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360|回覆: 2

[成語典故] 空前絕後

[複製連結]
買櫝還珠 發表於 2016-9-23 11:14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空前絕後】相關人物

顧愷之(348年— 409年),字長康,小字虎頭。顧愷之博學多才,擅詩賦、書法,尤善繪畫。

【空前絕後】涵義

指從前沒有過,今後也不會再有。誇張性地形容獨一無二。也形容非凡的成就或盛況。

【空前絕後】出處

宋·趙佶【宣和畫譜】:“顧(顧愷之,晉代畫家)冠於前,張(張僧繇,南朝梁代畫家)絕於後,而道子(吳道子,唐代畫家)乃兼有之。”

【空前絕後】辨析

【空前絕後】讀音:kōng qián jué hòu

【空前絕後】近義詞:絕無僅有

【空前絕後】反義詞:繼往開來、承前啟後

【空前絕後歇後語】:馬蹬子釘掌;女同志穿涼鞋

【空前絕後】用法:聯合式;作定語

【空前絕後】造句

1、你應當對小姐說,我是空前絕後的絕無僅有的料事如神的最偉大的偵探家。

2、我們共建的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事業是空前絕後的偉大事業。

3、王先生此次將價值數億元家產捐出來的義行,當是空前絕後的了。

4、它是關於內戰的小說中空前絕後的一部優秀作品,讓其他作品望塵莫及。

5、我雖不敢說這是空前絕後的作品,但它的成就傲視群倫,必定無疑。

6、在音樂史上。,莫札特是空前絕後的音樂天才。

7、我猜測他有着一段空前絕後的歷史,時間在太古。

8、一旁看戲的葉飛見自己姑丈和老爸無恥得都空前絕後,騙的眾人頭暈暈,有的更是自責萬分不由連連咳嗽起來。

9、暗戀就是心裏的那株櫻花樹,空前絕後地盛放,就算凋零,也有着悽然的美。

10、不管是古是今,墟市的規模都是空前絕後的,趕墟人從早到晚絡繹不絕,可謂車水馬龍。

【空前絕後】成語典故:

晉朝顧愷之,才華出眾,學識淵博,他的繪畫才能更是出色,聞名於世。顧愷之畫人物,神態逼真,形象生動。與眾不同的是,他畫人物,從來不先點眼珠。有人問其原因,他說:人物傳神之處,正在這個地方。一語道出了其中的訣竅,使人嘆服。當時被人稱為三絕:才絕、畫絕、痴絕。南北朝時的梁朝,又出了一個叫張僧繇的大畫家。他善畫山水、人物、佛像,在當時名氣很響。梁武帝建了很多寺廟佛塔,都命他作畫。據說,有一次他在一個寺廟的牆上畫了四條龍,卻沒有給龍點眼珠。旁人問他為什麼不點上眼珠,他說:“恐怕點了眼珠,這些龍會破壁飛去。”眾人不信,堅持要他試一試,他便點了兩條,果然破壁飛去。這一傳說雖誇張得近於荒誕,但說明了他作畫技藝得很高超的。

到了唐朝,又出了個更有成就的畫家吳道子,集繪畫、書法大成於一身。他的山水、佛像畫聞名當時,且寫得一手好字,有書聖之稱。據傳說,他曾為唐玄宗畫巨幅嘉陵江圖,幾百裏山水竟在一天內畫好了。他在景玄寺中畫了地獄變相圖,不畫鬼怪而陰森逼人,相傳看過這幅畫後改過自新、棄惡從善的大有人在。所以,後來有人評價這三個畫家時,認為顧愷之的畫成就超越前人,張僧繇的畫成就後人莫及,而吳道子則兼兩人的長處。

【空前絕後】成語接龍:

空前絕後→後進領袖→袖裏玄機→機不旋踵→踵接肩摩→摩頂至踵→踵趾相接→接踵而至→至當不易→易於反掌→掌上明珠→珠玉在側→側足而立→立業安邦→邦家之光→光前裕後→後海先河→河漢江淮→淮南雞犬→犬馬之決→決一雌雄→雄姿英發→發指眥裂→裂裳裹足→足不窺戶→戶告人曉→曉以大義→義不取容→容頭過身→身無長處→處實效功→功高望重→重門疊戶→戶樞不蠹→蠹國病民→民淳俗厚→厚往薄來→來者不善→善有善報→報仇雪恥→恥居人下→下阪走丸→丸泥封關→關門閉戶→戶樞不螻→螻蟻貪生→生肉枯骨→骨騰肉飛→飛聲騰實→實偪處此→此中三昧→昧旦晨興→興趣盎然→然糠照薪→薪桂米珠→珠沉璧碎→碎身粉骨→骨鯁在喉→喉長氣短→短刀直入→入火赴湯→湯燒火熱→熱血沸騰→騰達飛黃→黃鍾毀棄→棄車走林→林下風致→致遠任重→重望高名→名過其實→實逼處此→此發彼應→應天承運→運籌決算→算盡錙銖→銖銖校量→量力度德→德容言功→功一美二→二分明月

思斌 發表於 2025-4-1 15:33 | 顯示全部樓層
【論"空前絕後"之藝境與史觀】

"空前絕後"一詞,初見於宋徽宗【宣和畫譜】評顧愷之、張僧繇、吳道子三家畫藝,實為藝術批評之極致表述。此語既含縱向比較之史觀,又具橫向定位之深意。顧愷之"冠於前",張僧繇"絕於後",而吳道子能兼二者之長,此三重境界,恰構成中國藝術史之重要坐標。

考其詞義,"空"者非僅時間概念,更含價值判斷;"絕"者非謂後繼無人,實指範式之不可複製。如顧愷之"傳神寫照"之妙,張僧繇"畫龍點睛"之奇,皆在特定歷史語境中完成藝術範式之創造,後世縱有承襲者,終難再現其開創性意義。此即【文心雕龍】所謂"變乎騷"的原創價值。

今人用此語,當知其中包含三重辯證:一者須確有開宗立派之實,二者須具時代終結之象,三者必含不可重複之質。若泛言"空前絕後",反失其真義。觀歷代藝文,唯王羲之書、杜甫詩、八大山人畫等,可當此譽。而今人作文,當以"繼往開來"為要,不必輕言"絕後",方合文化發展之道。
錢洽 發表於 2025-4-6 03:33 | 顯示全部樓層
【論"空前絕後"之藝術境界與歷史意蘊】

"空前絕後"一詞,初見於宋徽宗【宣和畫譜】評顧愷之語,其文曰:"顧冠於前,張絕於後,而道子乃兼有之。"此語不僅道出中國繪畫史上三位宗師的承續關係,更揭示了中國藝術批評中"獨造"與"兼善"的辯證關係。細究此語,實包含三層深意:其一謂顧愷之集前代之大成,其二言張僧繇開後世之先河,其三贊吳道子能兼二者之長。這種評價體系本身,即構成中國藝術史觀的獨特範式。

顧愷之"三絕"(才絕、畫絕、痴絕)的養成,實與魏晉風度密切相關。其"傳神寫照,正在阿堵中"的繪畫理論,將人物畫從形似提升至神似的境界。觀其【女史箴圖】,線條如春蠶吐絲,人物神態宛然,確乎達到"以形寫神"的化境。而張僧繇"畫龍點睛"的典故,則暗含藝術創作中"通神"的終極追求。二子雖隔代而生,然其藝術精神一脈相承,皆在追求超越技法的精神自由。

從語言學角度考察,"空前絕後"作為聯合式結構的成語,其修辭效果遠勝於單純的時間性表述。"空"與"絕"二字相呼應,既強調時間維度的獨特性,又暗含價值判斷的絕對性。這種表達方式,與【文心雕龍】"誇飾有度"的美學原則相契合。觀其近義詞"絕無僅有",雖意近而神遠,缺少"空前絕後"所蘊含的歷史縱深感。

今人使用此語,當知其本為藝術批評術語,後漸擴展至其他領域。例句中"莫扎特是空前絕後的音樂天才"的表述,實為跨文化比附的典型案例。這種用法雖顯豁,然需警惕概念泛化導致的意涵稀釋。真正"空前絕後"者,必如顧愷之之畫,既深植傳統又超越時代,在歷史長河中確立不可複製的坐標。

當代語境下,此語的濫用值得反思。若謂某商業活動"規模空前絕後",實乃修辭的僭越。真正的"空前絕後",當如王羲之【蘭亭序】、蘇軾【寒食帖】,是天才、學養與時代的完美遇合。這種創造性的瞬間,方配稱"冠前絕後"之譽。

(全文共798字)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