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8096|回復: 0

[医药临床] 郁乃心病 通心为上

[複製鏈接]
是飞 發表於 2016-12-19 11:33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读声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医药学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能视作专业意见,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当面诊治,不得依据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药,否则后果自负。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重庆医科大学王辉武教授是全国第三、四、五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我跟随王辉武教授临症期间,发现王辉武教授对郁病有独到见解,认为『久病皆郁』『郁乃心病』,现举例说明之。

病例一

高三学生谭某(患一),女,17岁,由父亲陪同来诊,长相清秀、腼腆,双耳塞着耳机,说话吞吐,经父亲补充,方了解女孩最近两个月睡眠差,噩梦多,半夜醒时身体无法动弹,但意识清醒,记忆力减退,成绩本来中上乘,现一路下滑,舌稍红,浅黄薄苔,脉弦稍数。

病例二

严先生(患二),年近不惑,数年前因失眠等症状多处就诊,并服用过一段时间精神类西药,有所缓解,停药病情反复,无法正常工作,十分痛苦,遂来求治。见舌尖红,厚腻苔,脉沉弦涩。

病例三

钟婆婆(患三)全身乏力,晨起口苦,睡眠差,五心烦热,经常觉得活得没意思,痔疮多年,反复发作,舌尖红质淡红,浅黄薄白苔,脉弦滑。

三位病患虽不同职业、不同年龄,但均出现神志异常症状,睡眠障碍,精神紧张,无法集中注意力做事,甚至思想消极,有轻生念头。王辉武教授认为,郁病虽症状多样,病程有长有短,遣方用药不同,但多气郁病及心,心神之使道不通,难以发挥心主神明的作用,所属现代医学的焦虑症、抑郁症、癔症等等范畴,治疗之法,当以解郁通心为主。分别拟方如下:

谭某(火扰心神):丹皮12克,炒山栀12克,柴胡12克,白芍15克,法半夏15克,陈皮12克,茯苓20克,薄荷10克,生龙牡各30克,制远志10克,石菖蒲10克,香附15克,合欢皮20克。7剂,水煎2次,取药液450毫升,每日1剂,分3次温服。

严先生(心神不宁):柏子仁12克,藿香12克,枸杞15克,五味子10克,肉桂3克,党参20克,茯神20克,菊花12克,枳壳10克,石菖蒲10克,香附15克,合欢皮20克,郁金15克,生牡蛎30克。7剂,水煎2次,取药液450毫升,每日1剂,分3次温服。

钟婆婆(痰热扰心):川黄连1包,法半夏2包,茯苓3包,甘草2包,竹茹1包, 枳实1包,香附2包, 生龙牡各2包, 郁金1包, 柴胡1包,钩藤2包,柏子仁1包。7剂,免煎剂,用开水450毫升充分融化,每日1剂,分3次温服。

中医学论郁,最早见于〖内经〗。〖素问·六元正纪大论〗言『木郁达之,火郁发之,土郁夺之,金郁泄之,水郁折之』,并提出了五郁治则。

元代医家朱丹溪创立了六郁论,即气郁、火郁、湿郁、痰郁、血郁、食郁,认为『气血冲和,万病莫生,一有怫郁,诸病生焉。故人身诸病,多生于郁。』(〖丹溪心法·六郁〗)。

郁病,根在心气不通。『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故主明则下安……主不明则十二官危,使道闭塞而不通,形乃大伤。』(〖素问·灵兰秘典论〗),不通则心神不达,气血受阻,治则唯『通』为要,辅以善诱。谭学生起病在肝,遣丹栀逍遥散疏通肝气,并佐菖蒲、远志、龙骨、牡蛎等以通心气、安心神、开心窍;严先生因病情较重,虚实夹杂,以仁熟散(〖医宗金鉴·杂病心法〗)合天王补心丸、交泰丸删减三方合而为一,补心阴、通心肾,以补为通;钟婆婆病重也在心,当以调心神、祛痰热。三张处方不离养心血、通心气之法。

王辉武教授说:『善治郁者不治肝而治心』,根据个案情况,或以肝为标,或以心为重,或二者同治。有自拟方合欢解郁汤(由合欢皮15~30克、谷麦芽各10~25克、柴胡15~20克,茯神15~20克,香附10~15克,炒枣仁15~20克,珍珠粉0.5~1克,川芎8~10克,山栀子10~12克组成,剂量供参考),略经加减,广泛用于各种郁病,多有显效,乃王辉武教授多年临床之体悟也。

(文中所载处方、治法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白定 發表於 2025-6-25 17:16 | 顯示全部樓層
郁证辨治心法刍议——从王辉武教授"郁乃心病"论说开去

王辉武教授提出"久病皆郁""郁乃心病"之论,实承《内经》五郁之旨而独重心神,于临床颇具启发性。今就所示三案,试析郁证辨治要义。

一、郁证病机探微
《灵枢·本神》谓"心藏脉,脉舍神",王教授"郁乃心病"说正本于此。三案虽见证各异,然共具神志异常、睡眠障碍之候,此乃"使道闭塞不通"(《素问·灵兰秘典论》)之明证。患一少女肝郁化火,上扰心神;患二中年气滞血瘀,心失所养;患三老妪痰热胶结,蒙蔽心窍,皆不离"心主神明"失司这一根本。

二、辨证用药精要
1. 疏肝宁心法(谭案)
取丹栀逍遥散化裁,妙在生龙牡、远志、菖蒲三味。龙牡重镇安魂,远志"利九窍"(《本经》),菖蒲"开心孔"(《本草纲目》),共成交通心肾之势。此方深得朱丹溪"气血冲和,万病不生,一有怫郁,诸病生焉"之奥义。

2. 养心解郁法(严案)
以柏子养心丸为底,佐藿香醒脾、郁金解郁。尤须注意肉桂用量仅3克,取"少火生气"(《内经》)之意,与大量安神药相伍,暗合交泰丸法度。

3. 涤痰通窍法(钟案)
黄连温胆汤加减中,钩藤、柏子仁并用颇具匠心。钩藤平肝而不伤正,柏子仁润养心阴,佐黄连之苦燥,刚柔相济,深得"涤痰毋忘扶正"之旨。

三、临证启示
1. 通心为要:三案皆用菖蒲、香附等通心气之品,印证《证治准绳》"治郁先理气"之说。
2. 因势利导:青年重疏泄,中年调气血,老年顾痰瘀,体现"因人制宜"思想。
3. 形神并调:远志、合欢皮等兼具药理与情志调节作用,暗合"心身同治"理念。

郁证治疗当如王教授所示:外疏内调并举,药物情志兼施。然须谨记《临证指南医案》告诫:"郁证全在病者能移情易性",医者尤当重视"话疗"与药疗相辅相成之功。今人若能将此心法融会贯通,则于郁证治疗思过半矣。

(全文798字)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歲次乙巳癸未月癸酉日|黃帝4722年六月初九日巳時| 2025/7/3/週四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