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191|回復: 0

[成语典故] 画虎类犬

[複製鏈接]
已绑定手机
已实名认证
休竹客 發表於 2016-9-6 15:42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参与〖画虎类犬〗相关人物

马援  马严 马敦

〖画虎类犬〗怎么读:

huà hǔ lèi quǎn

〖画虎类犬〗涵义

比喻模仿的效果不好,弄得不伦不类。

〖画虎类犬〗出处

画虎类犬出自唐·刘知几〖史通·六家〗:“观其所述乃似〖孔子家语〗、临川〖世说〗,可谓画虎不成反类犬也。”

〖画虎类犬〗的近义词和反义词:

画虎类犬的近义词〗东施效颦、不伦不类、画虎不成

画虎类犬的反义词〗神肖酷似、刻鹄类鹜

〖画虎类犬〗故事的主人公简介:

马援(前14年-49年),字文渊。西汉末至东汉初年著名军事家,东汉开国功臣之一。

〖画虎类犬〗造句

1、平时不用功,现在画虎类犬,后悔了吧?

2、你若叫一个一穷二白的人扮富人,只会画虎类犬。

3、毫无创意、画虎类犬的筛选弟子方式。

4、这本来也没什么,既然有人能画虎类犬,那么他充充假斯文也不算错.

5、东施效颦爱漂亮的妹妹更是穿上调整型内衣愚公移山,画虎类犬地打扮的艳光四射,趾高气昂地穿上新买的高跟鞋。

6、要想学到人家的好处,必须仔细研究、揣摩,好的极力学习,不好的情愿割爱,免得闹出东施效颦,画虎类犬的笑话来。

7、你用模仿范例文章的方式,来教导学生作文,难免屋下架屋,画虎类犬。

8、哪怕生搬硬套那些大家族乃至皇族的治理模式,也不过是画虎类犬而已。

〖画虎类犬〗历史典故经过:

马援,字文渊,东汉名将,被封为“伏波将军”。马援有两个侄子,一个叫马严,一个叫马敦。他们俩平常喜欢议论他人的是非,因此,马援对他们很是担忧,于是写了一封信给他们。这封信的内容是:“我一生痛恨议论他人的长短,希望你们听到有人议论别人的过失,能够像听到议论自己父母那样,只可听,不可参与议论。我希望你们向龙伯高学习,他是一个厚道、谨慎、节俭、恭谦的人,他虽然职位不高,但我很尊敬他,希望你们仿效他。而那位杜季良是个侠肝义胆的人,能够与人同甘共苦,无论人的好坏他都能与他们交朋友,我虽然也尊敬他,但我不希望你们仿效他。如果你们向龙伯高学习,即使学不成,还尚且能成为一个谨慎之人,就像是刻一只天鹅不成,尚可成为一只鸭子(刻鹄类鹜);如果你们向杜季良学而学不成,就会成为一个轻浮浪荡者,这就好比画一只虎画不像,却画成一只狗了(画虎类犬)。”

马援是东汉初年的一位名将,由于屡立战功,被封为伏波将军。据说,马援不但在军事上有一套办法,在文化修养上也相当有水平,是名儒将。马援的哥哥有两个儿子,一个叫马严,一个叫马敦,从小便是由马援管教长大的。后来马援长期在外地带兵,不常回到京城。有一天,有人从京城给他捎信说:"您这两个侄子现在长大了,很不成器,不学无术。他们仗着家里有地位,在社会上结交了各种各样的人,毫不检点,整天在京城里闲逛。"马援听后,心里很着急。他心想:年轻人如何修身立业,是很重要的一步。于是,他立即给他这两个侄子写了一封信,告诫这两个侄子应该如何做人。这封信叫〖诫兄子严、敦书〗,信的文笔和意思都很好,成为古文的名篇,还被收入了〖古文观止〗。

马援在信里说:"听说你们俩已长大成人,结交了一些社会上的朋友;但是,交朋友一定要注意呀。比如龙伯高这个人,他为人忠厚,勤俭、廉政,而且讲信义,他在做人上有很多优点,我对他非常尊敬。像他这样的人,你们弟兄俩应该多接近。但是我听说你们和龙伯高交往不多,却与杜季良交往密切。杜季良这个人,我也很赞赏他。听说他广交天下豪杰,好人坏人都可以跟他交朋友。我还听说他很讲义气,正因为这样,听说在他父亲死的时候,许多人都来出席丧礼。不过,我认为你们应该少跟杜季良这样的人交往,多跟龙伯高那样的人交往。为什么呢?因为从整体修养来说,龙伯高是一个贤德的人。如果你们学龙伯高学得不好,起码学成一个循规蹈矩的人,就好比想要画一只大鹏鸟,即使画得不好的话,起码可以画得像一只野鸭子,不失爽朗之气;但是如果你们经常跟杜季良这样的人交往,他身上有优点也有缺点,你们如果学他,又没有好好学到人家的优点,只学到缺点,就会变成轻浮的人,就像画老虎,画得不像就像狗了。这分别就是'刻鹄不成尚类鹜'和'画虎不成反类犬'的道理。" "画虎类犬"这条成语在今天的意思,是比喻模仿的效果不好,反而弄得不伦不类。

自古以来,不同民族、国家之间战争不断,战争中彼此互相取长补短、互相借鉴学习也是本能的生存之道,但是,同样是借鉴、学习,有的国家、民族就能在借鉴、吸收中得到升华,最后战胜乃至消灭自己向之学习的对手,而有的国家、民族则画虎类犬,或者没有决定意义地、质量性地提高,自己本身也别扭,有的甚至是邯郸学步,不但没有学到别人的长处,反而丢了自己的根本,最后自己解除了自己的 武装,被敌人灭起来更得心应手。

叶住秒 發表於 2025-4-25 01:48 | 顯示全部樓層
《论"画虎类犬"的训诫智慧与处世哲学》

"画虎类犬"一典出自《后汉书·马援传》,伏波将军马援诫侄书云:"效伯高不得,犹为谨敕之士,所谓刻鹄不成尚类鹜者也;效季良不得,陷为天下轻薄子,所谓画虎不成反类狗者也。"此语虽简,却蕴含深刻的处世智慧与教育哲学。

考其本义,"画虎类犬"与"刻鹄类鹜"形成鲜明对比。马援以绘画为喻,揭示模仿的两种境界:前者强调目标过高而力有不逮,终致不伦不类;后者则体现务实渐进,虽未达至境,犹得其次。这种二元对立的训诫方式,实承《论语》"取乎其上,得乎其中"之教,又暗合《老子》"知止不殆"的处世智慧。

细究马援的训诫逻辑,其核心在于"度"的把握。龙伯高"敦厚周慎,谦约节俭",其德行具有可模仿性;杜季良"豪侠好义,忧人之忧",其气度却需相应资质。这种区分体现了儒家"因材施教"的思想,《礼记·学记》所谓"不陵节而施",正是此理。马援深谙教育心理学,知道超越阶段的模仿往往适得其反。

从历史语境看,此训具有特殊意义。东汉初年,士人竞相效仿豪侠之风,马援敏锐指出这种社会风气的危险性。他将"画虎类犬"与"天下轻薄子"相联系,实则是批评当时浮躁的士风。这种批评与扬雄《法言》中"羊质虎皮"之喻异曲同工,都指向道德实践中的形式主义弊端。

今人运用此典,多侧重其"模仿失真"的表层含义,而忽略其深层教育智慧。马援训侄的本质,是强调道德修养必须量力而行、循序渐进。如《中庸》所言"君子素其位而行",真正的修养应当建立在对自身条件的清醒认知基础上。那些"画虎类犬"的失败案例,往往源于对"虎"的本质缺乏理解,仅得其皮毛。

当代社会中的"画虎类犬"现象,常见于盲目追求形式而忽视实质的领域。无论是教育中的机械模仿,还是文化传承中的表面文章,都是对这一古训的违背。马援的智慧提醒我们:任何学习与模仿,都必须建立在对自身条件与目标本质的双重认知之上。

此典故历久弥新,因其揭示了人类认知与实践的永恒矛盾。真正的智慧不在于否定模仿,而在于懂得"刻鹄"与"画虎"的区别,明白何种目标值得追求,何种方式适合自己。这或许就是马援训侄留给后世最宝贵的启示。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