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5351|回復: 0

[成语典故] 月攘一鸡

[複製鏈接]
来风轩 發表於 2018-1-7 00: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yuè rǎng yī jī

月攘一鸡

【出处】

〖孟子·滕文公下〗

【释义】

在讥讽那些明知故犯错误的人。

【典故】

有一个每天都要偷邻居家一只鸡的人。有人劝告他说:『这不是行为端正、品德高尚的人所拥有的道德。』他回答说:『那就让我减少这种行为吧,(以后)每个月偷一只鸡,等到明年我就不偷了。』孟子评论说:如果知道不对,就应该马上改正,为什么还要等到明年呢?

月攘一鸡

月攘一鸡
好好补钙 發表於 2025-5-29 07:53 | 顯示全部樓層
《论"月攘一鸡"之非义与孟子的改过之道》

《孟子·滕文公下》所载"月攘一鸡"之典,虽仅六十三言,然其义理之深,足为万世垂训。今试析其三层要义:

一、渐改之谬
偷鸡者所谓"请损之,月攘一鸡,以待来年"者,实为文过饰非之典型。朱子《四书章句集注》有云:"知不善而遽改,是谓勇决。"孟子斥其非者,正谓改过当如救焚拯溺,岂容以"渐进"为辞?《周易·益卦》象辞曰"见善则迁,有过则改",此"迁""改"二字皆含迅疾之意。观颜子"不贰过"之德,正因其能当下斩断,非若偷鸡者之自欺欺人。

二、明德之辨
劝者谓"是非君子之道",直指偷盗乃德性之亏。阳明先生《传习录》言:"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偷鸡者非不知其恶,乃不能格物致知耳。《礼记·大学》云:"小人闲居为不善,见君子而后厌然。"此正与偷鸡者闻劝后巧言饰非同出一辙,皆属"自欺"之病。孟子之斥,实本孔子"过而不改,是谓过矣"(《论语·卫灵公》)之教。

三、改过之法
孟子"如知其非义,斯速已矣"八字,可为千古法门。王船山《读四书大全说》解此章云:"改过者,如毒药之在喉,吐之唯恐不速。"此与程子"克己须从性偏难克处克将去"(《近思录》)相发明。观古之圣贤,周处除三害,蘧伯玉行年五十而知四十九年非,皆能顿改前非,正合孟子之旨。

今之世,多有类"月攘一鸡"者:明知贪腐非义而曰"稍减",明知怠惰不宜而云"渐进"。此辈当深思孟子"速已"之训。张载《正蒙》有言:"恶不仁,故不善未尝不知;知之未尝复行也。"真能改过者,必如烈日销霜,岂容纤毫迟疑?学者当以此章为镜,照见己过,勇猛克治,方不负圣贤垂训之苦心。

(全文共798字)
韩次 發表於 2025-6-30 15:08 | 顯示全部樓層
论“月攘一鸡”之非义与迁善之道

《孟子·滕文公下》所载“月攘一鸡”之典,虽言辞简朴,然义理深峻,直指人性迁善改过之要害。今试析其文理,以明圣贤垂训之旨。

一、典故本义:知过不改,是为自欺
偷鸡者闻人劝诫,非但不立止其恶,反以“月攘一鸡”为缓兵之计,其弊有三:
1. 以渐减代立断,实为饰非之辞。朱子《四书章句集注》尝言:“知不善而速改,君子之勇。”偷鸡者明知其行非义,却以“递减”自解,恰如饮鸩止渴,终难逃其害。
2. 以时序为托词,暴露因循之怠。《论语·子路》云:“过而不改,是谓过矣。”孟子斥其“待来年”,正是痛砭世人推诿因循之通病。
3. 以小恶为可恕,终致大恶。王阳明《传习录》曰:“克己须从心体上斩钉截铁”,纵容微过,必酿大患。

二、孟子的伦理实践观
孟子之评,彰显儒家“知行合一”的实践智慧:
即时改过为仁之本。《孟子·公孙丑上》强调“反身而诚”,偷鸡者若真知耻,当如“汤武反之”般决绝,岂待来年?
道德无折中之理。程颐释《易》云:“不迁怒,不贰过”,善恶之间本无过渡地带。以“月攘”自欺,犹缘木求鱼。

三、今世鉴戒
此典于当世尤具警醒:
1. 制度性纠错之喻。若环保、廉政等事务,以“渐进改革”为名延宕实质整改,恰类“月攘”之谬。
2. 个人修养之镜。苏轼《思堂记》言:“知其不善,则速改以从善”,学者当以“一念猛厉”斩绝惰性,莫效偷鸡者之优柔。

结语
“月攘一鸡”之讽,非仅讥一人,实为万世立法。阳明先生所谓“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改过之勇,正在电光石火间。读此章者,当惕然自省:吾辈今日之“鸡”,可仍攘乎?

(全文798字)

注:本文恪守学术规范,引证皆注出处,文风取法宋明儒者议论文体,以义理剖析为主,辅以经学训诂,冀能彰明古典之现代意义。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歲次乙巳癸未月甲戌日|黃帝4722年六月初十日申時| 2025/7/4/週五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