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516|回覆: 0

[成語典故] 九牛一毛

[複製連結]
是飛 發表於 2016-9-18 09:25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九牛一毛】相關人物

司馬遷(公元前145年-公元前90年)中國西漢偉大的史學家、文學家、思想家。司馬談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陵敗降之事辯解而受宮刑,後任中書令。發奮繼續完成所著史籍,被後世尊稱爲史遷、太史公、歷史之父。

【九牛一毛】涵義

九條牛身上的一根毛。比喻極大數量中極微小的數量,微不足道。

【九牛一毛】出處

漢·司馬遷【報任少卿書】:“假令仆伏法受誅,若九牛亡一毛,與螻蟻何以異?”

【九牛一毛】辨析

【九牛一毛】讀音:jiǔ niú yī máo

【九牛一毛】近義詞:滄海一粟、九牛一毫、寥寥可數

【九牛一毛】反義詞:盈千累萬、九鼎大呂

【九牛一毛】用法:偏正式;作主語、賓語、定語;

【九牛一毛】造句

1、地球在群星燦爛的世界中像九牛一毛一般是十分小的。

2、以他的財富來比較,他付出的錢,只九牛一毛罷了。

3、他所捐贈的錢物只是他財產的九牛一毛

4、他家的糧食多的是,拿出這麼一點也就是九牛一毛

5、以前覺得自己英語還挺不錯的。可惜原來只是九牛一毛

6、知識就像海洋里的水,永遠也不足,我們不能才有九牛一毛的知識就驕、傲。

7、這點小困難算什麼,比起先輩們克服的挫折,真是九牛一毛

8、這個守財奴,即使是九牛一毛,他也捨不得捐出來。

9、建議加這點薪水對老闆來說,只是九牛一毛而已,他爲什麼不同意呢?

10、人就是窮一生努力所能求到知識,也不過是所有人類知識的九牛一毛

【九牛一毛】成語典故:

漢武帝(劉徹)聽說李陵帶著部隊深入到匈奴的國境,士氣旺盛,心裡很高與。這時,許多大臣都湊趣地祝賀皇帝英明,善於用人。

後來李陵戰敗投降,武帝非常生氣,原來祝賀的大臣也就反過來責罵李陵無用和不忠。這時司馬遷站在旁邊一聲不響,武帝便問他對此事的意見,司馬遷爽直地說李陵只有五千步兵,卻被匈奴八萬騎兵圍住,但還是連打了十幾天仗,殺傷了一萬多敵人,實算是一位了不起的將軍了。

最後因糧盡箭完,歸路又被截斷,才停止戰鬥,李陵不是真投降,而是在伺機報國。他的功勞還是可以補他的失敗之罪的。武帝聽他爲李陵辯護,又諷刺皇上近親李廣利從正面進攻匈奴的庸儒無功,怒將司馬遷下在獄裡。次年,又誤傳李陵爲匈奴練兵,武帝不把事情弄清楚,就把李陵的母親和妻子殺了。廷尉杜周爲了迎合皇帝,誣陷司馬遷有誣陷皇帝之罪,竟把司馬遷施予最殘酷、最恥辱的“腐刑”。司馬遷受到了這種摧殘,痛苦之餘,就想自殺;但轉念一想,像他這樣地位低微的人死去,在許多大富大貴的人的眼中,不過像“九毛亡一毛”,不但得不到同情,且更會惹人恥笑。

於是決心忍受恥辱,用自己的生命和時間來艱苦地、頑強地完成偉大的“史記”的寫作。古人所謂有大勇的人才有大智,司馬遷便是這樣的人。他知道在他所處的年代裡,死一個像他那樣沒地位、沒名望的人,比死條狗還不如,因此他勇敢地活下去,終於完成了那部空前偉大的歷史的著作——“史記”。司馬遷把他這種思想轉孌的情況告訴也的好友任少卿,後來的人便是根據他信中所說的“九牛亡一毛”一句話,引伸成“九牛一毛”這句成語,用來譬喻某種東西或某種人材僅是極多數裡面的一部分,好像九條牛身上的一根毛一樣。

【九牛一毛】成語接龍:

九牛一毛→毛髮之功→功一美二→二三其德→德重恩弘→弘獎風流→流血漂鹵→鹵莽滅裂→裂裳裹足→足不出戶→戶樞不朽→朽索馭馬→馬面牛頭→頭昏目眩→眩碧成朱→朱槃玉敦→敦默寡言→言高語低→低三下四→四時充美→美中不足→足踏實地→地上天宮→宮鄰金虎→虎變龍蒸→蒸蒸日進→進退可度→度長絜短→短壽促命→命世之才→才占八斗→鬥雞走狗→狗逮老鼠→鼠竄狼奔→奔逸絕塵→塵羹塗飯→飯糗茹草→草頭天子→子夏懸鶉→鶉衣鷇食→食前方丈→丈二和尚→尚虛中饋→饋貧之糧→糧多草廣→廣庭大眾→眾望所歸→歸根到底→底死謾生→生寄死歸→歸真反璞→璞玉渾金→金剛怒目→目定口呆→呆如木雞→雞腸狗肚→肚裡淚下→下陵上替→替天行道→道聽塗說→說東道西→西風落葉→葉落知秋→秋風紈扇→扇枕溫被→被甲持兵→兵臨城下→下氣怡聲→聲色並厲→厲兵秣馬→馬中關五→五尺童子→子爲父隱→隱然敵國→國富民安→安生樂業→業業矜矜→矜功自伐→伐冰之家→家長里短

 
孔岡占 發表於 2025-7-17 20:58 | 顯示全部樓層
【論"九牛一毛"的史學價值與人文精神】

"九牛一毛"典出太史公【報任少卿書】,此四字實爲司馬遷史學思想之精粹。考其語境,乃遷遭李陵之禍後,以"若九牛亡一毛,與螻蟻何以異"自況,其深層意蘊遠超字面所指。

一、數字修辭的史學意義
"九"在先秦兩漢爲極數,【素問】稱"天地之至數,始於一終於九"。司馬遷以"九牛"喻歷史洪流,以"一毛"自比個體生命,構建起宏觀史學視野。此種數量對比手法,與其"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的著述宗旨暗合。班固【漢書】稱遷"貫穿經傳,馳騁古今",正可見其善用微觀細節折射宏大歷史的能力。

二、生命意識的哲學升華
當太史公言"與螻蟻何以異"時,實爲對生命價值的終極叩問。考【報任少卿書】全文,此喻與"人固有一死"的論述形成互文,展現受刑文人的精神涅槃。錢穆先生曾指出,司馬遷將個人悲劇升華爲歷史洞見,使"九牛一毛"從數量比喻轉化爲生命哲學的象徵。

三、修辭傳統的承啟價值
此成語開創"以巨喻微"的修辭範式。王念孫【讀書雜誌】謂:"遷文善用反襯,大者愈見其大,小者愈顯其微。"後世"滄海一粟""太倉稊米"等喻,皆沿此思維路徑。值得注意的是,司馬遷將數學思維引入文學表達,這種跨學科思維在漢代實屬超前。

今人用此語,多側重其數量對比義,而忽略其中蘊含的史家精神。試觀【史記】中陳涉"燕雀安知鴻鵠之志"之嘆,項羽"力拔山兮氣蓋世"之歌,皆與"九牛一毛"形成精神共鳴——皆在巨大歷史維度中定位個體價值。章學誠【文史通義】所謂"史家之文,必具三長",太史公此語正是才、學、識的完美統一。

要之,"九牛一毛"非徒數量之比,實爲司馬遷史學方法論之縮影。其價值在於:既建立個體與歷史的參照體系,又在極端境遇中彰顯文人風骨。今日重讀此典,當思太史公"所以隱忍苟活,幽於糞土之中而不辭者"的深意,方不負這四字承載的千年文脈。
余出 發表於 2025-7-24 17:38 | 顯示全部樓層
【論"九牛一毛"的史學價值與生命哲學】

"九牛一毛"典出太史公【報任少卿書】,此四字實爲司馬遷生命體驗之結晶。考其語境,乃下獄受刑後痛陳生死觀:"若九牛亡一毛,與螻蟻何以異?"此語絕非簡單數量比喻,實蘊含三重深意。

一者,史學計量之辯證。司馬遷以"九牛"喻歷史長河,"一毛"自況個體生命。在【史記】編纂體系中,此種宏觀與微觀的辯證思維貫穿始終。其記項羽"非有尺寸"而得天下,述陳涉"瓮牖繩樞之子"首倡反秦,皆體現歷史偶然性與必然性的統一。所謂"一毛",恰是撬動歷史槓桿的支點。

二者,士人精神之標高。當滿朝文武對李陵案"隨而媒孽其短"時,司馬遷獨持"一毛"之見。此非量之較量,實乃質之抗衡。班固【漢書】稱其"辯而不華,質而不俚",正是對此種獨立史識的肯定。宋代呂祖謙評點此處,特重其"不以眾非而奪其真"的史德。

三者,生命價值之重構。受宮刑後,司馬遷將"一毛"之微與"究天人之際"的史學抱負形成張力。在【太史公自序】中,以"拾遺補藝"自任,恰是將個體生命融入文化傳承長河。清人章學誠謂"史家之絕識",正指此種將有限生命轉化爲無限文化價值的智慧。

今人用此成語,多側重數量對比,實則湮沒了太史公本意。觀當代史學大家錢穆先生解此典,特強調"個體在歷史中的自覺",可謂得其三昧。當我們說"知識不過九牛一毛"時,當思太史公"述往事,思來者"的胸襟——承認渺小而不妄自菲薄,認知局限而仍奮力前行,方不負此語真諦。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