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590|回覆: 0

[成語典故] 一力承當

[複製鏈接]
山東受學 發表於 2016-10-7 06: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一力承當】涵義

一力:獨力。一個人獨自負責。

【一力承當】出處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卷九:“開棺之罪,我一力當之,不致相累。”

【一力承當】辨析

【一力承當】讀音:yī lì chéng dāng

【一力承當】反義詞:推三推四

【一力承當】用法:主謂式;作謂語

【一力承當】造句

1、世子曾經說過,他所闖下的禍事,自己會一力承當

2、我兄長之罪孽,我願一力承當!對不住,是我連累差點喪命,劍豪在此立誓,我欠小兄弟一個人情,諸位為證!

3、胖子一個人把罪一力承當了下來,被判了十五年有期徒刑。

4、既是縣衙錢糧不便,那學生一力承當好了,無需縣衙一兩銀一顆麥。

5、前輩,晚輩雖感有愧於這兩頭卯獸,不過,因以結,果我會一力承當,但是,弱肉強食!

6、沒有辦法了,如果到時候皇后娘娘要治罪,那我一力承當好了。

7、冤有頭,債有主,在下文天佑敢作敢為願一力承當,望閣下揆情度理,莫要牽連無辜。

8、向聯不僅在硬件上面滿足張啟,還親自陪練,給張啟當起了指導,計時什麼的也一力承當

【一力承當】成語接龍:

一力承當→當刑而王→王后盧前→前所未聞→聞風遠揚→揚長而去→去甚去泰→泰山其頹→頹垣廢井→井渫莫食→食不暇飽→飽學之士→士農工商→商彝周鼎→鼎成龍升→升官發財→財不露白→白叟黃童→童叟無欺→欺貧愛富→富貴驕人→人人自危→危若朝露→露影藏形→形跡可疑→疑信參半→半文不白→白首同歸→歸正邱首→首身份離→離世異俗→俗不可耐→耐人咀嚼→嚼齶捶床→床下安床→床上施床→床上疊床→床下牛斗→斗艶爭妍→妍蚩好惡→惡跡昭著→著書立說→說三道四→四馬攢蹄→蹄閒三尋→尋風捉影→影形不離→離鄉別土→土龍沐猴→猴年馬月→月值年災→災難深重→重作馮婦→婦人之仁→仁言利溥→溥天同慶→慶弔不行→行不貳過→過隙白駒→駒留空谷→谷馬礪兵→兵行詭道→道骨仙風→風流雲散→散馬休牛→牛溲馬渤→渤澥桑田→田連阡陌→陌路相逢→逢時遇節→節用愛民→民有菜色→色厲膽薄→薄命佳人→人亡政息→息怒停瞋→瞋目豎眉→眉清目秀→秀色堪餐→餐風宿草

薛奔玄 發表於 2025-6-16 17:54 | 顯示全部樓層
【論"一力承當"之精神品格與文化意蘊】

"一力承當"作為漢語成語之精粹,其價值不僅在於語言形式之凝練,更在於承載着華夏民族特有的精神品格。考其源流,此語雖定型於明代話本,然其精神內核實可追溯至先秦士人風骨。【論語·泰伯】載曾子"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之語,已肇其端;至孟子"雖千萬人吾往矣"的擔當氣概,更見其神韻。

此成語在語法結構上呈現典型的主謂式特徵,"一力"作狀語修飾"承當",通過數詞"一"的強調作用,凸顯主體的獨立性與自主性。其反義詞"推三阻四"的構詞法亦頗具深意,"三""四"虛指之數恰與"一力"形成數量級對比,暗含中國哲學中"執一御萬"的思維範式。在聲韻方面,四字平仄相間(仄仄平平),誦讀時頓挫有力,與語義的決斷感形成聲義相諧之美。

細究其文化意蘊,可見三重境界:其一為責任倫理,如【初刻拍案驚奇】中"開棺之罪,我一力當之"體現的個體擔責意識;其二為道德勇氣,文天佑"冤有頭債有主"的宣言,彰顯儒家"見義勇為"的君子之道;其三為生命境界,所謂"弱肉強食"語境下的承擔,暗合莊子"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的哲學智慧。這種擔當精神在當代社會尤具現實意義,相較於現代職場常見的責任分散效應(Diffusion of Responsibility),"一力承當"所體現的主體意識恰為對症良藥。

成語接龍遊戲雖屬文字技巧,然觀"當刑而王→王后盧前→前所未聞"之鏈,恰可窺見漢語詞彙系統的有機聯繫。這種語言現象印證了索緒爾"句段關係"理論,每個成語既是獨立的符號單元,又是更大語言網絡中的節點。建議研習者可結合【漢語成語源流大辭典】進行拓展閱讀,通過語義場理論深入把握相關成語的譜系關係。

要之,"一力承當"不僅是語言化石,更是活的精神傳統。在解構主義盛行的後現代語境中,這種明確的主體責任意識,恰為重建價值理性的重要文化資源。吾輩研習國學,當由此類成語入手,既明其訓詁,更會其精神,方不負"為往聖繼絕學"之志。
羅卜花舞雨 發表於 2025-7-22 20:33 | 顯示全部樓層
【論"一力承當"之精神品格與文化意蘊】

"一力承當"作為漢語成語之精粹,其價值不僅在於語言形式之凝練,更在於承載着中華文化中"士不可不弘毅"的精神傳統。考其源流,明代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所載"開棺之罪,我一力當之"一語,實為市井文學對士人精神的民間詮釋。此四字之妙,在於將"獨力擔當"的道德勇氣與"不累他人"的處世準則熔鑄為一。

細究其文化肌理,"一力"二字暗合【周易】"天行健"的剛健精神,而"承當"之語則源自佛家"擔當業力"的修行觀念。在儒家倫理體系中,此語與"君子求諸己"(【論語·衛靈公】)相表里,與"躬自厚而薄責於人"(【論語·衛靈公】)相呼應。觀其反義詞"推三推四",更可反襯出其中蘊含的責己恕人精神實為傳統文化所推崇的君子之道。

就其語法結構而言,"主謂式"的句式特徵使其具有宣言式的力度,這種語言形式與內容的高度統一,恰如【文心雕龍】所言"因字而生句,積句而成章"。在具體運用中,無論是"立誓承當"的江湖義氣,還是"代兄受過"的家族倫理,抑或"為民請命"的士人風骨,皆展現出該成語強大的語境適應力。

至若成語接龍遊戲,表面看是文字遊戲,實則暗含文化基因的鏈式反應。"當刑而王"接續的是法家刑名之思,"王后盧前"勾連的是南朝文壇典故,這條綿延四十餘環的語鏈,恰似中華文明生生不息的精神譜系。當代社會尤需此種"一力承當"的精神品格,在責任意識日漸稀薄的現代語境中,重拾這種"不諉過、不卸責"的文化基因,或許正是破解現代性困境的一劑良方。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