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675|回复: 0

[成语典故] 千载难逢

[复制链接]
文强 发表于 2016-9-24 06: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千载难逢》相关人物

韩愈(768年—824年12月25日),字退之,自称“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唐代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

《千载难逢》涵义

载:年;逢:遇到、碰到。意指一千年也难得遇到这样的一次机会。形容机遇十分难得与宝贵。

《千载难逢》出处

《南齐书·瘐杲之传》:“臣以凡庸,谬徼(侥)昌运,奖擢之厚,千载难逢。”

唐·韩愈《潮州刺史谢上表》:“当此之际,所谓千载一时不可逢之嘉会。”

《千载难逢》辨析

《千载难逢》读音:qiān zǎi nán féng

《千载难逢》近义词:千载一时、百年不遇、千载一遇

《千载难逢》反义词:屡见不鲜、习以为常、司空见惯、唾手可得、俯拾皆是

《千载难逢歇后语》:千年铁树开了花——千载难逢

《千载难逢》用法:偏正式;作谓语、定语、分句;含褒义

《千载难逢》造句

1、天下竟有如此奇事!怪不得叔叔说是我们闺中千载难逢际遇,真是旷古少有。

2、眼看第战场就要开辟了,这可是千载难逢的机会啊!

3、我们的老板是个铁公鸡。他招待我们一顿可真是千载难逢

4、这对研究海啸的人而言是千载难逢的盛会。

5、我有幸到南极去考察,这真是千载难逢的机会。

6、这次有幸能去泰山一饱眼福,真是千载难逢的好机会啊!

7、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你却失之交臂,真是可惜!

8、城市的领导者和建设者效磨住这千载难逢历史机遇,乘势而起。

9、站在界木之下,望着天上,一动不动,担心错过这个千载难逢的机遇。

10、十八年终于等到千载难逢的机会,然而这一天大仇未报却迎来末世危机。

《千载难逢》成语典故:

唐朝时期,宪宗皇帝非常信佛,有一次他准备把一个寺院里的一块释迦牟尼的遗骨弄到宫里来。韩愈当时是刑部侍郎,他觉得唐宪宗这样做非常不好,于是他上了《谏迎佛骨表》的奏章表示反对。唐宪宗看了奏章后恼羞成怒气得想置韩愈于死地。幸好宰相极力说情最后韩愈被贬到潮州去当刺史。

后来唐宪宗对前朝的一些不好的政策进行了改革,在国家治理方面取得了积极的成效,这时侯韩愈又写了奏章《潮州刺史谢上表》,恭维宪宗皇帝是个明主,还建议宪宗皇帝到泰山去做封禅大典,以此表明自已认为宪宗皇帝是位杰出帝王的态度。韩愈在表中还透露出自已很想参加这样千载难逢的封禅典礼的心理,失去这样的机会将会是遗憾终生。宪宗皇帝认为韩愈是个敢讲敢说的人,后来他又把韩愈调回了京城任吏部侍郎一职。

《千载难逢》成语接龙:

千载难逢→逢场作戏→戏彩娱亲→亲上做亲→亲痛仇快→快马加鞭→鞭驽策蹇→蹇人上天→天堂地狱→狱货非宝→宝刀未老→老大徒伤→伤弓之鸟→鸟惊鱼骇→骇人闻听→听风听水→水滴石穿→穿云裂石→石沉大海→海约山盟→盟山誓海→海沸波翻→翻江倒海→海楛石烂→烂如指掌→掌上观文→文过饰非→非此即彼→彼众我寡→寡见鲜闻→闻所不闻→闻风而至→至圣至明→明媒正礼→礼仪之邦→邦家之光→光明正大→大才盘盘→盘根究底→底死谩生→生龙活虎→虎皮羊质→质疑辨惑→惑世诬民→民贼独夫→夫负妻戴→戴高帽子→子为父隐→隐鳞戢翼→翼翼小心→心如止水→水天一色→色飞眉舞→舞弄文墨→墨子泣丝→丝分缕解→解发佯狂→狂朋怪友→友风子雨→雨卧风餐→餐风宿雨→雨丝风片→片甲不还→还淳反朴→朴斫之材→材薄质衰→衰当益壮→壮志未酬→酬功给效→效死勿去→去末归本→本枝百世→世扰俗乱→乱世凶年→年轻力壮→壮气凌云→云交雨合→合浦还珠→珠联璧合→合浦珠还

西门土豆 发表于 2025-7-3 05:12 | 显示全部楼层
《论"千载难逢"之文化意蕴与韩愈的政治智慧》

"千载难逢"作为汉语成语之瑰宝,其文化意蕴远非字面所示。考其源流,《南齐书》"千载难逢"与韩愈《潮州刺史谢上表》"千载一时"实为互文见义之典。韩昌黎以"嘉会"喻明君治世,暗含《周易》"天地际会"的哲学观照,将时间维度提升至天人感应的层面。

细究韩愈两度上表之语境,可见唐代士大夫"道统"与"政统"的微妙平衡。《谏迎佛骨表》以"夷夏之辨"立论,展现儒家"知其不可而为之"的担当;而《谢上表》则体现"达则兼济天下"的政治智慧。二者看似矛盾,实为"时中"之道的不同展现。钱穆先生《国史大纲》曾言:"唐人政治进退,皆存三代遗意",韩愈此举正是对"千载难逢"机遇的辩证把握。

从语言学角度考察,"千载难逢"结构颇具深意。"载"字取《尔雅》"岁名"之义,暗合干支纪年传统;"逢"字从辵,暗示机遇的时空交汇特性。较之"百年不遇",更显华夏文明"以千岁为春秋"的宏大史观。王引之《经义述闻》谓:"古人言数,多举成数","千载"之数实为《易经》"大衍之数"的文学转化。

今人用此成语,当知其中蕴含的三种境界:其一为客观时运,如《汉书》所载"非常之元";其二为主观识见,即《文心雕龙》"鉴周日月"之明;其三为实践智慧,所谓"知几其神"的把握能力。韩愈在潮州兴学化民,正是将此"难逢"之机转化为"不朽"之功的典范。

当代社会常轻言"机遇",然察《韩昌黎集》中"嘉会"二字凡十七见,皆与"忧患"相表里。此中深意,恰如孔子所言"知天命"与"畏天命"的统一。真正的"千载难逢",不在外物而在内心,非谓时运之偶得,实乃德业之自成。学者钱钟书《管锥编》论及此语,特别指出其"含有历史判断与价值判断的双重张力",可谓的论。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机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