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718|回覆: 0

[成語典故] 別無長物

[複製連結]
對酒當歌 發表於 2016-10-5 07:52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別無長物】相關人物

王恭(?-398年),字孝伯,小字阿寧。東晉大臣、外戚。司徒左長史王濛之孫,會稽內史王蘊之子,孝武定皇后王法慧之兄。

【別無長物】涵義

長物:多餘的東西。除一身之外再沒有多餘的東西。原指生活儉樸。現形容貧窮。

【別無長物】出處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驚奇】:“其家乃是個貧人;房內只有一張大幾;四下一看;別無長物。”

【別無長物】辨析

【別無長物】讀音:bié wú cháng wù

【別無長物】近義詞:一無長物、空空如也、軟囊羞澀、家徒四壁

【別無長物】反義詞:一應俱全、應有盡有、腰纏萬貫

【別無長物】用法:動賓式;作謂語、定語

【別無長物】造句

1、某人為官幾十年,平時除了隨身用品別無長物,看着清廉最後被查出來個人財產卻有上千萬之多。

2、他們除雙手外,別無長物,其經濟地位和產業工人相似,惟不及產業工人的集中和在生產上的重要。

3、姐姐除了野心,別無長物

4、過去在樓裏摩肩接踵認不出,而今想了想手邊別無長物

5、自身除了偶然學到的神功,別無長物,少年猜測天下第一莊莊主想要得到的是什麼,少年很早就對天下第一莊莊主抱有戒心。

6、老實說我身上有價值的東西也就僅是這一部道書了,別無長物

7、邢隊長,此地別無長物,唯備薄酒一杯為你們餞行,還望邢隊長不負所托。

8、兩人搜索房間,這裏簡單至極,一個蒲團,一張桌子,一席草床,除此之外,別無長物

9、我想了想自己上上下下,別無長物,真不知道拿什麼東西去和別人交換,只能苦笑着哀嘆。

10、玉鼎身為元始天尊的弟子,一身別無長物,唯有一把斬仙劍常伴身旁,就連唯一的神兵三尖兩刃刀都賜予給弟子楊戩。

【別無長物】成語典故:

東晉時有個讀書人,名叫王恭。他生活儉樸,不圖享受,人們都說他將來定能做一個有用的人。

有一年,王恭隨父親從會稽來到都城建康,他的同族王忱去看望他,兩人在一張竹蓆上促膝談心。

談着談着,王忱忽然覺得身下的蓆子非常光滑,感到很舒服。

他心想王恭從盛產竹子的會稽來,一定帶了不少這樣的竹蓆,就稱讚了一番這張竹蓆,並希望王恭能送他一張竹蓆。

恭聽了,毫不猶豫他將下這張竹蓆贈送給王忱。王忱千恩萬謝地走了。其實,王恭只有這張竹蓆。送掉後,他就改用了草蓆。 王忱知道這情況後,十分驚訝,覺得過意不去,就去找王恭表示歉意。王恭笑笑說:“您不太了解我,我王恭平生沒有什麼多餘的物品。”

【別無長物文言文】:

王恭從會稽還,王大看之,見其坐六尺簟(diàn),因語恭:“卿東來,故應有此物。可以一領及我。”恭無言。大去後,即舉所坐者送之。既無餘席,便坐薦上。後大聞之,甚驚,曰:“吾本謂卿多,故求耳。”對曰:“丈人不悉恭,恭作人無長物。”

【別無長物白話文】:

王恭從會嵇回來,王大去看他。王大看王恭坐着一張六尺長的竹蓆,就對他說:“你從東邊回來,自然會有這種東西,可以拿一張給我。”王恭沒有回答。王大離開後,王恭就把坐着的這張蓆子給王大送去了。自己沒有竹蓆了,就坐在草墊上。後來王大聽說此事,很吃驚,就對王恭說:“我本來以為你那裏多呢,所以才要的。”王恭回答:“您不了解我,我為人處事從來沒有多餘的東西。”

【別無長物】成語接龍:

別無長物→物華天寶→寶馬香車→車軌共文→文治武功→功成骨枯→枯蓬斷草→草木蕭疏→疏財仗義→義不容辭→辭嚴意正→正視繩行→行家裏手→手零腳碎→碎身粉骨→骨肉未寒→寒氣逼人→人給家足→足音空谷→谷馬礪兵→兵不由將→將錯就錯→錯彩鏤金→金玉滿堂→堂皇富麗→麗句清辭→辭賦風骨→骨肉相連→連衽成帷→帷薄不修→修舊利廢→廢然而返→返本還元→元龍高臥→臥虎藏龍→龍飛虎跳→跳樑小丑→醜態畢露→露才揚己→己飢己溺→溺心滅質→質非文是→是非得失→失之交臂→臂有四肘→肘脅之患→患難之交→交頸並頭→頭足倒置→置之不理→理屈詞窮→窮猿投林→林下風氣→氣沖霄漢→漢官威儀→儀表堂堂→堂堂正正→正色直繩→繩之以法→法力無邊→邊塵不驚→驚見駭聞→聞過則喜→喜新厭舊→舊話重提→提名道姓→姓甚名誰→誰是誰非→非常之謀→謀圖不軌→軌物范世→世擾俗亂→亂作胡為→為民除害→害人不淺→淺見寡聞→聞風遠遁→遁陰匿景→景星慶雲→雲龍風虎

 
熊季 發表於 2025-6-3 00:48 | 顯示全部樓層
【論"別無長物"的士人風骨與文化意蘊】

"別無長物"這一典故出自【世說新語·德行】,其承載的不僅是東晉名士王恭的個人操守,更是中國傳統士人"安貧樂道"精神的重要表徵。細考此典,當從三個層面予以闡發:

一、物質與精神的辯證關係
王恭"唯有一席"而慨然相贈的行為,展現了傳統知識分子"重義輕利"的價值取向。【禮記·儒行】云:"儒有不寶金玉,而忠信以為寶",正是此種精神的經典表述。值得注意的是,王恭出身琅琊王氏這樣的頂級門閥,其"別無長物"非因貧困,實乃主動選擇。這種對物質享受的自覺克制,與孔子"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的境界一脈相承。

二、禮贈文化中的精神較量
在魏晉清談的語境下,王忱求席與王恭贈席的行為,實為一場特殊的"精神博弈"。王忱的試探暗含對士人操守的考察,而王恭的回應則完美詮釋了"君子之交淡如水"的交往倫理。這種"以物觀德"的交際方式,在【世說新語】中屢見不鮮,構成六朝人物品鑑的重要維度。

三、當代語境的轉化價值
今人使用此成語多側重其"貧窮"的表層含義,實則忽略了其中"主動簡樸"的精神內核。在消費主義盛行的當下,王恭"贈席而坐草"的選擇,恰為"物質豐裕時代的精神貧困"提供了反思視角。蘇軾所謂"無事此靜坐,一日當兩日"的生活智慧,正可與這一典故相互發明。

要之,"別無長物"不應簡單視作清貧狀態的描述,而應理解為士人階層通過物質減法實現精神加法的修養功夫。這種將日常生活審美化、道德化的實踐智慧,對建構現代人的精神家園仍具重要啟示。
陸油 發表於 2025-6-11 09:48 | 顯示全部樓層
【論"別無長物"的士人風骨與文化意蘊】

"別無長物"一典,出自【晉書·王恭傳】,其字面雖言物質匱乏,實則蘊含深刻的文化密碼。王恭贈席之舉,非特立獨行之異事,實乃魏晉風骨之典範。考其時代背景,正值門閥政治鼎盛之際,士族子弟競相奢靡,而王恭獨守清儉,此中深意,值得細究。

從文字訓詁觀之,"長物"之"長"當讀作"cháng",取"多餘"之義。陸德明【經典釋文】有云:"長,剩也。"此解與【世說新語】"王恭清約"的記載互為印證。值得注意的是,該成語在明清小說中的運用已漸失其本真,凌濛初【二刻拍案驚奇】僅取貧乏之義,實為語義流變之例證。

王恭之"別無長物",實為魏晉名士"以貧為美"風尚的體現。據【晉書】載,其"坐六尺簟",而慨然贈人,非故作清高,乃踐行"君子憂道不憂貧"的儒家訓誡。這種物質匱乏與精神富足的鮮明對照,正是六朝士人追求的人格境界。觀庾信【小園賦】"一寸二寸之魚,三竿兩竿之竹",亦同此理。

在當代語境中,該成語的誤用現象值得警惕。今人多以"別無長物"簡單等同於貧窮,卻忽略了其中蘊含的主動選擇與精神追求。王恭身為國舅,本可富貴驕人,卻自甘清貧,這種對物質享受的超越態度,恰是傳統文化中最珍貴的遺產。反觀今日"躺平""佛系"之風,雖表面相似,然缺少的正是這種積極的精神內核。

考諸典籍,"別無長物"與"家徒四壁"雖為近義,然文化意蘊迥異。前者強調主觀選擇,後者側重客觀狀態。王恭故事之所以流傳千載,正在於其展現了士人"安貧樂道"的精神高度。這種文化基因,在范仲淹"先天下之憂而憂"的胸懷中,在林則徐"苟利國家生死以"的氣節裏,皆可尋得脈絡。

今人運用此語,當知其源流,明其真義。物質豐盈的時代,更需珍視這種精神傳統。王恭之"別無長物",非貧窮之標榜,實為精神之豐碑。吾輩研習國學,正當於此等細微處見真章,於尋常語中悟大道。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