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831|回復: 0

[成语典故] 火树银花

[複製鏈接]
已绑定手机
已实名认证
休竹客 發表於 2016-9-12 06:46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参与〖火树银花〗相关人物

唐睿宗 苏味道

〖火树银花〗怎么读:

huǒ shù yín huā

〖火树银花〗涵义

多用来形容张灯结彩或大放焰火的灿烂夜景。

〖火树银花〗出处

出自〖南齐书·礼志上·晋傅玄朝会赋〗

〖火树银花〗的近义词和反义词:

〖火树银花〗近义词:张灯结彩、灯火辉煌、灯火通明

〖火树银花〗反义词:漆黑一团、黑灯瞎火、昏天黑地

〖火树银花〗故事的主人公简介:

唐睿宗李旦(662年6月22日[1]  —716年7月13日),初名李旭轮,唐高宗李治第八子,武则天幼子,唐中宗李显同母弟

苏味道(648—705),唐代政治家、文学家。

〖火树银花〗造句

1、总之家家火树银花,人们说笑风声,颇是热闹。

2、海上升明月,火树银花夜上海!

3、除夕之夜,火树银花,举国欢腾。

4、位于市中心“金三角”的高耸楼群,夜幕降临,华灯初放,把整片高楼大厦勾勒点缀成火树银花,大发光彩。

5、元宵节的晚上,伴随着此起彼伏的鞭炮声,我来到了花灯展的现场,现场四处流光溢彩,满眼都是五彩缤纷的花灯,样式繁多,一派火树银花的景象。

6、春节的夜晚,到处是火树银花的景象。

7、火树银花奥运开幕式彩排绚丽烟火!

8、火树银花不夜天,全城人民沉浸在节日的欢乐中。

9、当霜雪覆盖时,又见“火树银花”奇观。

10、过春节时放的烟火十分漂亮,火树银花,令人目不暇接。

11、生命是一场华丽的烟火,我们不愿停在原地徘徊留恋,纵使头顶有漫天的火树银花。

12、元宵节一到,盐水烽炮威力四射,把当地点缀成一个火树银花的不夜城。

13、十一国庆,四海同欢,夜晚北京市容一片火树银花,煞是美丽。

14、就在印心七年后,有一次叁加打禅,某一天晚上就寝时,突然看到自己的智慧眼发出万丈光芒,满天星斗伴随着烟火般五彩缤纷的火树银花,一幕紧接着一幕的境界浮现在眼前,和经典上描述的一样,令人法喜充满,这些景象持续了整个晚上,弭补了七年来不足的内在体验。

15、第29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在北京隆重开幕,奥运焰火点亮北京夜空,真是“火树银花不夜天”。

16、圣诞欢乐小镇内矗立了一棵闪闪发亮的圣诞树,散发著温暖动人的节日气息,就是海港对岸的游人亦可远眺这片火树银花的盛况。

17、各大酒店无不以火树银花的布景招揽客人,儿童唱词班和圣诞音乐处处可闻。

〖火树银花〗历史典故经过:

睿宗是唐代君主中最会享乐的一位皇帝,虽然他只当了三年的皇帝,但不管什么佳节,他总要用很多的物力人力去铺张一番,供他的游玩。他每年逢正月元宵的夜晚,一定扎起二十丈高的灯树,点起五万多盏灯,号为火树。

后来诗人苏味道就拿这个做题目,写了一首诗,描绘它的情形。

他的元夕诗约道:“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游妓皆秾李,行歌尽落梅,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这首诗把当时热闹的情况,毫无隐瞒的描写出来,好像活跃在我们读者的眼前。

这句成语是形容灯火盛的地方,望上去好像是火树银花的样子。所以现在凡是繁盛的都市,或有盛大的集会在夜间举行,灯光灿烂,都用这句话去形容它。

书法自学 發表於 2025-5-16 22:08 | 顯示全部樓層
《火树银花考释与审美意蕴探微》

"火树银花"一典,实为华夏文明中极富美学张力的意象组合。其音读作"huǒ shù yín huā",四声平仄相间,韵律如珠玉落盘。考其本源,虽首见于《南齐书·礼志》所引晋傅玄《朝会赋》,然其美学价值之彰显,当以唐代为鼎盛。唐睿宗时期元宵灯会之盛况,苏味道《正月十五夜》"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之咏叹,遂使此语成为盛世气象的经典注脚。

从语义学角度析之,"火树"与"银花"构成精妙的通感修辞。火性热烈而树形静穆,银色清冷而花态绚烂,四字之中暗含阴阳相济、冷暖交融的哲学意境。此等造语之妙,远非"张灯结彩"等近义词可及,更与"漆黑一团"等反义词形成强烈美学反差。细究其物象组合,实脱胎于上古"烛龙衔耀"(《山海经》)与"琪树明霞"(《拾遗记》)的神话意象系统,经六朝骈文锤炼,至唐而成定型。

就文化象征而言,此语承载三重意蕴:其一为天人感应思想,以人工灯火摹拟星汉灿烂;其二为太平治世理想,李旦时期"金吾不禁夜"的盛况即其体现;其三含生命哲思,苏味道诗文中"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的时空流转,与"火树银花"的刹那辉煌形成永恒与瞬息的辩证。今人用此语形容奥运焰火、都市霓虹,恰是古典意象现代转型的典型案例。

至若造句艺术,当把握"瞬间永恒"的美学特质。诸例中"海上升明月"句得张若虚空明之境,"智慧眼发光芒"句具宗教超越性,而"圣诞树"之喻则稍失中土韵味。建议后学使用时可参酌李商隐"月色灯光满帝都"之句法,或晏殊"东风夜放花千树"之意境,方不失本真。

此语历千载而弥新,恰因其既涵容庙堂庆典的恢弘气度,又蕴藉文人观物的精微体悟,更寄托庶民对美好生活的永恒向往。今人运用时,当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方不负这一脉相承的文化基因。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