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571|回復: 1

[文化觀點] 首都经贸大学教授中国思想界将迎来一个综合的时代

[複製鏈接]
无端 發表於 2016-4-26 14:22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自20世纪初期开始,中国思想界就迈入了一个新的诸子百家时代。传统的儒家经典从意识形态的高位上跌落下来,成为学术研究的基础文献或原始资料。在此背景下兴起的新儒家,虽然也是一种重要的学术思潮,但是,其地位已经恢复到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前的春秋战国时代的儒家。在新儒家兴起的同时,新法家也成为一种重要的社会思潮。后来,新墨家、新道家,都有人倡导。先秦时期的儒家、法家、墨家、道家,纷纷以新的姿态重新在20世纪的中国思想界登场。

首都经贸大学教授中国思想界将迎来一个综合的时代

首都经贸大学教授中国思想界将迎来一个综合的时代

先秦诸子百家图

用诸子百家来描述当代中国的思想界,并不过分

当然,20世纪的中国思想界毕竟不同于先秦时期,因为,从西方传来的思潮吸引了更多人的心智,占据了更加主流的地位。自由主义、国家主义甚至无政府主义等等,各有其影响的范围,分别满足了不同群体的思想期待。1949年以后,马克思主义在全国范围内取得了支配地位,成为国家的主流意识形态。但是,随着上世纪80年代以来的思想解放与改革开放,在马克思主义作为思想主旋律的背景下,各种传统思想、外来思想进一步活跃起来。来自西方的自由主义、来自传统的新儒家思想,甚至产生了比20世纪初期更广泛、更深入的影响。在马克思主义、自由主义、新儒家之外,其他形形色色的思潮日趋多元化。用诸子百家来描述当代中国的思想界,并不过分。

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思想界的未来走势如何?回答是:中国思想界将迎来一个新的时代,那就是综合的时代。这是一个不可逆转的思想趋势。在即将到来的综合时代里,传统的思想、外来的思想,都会以当代中国的实际情况、现实格局为基础,进行全面的、深度的融合,最终形成的一种兼容的、兼收并蓄的新思想。

历史上有两次典型的思想综合

这样的思想现象在中国历史上已经出现过。先秦时期的诸子百家提出了各种各样的思想。那些相互争执的思想在汉代进行了高度的综合。〖淮南子〗〖春秋繁露〗之类的著作,就是思想综合的学术产物与学术结晶。自汉代以后,从国家的主导思想来看,没有纯粹的儒家,也没有纯粹的法家,也没有纯粹的道家。先秦时代的诸子百家虽然都统领在儒家的旗帜下。但是,儒家只是一个旗号。在儒家这个旗号之下,包涵了先秦时代的各种主流思想。在宋明时期的儒家思想中,佛家的痕迹也是相当明显的。

从儒家的立场来看,当然可以为董仲舒贴上汉儒的标签,但就整个中国思想史来看,董仲舒其实是吸纳百家,并予以体系化处理的思想综合家。如董仲舒讲的阴阳五行是典型的阴阳家思想,他讲的孝弟力田是典型的墨家思想。〖春秋繁露〗就是董仲舒将诸子百家进行高度综合,并进行体系化编排的结果。在中国文明史上,由〖春秋繁露〗所承载的思想,为西汉以后一千年的中国文明秩序提供了理据,在一千年左右的时间里,充当了中国的文明秩序原理。

由朱熹代表的程朱理学,是中国思想第二次体系化的结晶。中国思想第二次体系化的核心,是把中国固有思想与印度传来的佛教思想进行融会贯通。在中国文明史上,由程朱理学所承载的思想,为南宋以后将近八百年的中国文明秩序提供了理据,在八百年左右的时间里,充当了中国的文明秩序原理。

历朝历代为了合法性的需要,把董仲舒、朱熹称为儒家,只是一种技术性的处理。实际上,他们都不是纯粹的儒家。董仲舒、朱熹在中国思想史上的功绩,主要是作为思想综合家的功绩。他们把各家各派、各种各样的思想冶于一炉,并进行体系化的处理、编排,这就使得他们的思想体系具有足够的包容性、适应性,能够有效地反映各种各样的诉求,因而能够长久地居于支配地位。

不妥协、不融合的思想姿态将很难适应这个即将到来的综合时代

当代中国也是这样。在经历了一百多年的思想斗争、思想划界之后,将会出现一个以综合、融和为指向的思想生态。不妥协、不屈服、不融合的思想姿态将很难适应这个即将到来的综合时代。各种教条的、僵硬的、原教旨主义的思想,都很难获得生长发展的空间。只有兼容性较强的、善于吸收其他思想的思想,才能茁壮成长,才能在未来的思想市场上占据更大的份额。处于指导地位的马克思主义思想具有时代性、实践性和开放性,需要一如既往地以包容、吸纳、接收的态度对待其他思想,吸收其所包含的有价值的成分或因子。

一个国家,如果没有一个受到普遍认同的主导思想,就意味着这个国家的思想领域还处于割据状态。要走出割据状态,就需要一种主导性的思想受到普遍认同。在当今这个时代,思想要获得普遍认同,只有依靠思想本身的包容能力、创新能力和引领能力,只有扩大思想本身的宽度、深度、包容度,只有提升思想本身的感召力,思想才能得到认同。而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正好具备这种能力。居于主导地位的马克思主义思想,在时代化、大众化中必然要自觉回应思想界即将出现的综合时代。

冯夕底 發表於 2025-4-6 17:58 | 顯示全部樓層
《论中国思想界的综合时代:历史脉络与当代启示》

首都经贸大学教授提出的"中国思想界将迎来综合时代"的论断,实为洞见。纵观中国思想发展史,综合创新实为思想演进的内在规律。汉代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表象下,实则是以儒家为框架,对阴阳家、法家等思想的系统整合;宋明理学在坚持儒家本位的同时,充分吸收了佛道二家的思维方法,形成"理一分殊"的哲学体系。这种"综罗百代"的思想传统,恰是中华文明保持连续性的重要机制。

当代思想界的多元格局与先秦时期确有形式相似性,但存在本质差异。新儒家、新法家等思潮的复兴,并非简单的历史重复,而是在现代化语境下的创造性转化。徐复观、牟宗三等人的新儒学建构,已突破传统心性之学的藩篱,吸纳了康德哲学等西方思想资源;当代法治思想既继承"缘法而治"的传统,又融合了现代权利观念。这种综合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其基础不再是"六经注我"的经学传统,而是在全球视野下的跨文明对话。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本身就是思想综合的典范。从毛泽东的"实事求是"到邓小平的"解放思想",再到新时代的"两个结合"理论,中国共产党始终在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机结合。这种结合不是机械拼凑,而是如朱熹所言"理同而气合"的创造性融合。实践表明,只有通过这种深度综合,外来理论才能在中国土壤生根发芽。

未来思想综合将呈现三大趋势:其一,方法论上将突破"体用之争"的二元思维,形成结构性融合;其二,内容上将更注重挖掘传统思想的现代价值,如"天下观"对全球治理的启示;其三,形式上将从学术层面的整合转向实践层面的创新。这种综合不是折衷调和,而是如张岱年先生所说的"创造的综合",即在消化吸收基础上的理论新建构。

思想综合时代的到来,要求我们以更开放的胸襟看待各种思想资源。正如钱穆先生所言:"惟能综合,乃能创新。"在保持文化主体性的同时,积极吸收人类文明优秀成果,方能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思想体系。这既是历史经验的启示,更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
火焰之歌 發表於 2025-5-29 13:23 | 顯示全部樓層
《论中国思想史的综合传统与当代学术之走向》

首都经贸大学某教授提出的"中国思想界将迎来综合时代"之论断,实为深具历史洞见的学术判断。余以为此论不仅准确把握了中国思想发展的内在规律,更揭示了当代学术建构的必然路径。今试从思想史维度申论之。

稽考中国学术传统,综合实为思想演进之常态。汉代学术之集大成,非如表面所见"独尊儒术",实乃以儒家为体,综摄法家之制度、道家之智慧、阴阳家之宇宙观。董仲舒倡"天人三策",其学说已非纯粹孔孟之教,而是融会黄老刑名之术的创造性转化。司马谈《论六家要旨》明言"天下一致而百虑,同归而殊途",正揭示了中国思想"和而不同"的综合特质。至宋明理学,表面拒斥佛老,实则吸纳华严理事无碍、禅宗心性之说,形成"理一分殊"的新儒学体系。王阳明"心即理"说,更是儒释道三家精义的结晶。

当代思想界呈现的多元格局,实为晚清"中西体用"之争的延续与发展。新儒家诸贤如熊十力、牟宗三诸先生,其学说已非简单复古,而是以康德哲学解构儒家心性论;新法家思潮对法治的强调,实融合了传统"刑名"之学与西方宪政精神;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更是中西思想深度对话的典范。这种"旧学商量加邃密,新知培养转深沉"的学术态势,恰是综合时代来临的前兆。

未来中国思想之建构,当遵循"返本开新"之道。所谓返本,非泥古不化,而是深入传统思想之肌理;所谓开新,非全盘西化,而是以开放胸襟吸纳人类文明精华。具体而言,应在三个层面展开综合:其一,古今综合,使传统思想资源与现代性问题意识相互激发;其二,中西综合,在文明对话中实现理论创新;其三,科际综合,打破文史哲的学科壁垒,形成整体性的中国学术话语。此非简单的折衷调和,而是经由创造性转化,形成具有主体性的新思想体系。

钱穆先生曾言:"惟知之深,故爱之切。"当代中国学人当以深切的文化自觉,在多元思想激荡中保持主体意识,既不固步自封,亦不随波逐流。综合时代的真义,在于通过思想的融会贯通,最终形成既有民族特色又具普遍意义的价值体系。此乃中国思想自我更新的必由之路,亦为中华文明对人类思想发展的可能贡献。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歲次乙巳癸未月癸巳日|黃帝4722年六月廿九日午時| 2025/7/23/週三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