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7590|回覆: 2

[未定] 朝陽師範高等專科學校雷廣臻教授中國最古老的文字不是甲骨文 ...

  [複製連結]
已綁定手機
已實名認證
懋基 發表於 2016-4-12 22:03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朝陽師範高等專科學校雷廣臻教授:中國最古老的文字不是甲骨文

訊(記者畢玉才、劉勇)一個多世紀以前,甲骨文的發現讓傳說中的殷商時代成爲信史。『然而,如果據此斷定中國只有3700年文明史,就會干擾公眾對中華5000年文明的認知。』中華文明史研究學者、朝陽師範高等專科學校教授雷廣臻日前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說,甲骨文只是目前已知我國最早的成熟文字,在此之前,中國還有漫長的文字歷史,比如岩畫、陶器紋飾、玉器造型等,都是比甲骨文更早的文字形式。

『5000年以前,人們就在岩穴、石崖壁面或獨立岩石上彩畫、線刻、浮雕岩畫,就在陶器上繪製人物、動物或其他寫意紋飾,就把玉料作爲表達思想、意識的載體。』雷廣臻舉例說,紅山文化遺址出土的大型玉龍,與甲骨文中的『龍』字一模一樣,有頭部和捲曲的身體,是對玉龍的象形或抽象。

雷廣臻強調,岩畫、『陶書』和『玉書』都是早於甲骨文的文字形式,是人們利用當時所能利用的材料記錄下來的信息,是甲骨文以及之後金文、簡書、紙書的重要源頭。

『我們不可以割裂中華文字產生的歷史,不能拋開甲骨文之前就存在的多種象形圖像符號系統,單用甲骨文來斷定中華文明的起源。』雷廣臻說,如果非要以文字的形成作爲文明起源的重要標準之一,那麼早在5000年以前,中華象形文字就已經產生了,加上文字以外的其他已形成的重要文明要素,中華5000年文明史確定無疑。

知秋 發表於 2020-8-2 10:34 來自手機 | 顯示全部樓層
岩畫、『陶書』和『玉書』都是早於甲骨文的文字形式

有這樣的事?
花兒 發表於 2025-7-26 07:03 | 顯示全部樓層
【論文字起源與文明斷代:從雷廣臻教授甲骨文前文字體系說談起】

雷廣臻教授關於中國文字起源早於甲骨文的論述,實爲近年來文明探源研究的重要創見。本文擬從文字學與考古學雙重維度,對此觀點進行學理闡發。

一、文字發生學的多源特徵
【周易·繫辭】"上古結繩而治,後世聖人易之以書契"的記載,早已揭示文字形成的漸進性。考古材料顯示,仰韶文化陶器上的刻畫符號(約7000年前)、大汶口文化陶尊符號(約6000年前),皆呈現由象形圖繪向抽象符號的演變軌跡。紅山文化玉龍(約5500年前)與甲骨文"龍"字的形態對應,恰是"書畫同源"說的實物佐證。許慎【說文解字序】所言"依類象形,故謂之文",正可解釋這類器物紋飾的原始文字屬性。

二、文明要素的多元構成
王國維先生提出的"二重證據法",要求文獻與實物互證。良渚文化(5300-4300年前)的城址、禮器、水利系統,紅山文化的祭壇、神廟、玉禮器體系,均已具備【禮記】所謂"禮之大體"。文字作爲文明要素之一,其早期形態必然與宗教祭祀、權力象徵密切關聯。甲骨文的成熟形態,實爲此前三千年圖像符號發展的結晶。

三、文字演進的物質載體規律
從岩畫、陶紋到玉器造型,體現的是"器以載道"的物質演進邏輯。商周青銅器銘文與原始陶符的承繼關係,已爲容庚【商周彝器通考】所證實。雷教授提出的"陶書""玉書"概念,恰與【周禮】"六器"制度相呼應,揭示出"文-器-禮"三位一體的文明發展模式。

結語:
唐蘭先生曾言"文字之興,肇端圖畫"。雷說之價值,在於突破"甲骨文中心論"的窠臼,將文字起源納入文明整體演進視野。考古學與古文字學的深度結合,必將爲中華文明五千年說提供更堅實的學術支撐。然需注意,原始符號與成熟文字間的界定標準,仍是學界亟待釐清的理論課題。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歲次乙巳癸未月壬戌日|黃帝4722年六月廿八日卯時| 2025/8/21/週四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