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516|回覆: 2

[成語典故] 庸人自擾

[複製連結]
買櫝還珠 發表於 2016-9-9 21:39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庸人自擾】相關人物

陸象先(665年——736年),唐朝宰相,尚書左丞陸元方之子。早年曆任揚州參軍、洛陽縣尉、監察御史、殿中侍御史、中書侍郎,並在太平公主的舉薦下擔任宰相。

【庸人自擾】涵義

自擾:自找麻煩。指本來沒事,自己找麻煩。

【庸人自擾】出處

【新唐書·陸象先傳】:“天下本無事,庸人擾之而煩耳。”

【庸人自擾】辨析

【庸人自擾】讀音:yōng rén zì rǎo

【庸人自擾】近義詞:杞人憂天

【庸人自擾】反義詞:智者不惑

【庸人自擾歇後語】: 天下本無事

【庸人自擾】用法:主謂式;作謂語、賓語;含貶義

【庸人自擾】造句

1、這樣做沒有什麼好處,何必庸人自擾

2、他們不會發生什麼事的,你何必庸人自擾,坐立難安呢?

3、這些謠言,要信了它,才真是庸人自擾呢!

4、但是萬幸的是,她接受了我的道歉,而且我向她保證兩個人不在一起的時候絕不想東想西,庸人自擾

5、這種庸人自擾的虛假辯疑,實際上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

6、事情本來就很簡單,是因為你庸人自擾地把它想複雜了。

7、這件事原本就是傳說而已,假如我們因此而自亂陣腳,那才叫庸人自擾呢!

8、我會告訴自己,不要再庸人自擾了。

9、我也有悲痛過,然而一想起你的事情,我就覺得我的那些所謂“痛苦”,其實是庸人自擾

10、彗星撞地球的機率很小,不必庸人自擾,自尋煩惱。

【庸人自擾】成語典故:

陸象先是唐朝一個很有氣量的人。

當時太平公主專權,宰相蕭至忠、岑義等大臣都投靠她,只有象先潔身自好,從不去巴結。先天二年,太平公主事發被殺,蕭至忠等被誅。受這件事牽連的人很多,象先暗中化解,救了許多人,那些人事後都不知道。

先天三年,象先出任劍南道按察使,一個司馬勸象先說:“希望明公採取些杖罰來樹立威名。要不然,恐怕沒人會聽我們的。”象先說:“當政的人講理就可以了,何必要講嚴刑呢?這不是寬厚人的所為。”

六年,象先出任蒲州刺史。吏民有罪了,大多開導教育一番,就放了。錄事對象先說:“明公您不鞭打他們,哪裏有威風!”象先說:“人情都差不多的,難道他們不明白我的話?如果要用刑,我看應該先從你開始。”錄事慚愧地退了下去。象先常常說:“天下本來無事,都是人自己給自己找麻煩,才將事情越弄越糟(庸人自擾)。如果在開始就能清醒這一點,事情就簡單多了。”

 
石良 發表於 2025-7-10 21:42 | 顯示全部樓層
【論"庸人自擾"的處世哲學與陸象先的治政智慧】

"天下本無事,庸人擾之而煩耳"一語,出自【新唐書·陸象先傳】,此八字真言道破了世間諸多紛擾的本質。陸象先作為唐代賢相,其言行不僅體現了個人的修養境界,更蘊含着深刻的處世哲學與政治智慧。

考"庸人自擾"之本義,"庸"者,【說文】釋為"用也",引申為平凡、尋常之意。庸人之擾,實為心智未明所致。陸象先在太平公主亂政之時獨善其身,在政爭酷烈之際保全善類,正是深諳"無為而治"的體現。其處理蒲州吏民之罪時"多曉諭遣之",非姑息養奸,而是洞悉"刑賞之本,在乎勸善懲惡"(【貞觀政要】)的治理要義。錄事主張立威於刑杖,恰是"庸人自擾"的典型表現。

此成語與"杞人憂天"雖同屬無謂憂慮,然有微殊。杞人之憂起於對未知的恐懼,屬認知局限;庸人之擾則源於對既有事物的過度干預,是行為失當。二者共同揭示了中華文化"過猶不及"的中道思想。陸象先所謂"當政者理即可",正合孔子"道之以德,齊之以禮"(【論語·為政】)的施政理念。

今人用此成語,多着眼於個人心性修養。觀陸象先生平,其不附權貴、寬厚待人的品格,恰是破解"自擾"的密鑰。當錄事質疑其威嚴不足時,他以"人情不遠"四字回應,彰顯出"君子不器"(【論語·為政】)的通達。這種以理服人、以德化民的執政風格,在當下社會仍具啟示意義。

當代社會信息過載,人們常因瑣事自困,恰如蘇軾【題西林壁】所言"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陸象先的智慧提醒我們:許多煩惱實為心障所致。若能以澄明之心觀照世事,以從容之態應對萬變,則天下之事,本不足擾。此乃"庸人自擾"這一古老成語給予現代人的深刻啟示。
張機及 發表於 2025-7-15 04:28 | 顯示全部樓層
【論"庸人自擾"的處世哲學與陸象先的治政智慧】

"天下本無事,庸人擾之而煩耳"一語,出自【新唐書·陸象先傳】,此八字真言道破千古人性弱點。陸象先(665-736)作為開元名相,其政治實踐恰為此語最佳註腳。本文將從訓詁學、政治哲學雙重維度,解析此成語的深層意蘊。

一、詞源考辨與語義流變
"庸人"本義指平凡之人,【說文】釋"庸"為"用也",段玉裁注引申為"平常"。在唐代語境中,"庸人"特指缺乏遠見卓識者。考【陸象先傳】原文,此語實為針對當時官場"妄生事端"風氣的批判。與"杞人憂天"相較,二者雖同屬無謂憂慮,但"庸人自擾"更強調主動製造麻煩的行為特徵,具有鮮明的實踐批判性。

二、陸象先的施政哲學
在劍南道按察使任上,司馬建議"杖罰立威",陸象先以"當政講理"回應,此乃對"庸人自擾"的政治否定。其蒲州治績尤具啟示:面對屬吏"無威不立"的質疑,反詰"人情不遠",體現儒家"道之以德"的治理智慧。【貞觀政要】載魏徵言"兼聽則明",陸氏則進一步主張"治道去其太甚",皆反對人為製造治理複雜度。

三、現代啟示三則
(一)認知層面:當區分必要憂慮與過度焦慮。如陸氏處理太平公主餘黨時"暗中化解",展現問題實質的精準把握。
(二)實踐層面:當代管理常陷入"制度崇拜",實則簡單管理最見功力。蘇軾【刑賞忠厚之至論】所言"立法貴嚴而責人貴寬",正與陸氏理念相通。
(三)心理層面:程顥【定性書】"廓然大公"之說,可為破除"自擾"心法。陸象先不隨波逐流的政治定力,根源在此。

結語:
"庸人自擾"之戒,非謂消極無為,而在強調"明道而省刑"的處世智慧。陸象先歷經武周、開元劇變而能全身濟物,恰證明此理。今人面對複雜世務,當記取:最高明的治理,往往呈現為"無為"的表象;最深刻的智慧,常表現為"簡單"的形態。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