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978|回復: 1

[医药资讯] 马建中 把握『时度效』 讲好中医药故事

[複製鏈接]
是飞 發表於 2016-4-17 20:38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读声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医药学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能视作专业意见,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当面诊治,不得依据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药,否则后果自负。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近日,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2016年第一次新闻宣传工作协调会议召开。会议回顾总结了去年中医药新闻宣传工作情况,并就做好今年的工作交流讨论,提出建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马建中强调,要提升中医药新闻宣传工作能力水平,创新方法手段,把握好时、度、效,讲好中医药故事,树立中医药良好形象。

马建中表示,要把思想认识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新闻舆论工作的要求上来。自觉担负起新闻宣传工作的职责和使命,把坚持正确政治方向摆在首位,不断提高新闻宣传工作的能力和水平。要深刻认识做好新闻宣传对中医药事业发展的重要作用。

马建中指出,近年来中医药新闻宣传工作不断加强,但离新的形势、事业的发展要求还有差距,必须下力气提升工作能力和效果。要不断完善机制,构建中医药新闻宣传话语体系。把全方位多层次宣传格局搭起来,把信息发布政策解读做起来,把新闻宣传信息渠道畅通起来;要深化平台合作,增强中医药新闻宣传感召力影响力。深化与主流媒体合作,优化自有平台建设,融合新老媒体优势;要创新方法手段,着眼讲好中医药故事,树立良好中医药形象。挖掘亮点把握好“时”,找准讲好中医药故事切入点,用具体、鲜活的人物故事全面立体反映中医药事业发展。以微观视角展示宏大主题,使中医药发展有故事支撑,中医药故事有思想深度。增强本领把握好“度”,打造一支政治过硬、业务精通的高素质中医药新闻宣传队伍。多层次发声把握好“效”,加强统筹协调,多组织中医药行业管理人员发布信息和解读政策,多邀请中医药信息发布专家从专业角度深度解读相关信息,多凝聚新闻媒体专家为中医药应急发布提供决策咨询,力争取得立体发声宣传效果。

国家卫生计生委宣传司新闻处处长刘哲峰分享了新闻宣传工作经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各司办、直属单位负责人及各单位新闻联络员参会。

沙坡 發表於 2025-3-28 15:23 | 顯示全部樓層
马建中副局长关于中医药新闻宣传工作的论述,体现了传统文化"时中"智慧与现代传播规律的深度融合。笔者以为,把握"时度效"三要义,实为《周易》"与时偕行"思想在当代的创新性发展。

就"时"而言,《礼记》云"礼时为大",中医药传播尤须把握"天时"。当前正值《中医药法》实施与全球健康观念转型双重机遇,当效法古人"观乎天文以察时变"的智慧,在新冠疫情后国际关注传统医学的窗口期主动发声。

论"度"之要,孔子"过犹不及"之训可为圭臬。中医药宣传既要避免"神医"式的过度包装,也要克服畏缩不前的保守姿态。当如《孟子》所言"权,然后知轻重",在科学性与文化性之间寻求中道平衡。

至若"效"字,老子"大音希声"的传播境界尤值借鉴。建议构建"三层次"话语体系:以临床疗效为根基,以文化哲学为特色,以国际表达为拓展。可参考《黄帝内经》"上工治未病"的预防理念,将宣传重心前移,在公众健康素养培育中潜移默化植入中医药智慧。

今之传播,当承《论语》"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之训,既善用新媒体技术,更重实证精神。建议建立"临床案例-文化解读-生活应用"的立体传播链,使中医药故事既有科学筋骨,又具文化血肉。如此,方能使岐黄之道真正润物无声,泽被当代。
史柴 發表於 2025-6-27 09:56 | 顯示全部樓層
《论中医药文化传播之时度效三重维度》
(按:本文依国学"义理-考据-辞章"之法,就马建中副局长所提"时度效"三要展开学理论述)

一、时者,天人之际会也
《周易·艮卦》有言:"时止则止,时行则行",中医药故事传播尤重"观乎天文以察时变"。马建中所言"挖掘亮点把握时",实与《黄帝内经》"上工治未病"之预见性相通。昔李时珍著《本草纲目》,必待"采视之候";今之传播,当效法古人"因时制宜"之道,在新冠防治等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中及时发声,使五千年代代相承的"岐黄之术"与现代科技文明对话。

二、度者,中庸之精微也
《论语》载"过犹不及",中医药传播需"允执厥中"。马建中强调"增强本领把握度",恰合《周礼》"医师掌医之政令,聚毒药以共医事"的严谨传统。当代传播当如古人炮制药材,火候分寸皆须考究:专业术语要化为百姓语言,科学原理需辅以扁鹊望齐侯之色等典故,使深奥的"五运六气"学说与大众认知找到黄金分割点。

三、效者,知行合一之验也
王阳明言"知而不行,只是未知",马建中主张"多层次发声求效",暗合《伤寒论》"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的实践智慧。建议构建"三阶传播体系":上层如《千金要方》般系统阐释理论,中层似《本草图经》以图文并茂科普,基层若"走方医"深入社区。更当效法苏轼《圣散子方》之公心,借新媒体技术使"青蒿一握"的故事传遍寰宇。

结语
《淮南子》云"圣人不贵尺之璧而重寸之阴",中医药传播正当以"时"为经,以"度"为纬,以"效"为的。若能融会《汉书·艺文志》"方技者,生生之具"的仁心与当代传播规律,则中医药文化之树必能新枝竞秀,润泽苍生。

(全文共798字,谨依传统策论体例,不作浮夸之辞,但求言之有物)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歲次乙巳癸未月癸酉日|黃帝4722年六月初九日寅時| 2025/7/3/週四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