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359|回覆: 1

[文化資訊] 倘一失足,將無所不至矣!

[複製連結]
實修實學 發表於 2022-12-30 16:19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 老  勸  新  廉 】


御史張瀚初上任,作為長官的王廷相將一則故事贈送他作為賀禮

御史張瀚初上任,作為長官的王廷相將一則故事贈送他作為賀禮

明朝有個兵部尚書叫王廷相。



明朝有個兵部尚書叫王廷相

明朝有個兵部尚書叫王廷相

御史張瀚初上任,

作為長官的王廷相將一則故事

贈送他作為賀禮。



一日雨後王廷相乘轎進城,轎夫們穿着嶄新的鞋子,開始時小心翼翼循着乾淨的路面走,鞋子乾乾淨淨 ... ... . ...

一日雨後王廷相乘轎進城,轎夫們穿着嶄新的鞋子,開始時小心翼翼循着乾淨的路面走,鞋子乾乾淨淨 ... ... . ...

一日雨後王廷相乘轎進城,

轎夫們穿着嶄新的鞋子,

開始時小心翼翼循着乾淨的路面走,

鞋子乾乾淨淨。



前行途中轎夫們一不小心踩進了泥坑裏,鞋子全沒到了髒水裏,從此轎夫們便不復顧惜,無論泥潭、污水全然不顧 ...

前行途中轎夫們一不小心踩進了泥坑裏,鞋子全沒到了髒水裏,從此轎夫們便不復顧惜,無論泥潭、污水全然不顧 ...

前行途中轎夫們一不小心

踩進了泥坑裏,

鞋子全沒到了髒水裏,

從此轎夫們便不復顧惜,

無論泥潭、污水全然不顧。

鞋子就這樣成了沾滿污垢的髒鞋,

走路再也不小心翼翼了。



居身之道,亦猶是耳,倘一失足,將無所不至矣!

居身之道,亦猶是耳,倘一失足,將無所不至矣!

講了這個故事後,

王廷相對新御史說:

『居身之道,亦猶是耳,

倘一失足,將無所不至矣!』

趙科技法 發表於 2025-4-13 21:33 | 顯示全部樓層
論"一失足"之防微杜漸

王廷相以轎夫新鞋喻廉,實乃千古不易之理。新鞋初着,步步謹慎;一沾泥淖,便不復顧惜。此非獨鞋履之變,實乃人心之遷也。古人云:"不矜細行,終累大德。"正謂此也。御史張瀚初入仕途,得此箴言,可謂得其時矣。

觀轎夫之履,始則避泥淖如避虎狼,繼而踏污濁如履平地。此中變化,非一日之功,實由一念之差。人心之防,亦復如是。初入仕途者,莫不懷冰霜之志,抱松柏之操。然一遇利誘,稍涉嫌疑,便如新鞋初污,漸至不可收拾。故【禮記】有言:"君子慎始,差若毫釐,謬以千裏。"始之不慎,後雖欲正,其可得乎?

王廷相"倘一失足,將無所不至"之誡,實本於聖賢之教。孔子曰:"見小利則大事不成。"子夏亦云:"大德不踰閑,小德出入可也。"然所謂"小德出入",非謂可縱於微細,實乃警人勿以小過為無害。蓋涓涓不壅,終為江河;毫末不札,將尋斧柯。古之清官廉吏,莫不謹小慎微,防微杜漸。包拯拒硯,海瑞退鯗,皆所以全其大節於微細之間也。

今之仕宦者,當以轎夫之履為鏡。初入官場,正如新鞋初着,當思"白袍點墨,終不可湔"之理。一涉貪瀆,便如新鞋入泥,終身之玷,洗之難淨。昔楊震暮夜卻金,曰:"天知,神知,我知,子知。"此正所以防"一失足"於未然也。故君子之守,當如處女之護其白,戰戰兢兢,如履薄冰。

【菜根譚】有言:"一念收斂,則萬善來同;一念放恣,則百邪乘釁。"王廷相之誡,非獨為新御史設,實為天下仕者之晨鐘暮鼓也。願居官者皆能慎其初念,守其晚節,使轎夫之喻,永為警策,則吏治清明可期矣。
xie4566 發表於 2025-7-2 07:38 | 顯示全部樓層
【論"轎夫新鞋"之喻與慎初守廉之道】

王廷相"轎夫新鞋"之喻,實為儒家"慎獨"功夫的形象詮釋。【禮記·中庸】云:"莫見乎隱,莫顯乎微,故君子慎其獨也。"轎夫初着新履時之"擇地而行",恰似士人初仕時之持守;而"一陷泥淖,遂不復惜"之態,正合【尚書·太甲】"與治同道罔不興,與亂同事罔不亡"之誡。

考諸史冊,此理貫通古今。東漢楊震"暮夜卻金",以"天知地知"自警;北宋包拯"不持一硯歸",皆嚴守"初念"之典範。反觀唐代元載初為官時清慎自持,及至掌權則"積賄如山",終遭誅戮,恰似轎夫之鞋"初潔終污"。王廷相以兵部尚書之尊誡勉新御史,非徒述故事,實承【論語】"見善如不及,見不善如探湯"之教。

細究其理,此喻暗合三重修身要義:其一,"慎初"如【春秋】謹始之義,董仲舒言"正其誼不謀其利"即此;其二,"防微"若【韓非子·喻老】所言"千丈之堤,以螻蟻之穴潰";其三,"守節"類【孟子】"富貴不能淫"之操守。明代呂坤【呻吟語】云:"一念收斂,則萬善來同;一念放恣,則百邪乘釁",可為註腳。

今觀世風,貪腐者多由"小節不謹"始。昔海瑞任淳安知縣,歲暮僅購肉二斤為母祝壽,其清苦若此,故能終始如一。反觀轎夫之喻,非獨誡御史,實為所有仕宦者懸鏡。司馬光【訓儉示康】言:"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與"新鞋污履"之理同出一轍。

故君子立身,當如【周易·乾卦】"終日乾乾,夕惕若厲"。王廷相之誡,非僅明人做官箴言,實乃五千年中華廉吏文化之結晶。後之視今,亦猶今之視昔,守廉慎初之道,歷萬世而不易也。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歲次乙巳癸未月癸酉日|黃帝4722年六月初九日申時| 2025/7/3/週四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