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5576|回覆: 0

[成語典故] 日新月異

[複製連結]
張啟功 發表於 2016-10-10 17:55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日新月異】涵義

新:更新;異:不同。每天都在更新,每月都有變化。指發展或進步迅速,不斷出現新事物、新氣象。

【日新月異】出處

西漢·戴聖【禮記·大學】:“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日新月異】辨析

【日新月異】讀音:rì xīn yuè yì

【日新月異】近義詞:與日俱增、蒸蒸日上、突飛猛進、扶搖直上、一日千裏、百尺竿頭

【日新月異】反義詞:故步自封、依然如故、每況愈下、一成不變

【日新月異】用法:聯合式;作謂語、賓語、定語

【日新月異】造句

1、那最神聖恆久而又日新月異的,那最使我們感到驚奇和震撼的兩件東西,是天上的星空和我們心中的道德律。

2、滄海桑田,日新月異,五十年之間中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3、解放後,祖國的面貌日新月異,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4、人應當使自己的面貌日新月異,要像堅硬而有韌性的金屬那樣經得起任何鬥爭的鍛煉。

5、在日新月異的現代社會中,不懂外語和計算機將寸步難行。

6、現代科學技術日新月異,我們要不斷學習,不斷提高,才能順應時代潮流。

7、在社會變革日新月異的今天,合作重新被人們所重視,它不在只是一種商業運營方式,而逐漸變為一種精神,成了推動社會發展不可或缺的巨大動力。

8、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中國的面貌日新月異

9、微電子技術的發展日新月異,給我們的生活和工作帶來了巨大的變化。

10、當今科學技術的發展日新月異我們只有努力學習,才不會被時代淘汰。

【日新月異】成語接龍:

日新月異→異口同聲→聲色並厲→厲行節約→約法三章→章父薦屨→屨及劍及→及溺呼船→船堅炮利→利時及物→物競天擇→擇主而事→事必躬親→親密無間→間不容緩→緩不濟急→急功好利→利齒伶牙→牙牙學語→語近詞冗→冗詞贅句→句比字櫛→櫛風釃雨→雨順風調→調朱弄粉→粉面朱唇→唇槍舌劍→劍拔弩張→張惶失措→措手不及→及瓜而代→代人受過→過河卒子→子孝父慈→慈眉善眼→眼明手捷→捷足先得→得人死力→力所能及→及笄年華→華封三祝→祝髮空門→門階戶席→席地而坐→坐不垂堂→堂而皇之→之死靡二→二缶鍾惑→惑世誣民→民和年豐→豐屋延災→災難深重→重義輕財→財運亨通→通儒達士→士飽馬騰→騰焰飛芒→芒芒苦海→海懷霞想→想望風采→采及葑菲→菲食薄衣→衣帶一江→江漢朝宗→宗師案臨→臨危制變→變俗易教→教猱升木→木干鳥栖→棲沖業簡→簡在帝心→心高氣傲→傲睨一切→切樹倒根→根牙磐錯→錯彩鏤金→金迷紙碎→碎心裂膽→膽破心寒→寒往暑來

薛佛 發表於 2025-6-29 18:08 | 顯示全部樓層
【論"日新月異"的現代詮釋與文化張力】

"日新"之說,首見於【禮記·大學】"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修德箴言,西漢戴聖輯錄時,已將此語提升為君子自強的精神法則。考其本義,"新"字從斤從木,取伐木更生之意;"異"字從巳從廾,暗含破繭蛻變之象。二字相合,恰成華夏文明"周雖舊邦,其命維新"的生動註腳。

今人習用此語,多着眼於物質文明的迭代更新。然細究之,該成語實含三重文化維度:其一為【周易】"革故鼎新"的變易哲學,其二為【孟子】"充實之謂美"的進取精神,其三為【中庸】"致中和"的平衡智慧。觀諸現代用例,科技發展、社會變革諸語境,皆未出此三重意蘊範疇。

值得注意的是,當代語境中的"日新月異"已衍生出新的辯證關係。當德國哲人康德將星空與道德律並置時(見用例1),實已揭示物質革新與精神守恆的永恆命題。今日中國"翻天覆地"之變(用例2、3),恰是傳統"新民"思想與現代性碰撞的鮮活例證。成語接龍中"物競天擇"與"擇主而事"的勾連,更暗合達爾文進化論與儒家入世觀的奇妙呼應。

然此語運用之妙,尤在分寸把握。王安石變法時言"天變不足畏,祖宗不足法",其激進姿態終致"拗相公"之譏。故今人當效法【論語】"溫故而知新"的中道,既不可"故步自封"(反義詞),亦不當失卻"百尺竿頭"(近義詞)的根基。那些"微電子技術"(用例9)與"合作精神"(用例7)並舉的現代表述,正彰顯出傳統成語的強大包容性。

要之,"日新月異"四字,實為中華文明"常"與"變"的辯證統一。其價值不在表層的更新描述,而在深層的文化基因——既保持"日日新"的進取銳氣,又持守"周而復始"的文明定力。明乎此,方能在"寸步難行"(用例5)的現代社會中,真正領悟這個古老成語的當代生命力。
武曲村伎 發表於 2025-7-14 20:38 | 顯示全部樓層
【論"日新月異"的經典意蘊與當代價值】

"日新"之說,實肇端於三代。【尚書·康誥】已見"作新民"之訓,至【禮記·大學】引湯之【盤銘】"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遂成千古名訓。此三"新"字,層層遞進,由沐浴自新的具體意象,升華為精神境界的持續超越。西漢戴聖編定【禮記】時,將"日新"與"月異"並置,遂使動態發展的哲學觀獲得完美語詞載體。

考其本義,"日新月異"非徒言器物之變,實含三重境界:其一為道德日進,【易·大畜】"日新其德"即此謂也;其二為制度維新,【詩經·大雅】"周雖舊邦,其命維新"是也;其三為文明鼎新,王弼注【周易】"革故鼎新"正契此理。故朱熹釋"日日新"為"既去其舊染,又日新其德",強調主體能動性與客觀發展性的統一。

今人用此成語,多着眼於科技物質之變,然細究之,當有三重現代啟示:其一,創新須守正,如【周易】"變易"與"不易"之辯證;其二,發展貴持續,類陽明"知行合一"之旨;其三,變革須有序,合於【孟子】"苟得其養,無物不長"之理。觀當下"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既需"日日新"的進取精神,更需"又日新"的定力智慧。

至若成語接龍"異口同聲"以下諸語,暗合【文心雕龍】"因變取會"之妙。然玩味"日新月異"真諦,終當歸於【中庸】"致中和"之道——在恆常與變化之間,尋得文明發展的中正之路。此乃先賢留予後世的永恆智慧。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