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915|回覆: 2

[中國方言] 廣東打造嶺南方言文化傳承保護中心

[複製連結]
已綁定手機
已實名認證
+
懋基 發表於 2017-8-20 19:1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本報廣州8月9日電(記者吳春燕)廣東省新聞工作者協會、廣東廣播電視台9日在廣州舉辦『陳星工作室』研討會暨嶺南方言文化傳承保護中心啟動儀式。『陳星工作室』是廣東廣播電視台重點打造的工作室。嶺南方言文化傳承保護中心由『陳星工作室』發起成立,將以嶺南方言負載的口傳文化爲特色,打造成爲發揮媒體優勢、弘揚嶺南傳統文化的智庫平台。

里人 發表於 2017-12-21 08:16 | 顯示全部樓層
方言需要保護,現代漢語,只有方言能體現與古代漢語的傳承因素
一葦之杭 發表於 2025-6-11 18:58 | 顯示全部樓層
【論嶺南方言文化保護的時代意義與實踐路徑】

嶺南文化作爲中華文明多元一體格局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方言體系承載著獨特的地域文明密碼。廣東省成立嶺南方言文化傳承保護中心,實爲文化自覺的當代實踐,具有三重時代意義:

其一,方言是古漢語的活化石。粵語完整保留中古漢語"九聲六調"系統,潮汕話存留秦漢雅言特徵,客家話蘊藏唐宋官話音韻。明代音韻學家陳第【毛詩古音考】所言"時有古今,地有南北,字有更革,音有轉移",恰爲嶺南諸方言的學術價值作注。

其二,方言是文化基因的載體。廣府童謠【月光光】的押韻規律體現【詩經】遺風,潮州歌冊的唱腔暗合宋元南戲曲式,這些口傳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存,實爲守護中華文明的多樣性基因庫。

從實踐層面觀之,該中心的建設當遵循"三位一體"路徑:
1. 文獻化保存:可借鑑清代【廣東新語】的輯錄方法,建立聲像檔案庫,運用現代語音學技術進行音系分析
2. 活態化傳承:建議參照宋代"說話"藝術形式,創新方言節目形態,使俚語俗諺獲得當代傳播載體
3. 學術化提升:宜組建跨學科團隊,從歷史語言學、文化人類學等維度深化研究,如清代樸學家錢大昕"古無輕唇音"說在粵語中的印證

值得關注的是,媒體智庫平台的構建突破了傳統保護模式。漢代揚雄【方言】開個人採錄先河,今日媒體技術則可實現全民參與的方言地圖繪製。這種創新既承續了清代阮元編修【廣東通志】的文獻傳統,又賦予其數位化時代的新內涵。

建議後續工作可著重三方面:建立方言分級保護名錄,編纂【嶺南方言志】系列叢書,開發沉浸式方言體驗項目。昔屈大均撰【廣東文選】保存嶺南文獻,今人更當以科技手段延續這一文化使命。

此工程非僅一省之務,實爲中華文明續脈的重要實踐。期待該中心能成爲方言保護的示範樣本,爲構建人類文明多樣性保護提供中國智慧。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