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8619|回覆: 0

[大成拳(意拳)] 大成拳實戰入門——技擊樁+技擊意念

[複製鏈接]
張啟功 發表於 2015-12-20 12:19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作為當代一種實戰拳法,一直受到愛好者特別是青年武術愛好者的喜愛。多年來,筆者因為協助師傅王建民先生創辦山東省德州市大成拳研究會,同時推廣大成拳法,所以,經常接到一些求學者的來信來電,諮詢各類問題,其中提出最多的要算是入門的途徑。由於我經常得到師伯趙禎永先生的指教和師傅王建民先生的口傳心授,並經過多年的潛心實戰訓練,對這一問題有一些心得,現公布出來,不當之處,請各界師友指正。

眾所周知,實戰技擊性是武術的精髓所在。在中國武林界,除去少數已經向養生或表演方向轉化的派別之外,絕大多數武術門派都非常重視錘鍊自己的技擊性,不斷地發展完善獲取技擊能力的途徑和方法。大成拳作為實戰拳法,有自己一整套科學實用的實戰訓練方法,其中入門之法是技擊樁加技擊意念。

技擊樁是身形的訓練,技擊意念是神意的訓練,有形無意為空形,有意無形為虛意,但二者結合起來,卻能夠形成強大的催化力,使練者體內產生出功力、抗重擊力、快速反應能力等一系列實戰所需的技擊能力。

大成拳技擊樁約有二十多種,入門階段只需站兩個,一為矛盾樁,一為托嬰樁。其它樁法待入門後再行選練。

矛盾樁練法如下:立正站好,抬左腳向左前方進半步,兩腳站成稍息姿勢,右腳落實,左腳跟虛起,兩腿負重之比為前三後七。右膝彎曲,臀部後坐,大腿微向內裹。左腿膝蓋處前頂上提。兩手上抬,環抱胸前,左手抬至與肩平齊,五指指向右方,掌心距胸口約三至四拳。右手低於左手,五指指向前下方,掌心距肋部二至三拳。十指自然撐開,肩撐肘橫,兩眼順左手腕上方向遠處視(此為左式,右式須改變方向,站法相同)。

托嬰樁練法如下:下肢姿勢與矛盾樁相同,兩手上抬,抬至肩頭高度,兩手十指撐開,指向前方,掌心相對,兩掌之間約有一頭寬度,左手略高,右手略低,曲肘環抱,兩眼順左手所指向遠方視(此為左式,右式須改變方向,站法相同)。

以上是矛盾樁與托嬰樁的樁法姿勢,再配合相應的技擊意念就可以使體內鍛造出我們在實戰活動中所需要的技擊能力。

大成拳技擊意念分為兩類,一類是局部技擊意念,一類是整體技擊意念。

局部技擊意念有兩大作用:一是幫助我們在站樁時調整身體各局部位置,使之處於最為合理的狀態。比如說站樁時有『下頦微收』的要求,那麼微收到什麼程度算是合適的呢?我們告訴你一個意念活動——下頦處仿佛輕輕夾着一個小乒乓球,這樣,你就會很容易感知到下頦的合理狀態;二是改善身體局部功能,增長力量(指功力)。比如說站樁時有『十指縫中各夾一支香煙』的意念活動,練一段時間後,你會覺得手指的力量加大,單指擊人會讓人有鐵棍觸體的感覺。

站樁的局部意念分為以下各種:

頭:頭頂有『頂』和『懸』兩種意念。頂,即假想頭頂有一紙片,不可因頭頂偏斜而使其掉落。這一意念可以保持身體中正不偏。懸,是假想頭頂上方有細繩垂下,系住頭頂百會穴,整個身體如同秤砣懸掛。這一意念可以使身體變得輕盈靈活。

目:目視遠方,『神射虛空處』。這一意念可以鍛煉神經,使目光逐漸變得具有威懾力。

耳:『斂神聽微雨』、『調息聽靜噓』與『勒馬聽風』皆為兩耳的意念活動。這一意念可以鍛煉神經,提高兩耳的敏銳程度。

口齒:口微閉合,上下齒輕扣,有『齒欲斷筋』之意。這一意念可以鍛煉牙齒,使之堅固。

舌:舌尖微卷,接觸上頜,有似頂非頂之意。

頂:項宜豎,項豎以保持頭部正直。

下頦:下頦微收,咽喉處如夾一小乒乓球,不可用力,也不可放鬆使之掉落。下頦微收避免了頭向後仰,使頭處於有利於技擊的合理位置。

胸背:胸含而背拔,即胸部微收而背部後貼,背如依靠在大樹之上。這一意念可使上身的力量圓整,根節(足部)力量順利到達梢節(兩手)。

肩:肩要松,動轉靈活如車輪。兩臂是否有力,皆繫於肩,肩松後兩臂方能活動自如。

腋:腋部空虛如能容球,或有彈簧支撐。此種意念可使兩臂撐抱到位,增加兩臂的彈性。

肘:兩肘應有外撐之意,其意如站在一條比肩稍寬的胡同裡面,兩肘向兩側平撐卻被兩邊牆面稍稍抵住,體會兩邊牆體對兩肘的阻力。

腕:筋伸腕挺,腕部外突,有撐頂之意。

手:十指自然撐開,指縫中仿佛各夾一支香煙,既不要用力將它們夾扁,也不要太松使它們掉落。

腹:『小腹應常圓,腹間微含蓄』。小腹常圓指的是氣松於腹,腹間含蓄指的是腹部略向後貼,以保證腰部力量的上達。

腰:腰背意如弓背,具體做時上身稍稍前傾(注意『稍稍』二字,決不可過,否則會造成前傾失重),如此方能達到意力上通,由腳而腿而腰形於手指。最忌上身後仰,上身後仰會使腰部意力斷開,無法形成上下一致的整體合力。

胯:胯須下坐,如坐於高台之上。這一意念可以減少腿部承受力,促進全身放鬆。

膝:膝彎處微曲,膝蓋有前頂之意。這一意念可以鍛煉全身使之始終處於進擊狀態。

足:前腳掌着地,腳趾有扒地之意,後腳跟虛起如踩着一隻硬殼蟲,既不要將它踩死,又不要鬆開讓它跑掉。

毛髮:全身毛髮皆有直豎之意,所謂『毛髮直豎意如戟』。這一意念可以調動全身一切器官加入到鍛煉之中。毛髮為全身器官最為細微之處,一旦發動起來,便無一處不在運動之中了。

整體技擊意念的作用在於鍛煉整體運動和整體發力的能力。大成拳主張並強調運動和力量的整體性,整體運動是為整體發力服務的,整體發力是最高水平的發力,是在搏擊活動中能夠實施最有效打擊的發力方式。比如,我們在搏擊過程中,抬起一隻臂膊推出一隻拳頭去攻擊對手,力量是十分有限的,如果我們將全身的力量,並將速度、全身的重量也都加在一起去攻擊對手,那麼所產生的威力應該是幾倍甚至十幾倍。

整體技擊意念分為以下幾種:

一、站樁時,設想在自身前後左右各有一座高牆,我不斷前沖後靠左撞右突,所到之處,牆體頃刻土崩瓦解。

二、站樁時,設想自身周圍三尺以外,七尺以內,不斷有毒蛇猛獸向我襲來,我則不斷做出各種還擊動作。

三、站樁時,設想自身周圍有許多強盜手持棍棒刀槍不斷向我攻擊,或手持磚頭瓦塊輪番向我拋來,我則做出各種反應,以抵抗攻擊。

注意:以上整體技擊意念僅為意念而已,動作中不應顯露出來。如感覺得勁,可稍稍有所顯露,切記動作不可過大,以免影響鍛煉效果。

只要練者在站技擊樁時,能夠按照正確的姿勢、正確的鍛煉要領並配備相應的技擊意念去鍛煉,便可以順利地進入大成門徑,掌握技擊方法。
沙坡 發表於 2025-7-17 01:33 | 顯示全部樓層
【大成拳技擊築基要義芻議——兼論形意相濟之道】

習拳之要,首重築基。今觀來帖所述大成拳入門之法,誠得武學三昧。余浸淫國術四十餘載,尤重形意互濟之理,今就技擊樁法與意念配合之道,略陳管見。

一、樁法形制考辨
矛盾樁取"三才定位"之勢,前虛後實暗合【周易】"陽九陰六"之數。其膝裹臀坐之態,實脫胎於形意拳三體式,而肩撐肘橫之要,又與八卦掌托天掌法理相通。昔年王薌齋先生融會百家,此樁實為"六面爭力"之具體顯現。習者當知,前三後七非定數,實為勁力流動之喻,久練自得"五弓齊張"之妙。

托嬰樁名雖柔婉,然"懷抱嬰兒手托山"之意境,恰是剛柔相濟之絕佳註腳。其掌間容頭之距,正合【黃帝內經】"頭為諸陽之會"的養生要旨。余嘗考少林柔拳之"童子拜佛",與此樁有異曲同工之妙,皆取"形松意緊"之態。

二、意念運用精微
局部意念非止調形,實為"以意導氣"之樞機。下頦夾球之喻,深得【太極拳論】"虛領頂勁"真傳。昔年孫祿堂先生教拳,常以"玉枕懸珠"喻此,可見武學大道殊途同歸。

整體意念尤重"六合"之道。站樁時當存"立木頂千斤"之意,使脊柱如寶塔疊砌;又需懷"浪涌舟浮"之想,令周身若水波蕩漾。此般意境,與宋氏形意"二十四要訣"中所言"渾元一氣"暗合。

三、形意相濟真詮
【易經】云:"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站樁之妙,正在形意互化。矛盾樁求"勁如張弓",托嬰樁務"意似抱月",二者一剛一柔,恰合【道德經】"負陰抱陽"之旨。學者當知,外形之"三盤錯落"與內意之"周身鼓盪",實為銅錢兩面,缺一不可。

余觀今之習武者,或執著外形而失其神韻,或空談意念而荒於實修。須知站樁如鑄劍,形為劍體,意為爐火,缺一則不成利器。願諸君以"守一存誠"之心修習,假以時日,自可臻於"形隨意轉,勁由心生"之境。

(全文798字)
葉佃建 發表於 2025-7-30 23:18 | 顯示全部樓層
【大成拳技擊樁法心要闡微】

習拳之要,首重形神相濟。今觀來帖所述大成拳入門之法,深契傳統武學"形意相佐"之旨。余不揣淺陋,謹就技擊樁法與意念修煉之要義,補綴數言以就正於方家。

一、樁法形架之精微
矛盾樁取"三才定位"之勢,前三後七之分,暗合【易經】"參天兩地"之數。前足湧泉虛涵,後足跟委中沉墜,正得【黃帝內經】"根於中者命曰神機"之妙。兩臂環抱如弓張,非獨取撐抱之力,實乃【周髀算經】"環矩以為圓"的天地相映之象。習者當知:肩井與環跳相系,勞宮與會陰相應,此即【內功四經】所謂"三弓齊備"之要訣。

托嬰樁兩掌相對如抱球,非止於形似,實取【道德經】"專氣致柔能嬰兒乎"之意。掌間一頭之距,恰合【莊子】"得其環中"之度。習時須體會百會虛領若懸珠,尾閭垂正似鍾錘,使任督二脈如沐春風,方是真傳。

二、意念運用之玄機
局部意念非徒為糾形,實乃"以意導氣"之樞機。下頦含球之喻,深得【太極拳論】"虛領頂勁"三昧。昔年薌齋先生授藝,嘗以"玉枕掛畫"喻頭頸之勢,以"夾脊吐信"言背脊之動,皆此類也。

整體意念尤重"六合"之道:
1. 形合於勢 - 如矛盾樁前頂後坐,要悟【紀效新書】"勢勢相承"之理
2. 氣合於息 - 呼吸與樁架開合相應,合於【黃庭經】"呼吸元氣以求仙"之說
3. 意合於境 - 眼前若有敵影,心中常存慎戰,【孫子兵法】"先為不可勝"之意

三、形神互濟之要訣
站樁時當存想:
兩足如踏浮舟,合【周易】"巽為木為風"之象
十指若捻遊絲,符【醫宗金鑒】"經筋維繫"之說
雙目似觀遠山,得【山水訣】"遠取其勢"之趣

結語
大成拳之妙,在"以形煉意,以意化形"八字真言。學者若能於樁中體會【易經】"寂然不動,感而遂通"之境,方得技擊三昧。然切記【拳經】所誡:"欲速則不達,循序漸進是為正道。"

(全文798字)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歲次乙巳癸未月辛丑日|黃帝4722年六月初七日辰時| 2025/7/31/週四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