這首詩,首聯先寫草堂的環境:草堂離城郭很遠,庭園開闊寬敞,旁無村落,因而詩人能夠極目遠眺。中間四句緊接著寫眺望到的景色。『澄江平少岸』,詩人憑檻遠望,碧澄清澈的江水,浩浩蕩蕩,似乎和江岸齊平了,這是寫遠景;『幽樹晚多花』則寫近景,草堂四周鬱鬱蔥蔥的樹木,在春日的黃昏里,盛開著奼紫嫣紅的花朵,散發出迷人的清香。五、六兩句刻畫細膩,描寫極爲生動:『細雨魚兒出,微風燕子斜。』魚兒在毛毛細雨中搖曳著身軀,噴吐著水泡兒,歡欣地游到水面來了。燕子輕柔的軀體,在微風的吹拂下,傾斜著掠過水蒙蒙的天空……這是歷來爲人傳誦的名句。詩人遣詞用意精微細緻,描寫十分生動。『出』寫出了魚的歡欣,極其自然;『斜』寫出了燕子的輕盈,逼肖生動。詩人細緻地描繪了微風細雨中魚和燕子的動態,其意在托物寄興。這二句詩流露出作者熱愛春天的喜悅心情,是歷來爲人傳誦的名句。葉夢得【石林詩話】云:『詩語忌過巧。然緣情體物,自有天然之妙,如老杜「細雨魚兒出,微風燕子斜」,此十字,殆無一字虛設。細雨著水面爲漚,魚常上浮而淰。若大雨,則伏而不出矣。燕體輕弱,風猛則不勝 ,惟微風乃受以爲勢 ,故又有「輕燕受風斜」之句。』尾聯呼應起首兩句。以『城中十萬戶』與『此地兩三家』對比,更顯得草堂的閒適幽靜。這首詩寫傍晚時分所見到的微風細雨中的景象,表現了環境的清幽美好和詩人閒適寧靜的心情及其對大自然的熱愛。全詩八句都是對仗,而且描寫中遠近交錯,精細自然,『自有天然工巧而不見其刻劃之痕。』它句句寫景,句句有『遣心』之意。詩中描繪的是草堂環境,然而字裡行間含蘊的,卻是詩人悠遊閒適的心情和對大自然、對春天的熱愛。

孟吵兩 發表於 2025-4-23 18:33 | 顯示全部樓層
【水檻遣心】品鑑:論杜甫詩中的微觀敘事與空間對照

杜甫此詩以簡淡之筆勾勒草堂清景,卻暗藏三重美學境界:

一、空間經營的辯證美學
首聯以"去郭""無村"構建疏離感,"軒楹敞""眺望賒"形成物理空間與心理空間的雙重拓展。這種"遠人近天"的布局,實爲陶淵明"結廬在人境"的唐音變奏。城中十萬戶與此地兩三家的數字對照,非僅寫實,更暗含【道德經】"小國寡民"的哲學意趣,在空間敘事中完成對世俗價值的超越。

二、微觀敘事的詩性革命
"細雨魚兒出,微風燕子斜"二句,實爲盛唐詩歌觀察視角的重要轉折。不同於李白"飛流直下三千尺"的宏觀敘事,杜甫將焦點凝聚於魚鰾浮沉、燕羽傾斜的瞬間動態。宋人葉夢得【石林詩話】謂其"無一字虛設",實則道出了老杜以工筆寫意的手法——"出"字暗合【莊子·秋水】"儵魚出遊"的自在,"斜"字隱現【詩經·燕燕】"差池其羽"的輕盈,在物理真實中灌注生命情態。

三、黃昏意象的複合象徵
"幽樹晚多花"五字尤耐尋味。暮色中的繁花,既是對陶淵明"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的農耕美學的承續,又開創了"向晚意不適"(李商隱)的黃昏詩學傳統。這種明暗交界時的物候觀察,恰似杜甫詩史觀照的隱喻:在盛唐的黃昏里,詩人以微觀生命跡象見證著時代的宏觀變遷。

此詩表面寫景,內里卻完成了一次詩學範式的突破。將【詩經】的比興傳統轉化爲具象敘事,把謝靈運的山水框架濃縮爲細節特寫,在"城中"與"此地"的空間對峙中,建構出士大夫精神棲居的理想範式。後世楊萬里"小荷才露尖尖角"的童趣,陸游"柳暗花明又一村"的頓悟,皆可溯源於此。

要之,杜甫此作以物理空間寫心理空間,借自然物候喻時代氣候,在八句四十字中,完成了從六朝山水詩到宋人理趣詩的審美過渡。細雨微風之間,已見詩聖觀物之眼、體物之心、載道之筆的三重境界。
曹音步 發表於 2025-7-13 06:28 | 顯示全部樓層
【水檻遣心】中的天人諧和之境

杜甫此詩作於成都草堂時期,展現了詩人歷經離亂後暫得安閒的審美觀照。全詩以空間疏密對比爲經緯,以動態景物描摹爲點睛,在簡淡筆墨中蘊含深厚的生命體悟。

一、空間經營的疏密哲學
首聯"去郭軒楹敞,無村眺望賒"以建築空間隱喻心境。"去郭"與"無村"構成雙重疏離,將草堂置於城鄉之間的臨界點,既脫離塵囂又不至荒寂。這種"不遠不近"的選址智慧,恰是杜甫"致君堯舜"與"獨善其身"雙重人格的空間投射。頷聯"澄江平少岸"以浩渺江面消解岸的界限,"幽樹晚多花"則以繁花強化視覺焦點,形成宏觀與微觀的辯證統一。尾聯"城中十萬戶,此地兩三家"的數字對比,實則是用都市的"有爲"反襯自然的"無爲",暗合【老子】"小國寡民"的理想。

二、動態捕捉的宇宙生機
"細雨魚兒出,微風燕子斜"之妙,在於揭示了中國美學"氣韻生動"的本質。葉夢得【石林詩話】的解讀僅及物理層面,實則杜詩更深層的意蘊在於:細雨形成的水平面張力使魚的運動軌跡垂直化("出"),微風造成的氣流變化使燕的飛行姿態傾斜化("斜"),二者共同構成空間維度的交響。這種對自然律動的精準把握,可比王維"漠漠水田飛白鷺"的瞬間捕捉,皆得陶淵明"眾鳥欣有托"的物我相諧之趣。

三、遣心背後的精神超越
詩題"遣心"二字值得玩味。杜甫此時雖暫離政治中心,但"窮年憂黎元"的本性未改。詩中看似閒適的景物描寫,實爲儒家"萬物靜觀皆自得"的修養實踐。錢謙益【錢注杜詩】指出:"公之氣象,於斯時尤見淵深。"這種在有限空間中體驗無限生機的能力,正是杜甫超越現實困境的精神法門。尾聯的城鄉對比,非簡單隱逸之思,而暗含對"長安百萬家"的深切關懷——以疏離成就觀照,恰是其現實主義精神的另類表達。

此詩在杜集中似屬閒適之作,然細究之,實爲詩人將儒家"仁者樂山"的胸襟,道家"與物爲春"的觀照,以及詩家"即物即真"的表現熔於一爐。後世蘇軾"水清石出魚可數"、楊萬里"小荷才露尖尖角"等名句,皆可視爲對杜詩此種觀察方法的傳承與發展。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