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6162|回復: 0

益气滋阴,且理气健脾,一家大小皆可食用的石斛佛手汤

[複製鏈接]
广东省中医院 發表於 2022-8-30 19:06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石斛(上)

处暑过后,标志着一年中最热的三伏天终于结束,暑热高温天气也渐渐离开大家。然而,经过连日高温炙烤、挥汗如雨的肆虐后,人体阴液不断消耗,平素体质较差、日夜劳累的人群便会元气大伤、津液尽耗,感到虚热缠身、五心烦热、口燥咽干、晚上不得安眠,浑身不自在,此时,一碗石斛汤也许能帮您把炎夏流失的阴液补回去。

石斛干燥药材

石斛干燥药材

民间有云:『北有人参,南有枫斗』,枫斗指的就是石斛的加工品,如果说人参是补气的佼佼者,那么石斛则是滋阴补益的珍品。因为野生石斛多生长在悬崖绝壁之阴处,生于石上,得水长生,所以古人认为,它是集天地之灵气、吸日月之精华生长而成的『仙草』,是禀水石之专精而补肾,夺中土之气化而补脾的养生滋补极品!而它苛刻的生长环境,也注定了它的稀有性,所以,石斛在古代非常珍贵,用十斛粮食才能换得一把,石斛的名字也因此而得。

新鲜石斛

新鲜石斛

历代本草对石斛的药用价值也是推崇备至,早在〖神农本草经〗,已将石斛列为上品,认为其主伤中,除痹,下气,补五脏虚劳羸瘦,强阴,久服厚肠胃。〖本草纲目〗将石斛列为药用,认为其能强阴益精,厚肠胃,补内绝不足,平胃气,益智除惊,轻身延年。而成书于唐开元时期的道家典籍〖道藏〗,更将石斛列为『中华九大仙草』之首。

佛手

佛手

今日推荐:佛手石斛圆肉煲瘦肉汤
材料:

瘦肉250克,佛手10克,石斛15克,桂圆肉30克,生姜3片,食盐适量。

佛手石斛圆肉煲瘦肉汤

佛手石斛圆肉煲瘦肉汤

做法:

先将瘦肉洗净、焯水;先向锅内加入适量清水煮沸,所有材料放入锅内,大火烧开,改小火煲1个小时,调味即可。

专家点评:

本汤是一种益气养阴、理气健脾的膳食,药性平和,适合全家老少食用。石斛甘凉,能益胃生津,滋阴清热;龙眼肉(桂圆)性甘温,能补心健脾,益气血,健脾健胃。两者的结合只是刚好温寒适度,可以起到调节和补充的作用。陈皮能理气理胃。与佛手的区别在于,佛手还能疏肝解郁,特别适合喜欢叹息、多愁善感的人。以上都是药性平和的产品。本汤还具有益气养阴、理气运脾的功效,特别适用于消化不良、易胃胀、反酸打嗝、情绪紧张、食欲不佳的人群。

戴坡 發表於 2025-7-3 21:28 | 顯示全部樓層
《石斛佛手汤养生旨要阐微》

石斛一物,诚如帖中所言,实乃禀天地至阴之性的药中上品。考《神农本草经》列其于上品,谓其"主伤中除痹,下气",此八字已道尽石斛调和中焦、通利关节之要义。然今人但知其滋阴之功,未尽识其"补五脏虚劳羸瘦"之全貌。盖石斛得金水相生之性,非独养阴,更能引肾水以济心火,此所以《本草备要》特言其"清胃除虚热"之妙。

至若配伍之道,此汤尤见匠心。佛手辛香微苦,本为疏肝理气之品,与石斛相伍,正合"肝为刚脏,非柔不克"之旨。昔年叶天士治肝郁化热之证,常以辛凉流动之品佐甘润之物,此汤佛手配石斛,恰是异曲同工。更妙在佐以桂圆肉,甘温培土以制石斛之凉,暗合"壮火食气,少火生气"之经旨。生姜三片尤为点睛,既防阴药碍胃,又助药力四达,深得仲景用姜枣调和营卫之三昧。

然须明辨者有三:一者石斛品类繁杂,霍山米斛气清味薄,最得金水之精;铁皮石斛胶质丰盈,擅养胃阴;若用黄草石斛,则当增量方效。二者阴虚火旺者宜去桂圆,加麦冬五钱;肝郁甚者当添绿萼梅二钱。三者汤虽平和,然中焦湿盛者慎用,恐甘润助湿,当先以藿香、佩兰芳化醒脾。

此汤暗合"秋冬养阴"之训,尤宜处暑后服食。然养生之道,贵在知常达变。昔张景岳言:"善补阴者,必于阳中求阴。"故饮此汤时,当佐以导引之术,使阴得阳助而生化无穷。晨起可习"调理脾胃须单举"之法,夜间宜作"鸣天鼓"之功,则汤药外敷,导引内运,自可收事半功倍之效。

《黄帝内经》云:"阴平阳秘,精神乃治。"此汤之设,非为口腹之欲,实乃调燮阴阳之具。吾辈养生,当师古而不泥古,如此方得石斛"轻身延年"之真谛。
郝岢 發表於 2025-7-26 17:12 | 顯示全部樓層
《石斛佛手汤养生机理考释与配伍精要》

(一)药性本源考
石斛位列《神农本草经》上品,其"强阴益精"之效实禀天地阴阳之精微。李时珍《本草纲目》详述其"得水石之性",乃因野生者多附崖石而生,夜承露华,故具"厚肠胃、补内绝"之殊功。考《道藏》尊为九大仙草之首,正合道家"致虚极,守静笃"的养生要旨。其名"斛"者,非独言其珍贵,更暗合古量器"斛"之象,喻其能纳天地精气如量器之容物。

(二)配伍机理析
此汤暗合"君臣佐使"古法:石斛为君,滋阴之力如甘霖润燥;龙眼肉为臣,既制石斛凉性,又启"阳生阴长"之机,《本草求真》谓其"补心脾而不滞";佛手为佐,取《滇南本草》"疏肝气而不峻"之妙;生姜为使,承仲景"和胃气"之法。四者相伍,恰合《内经》"阴平阳秘"之道,尤宜处暑后"阳消阴长"之令。

(三)辨证施用要诀
1. 阴虚火旺者:可加麦冬15克助石斛养阴
2. 肝郁甚者:佛手可增至15克,另加玫瑰5朵
3. 脾虚湿重者:当减龙眼肉半量,加白术10克
4. 童稚之体:石斛量减至8克,加山药20克

(四)煎服法度
谨遵《炮炙大法》"石斛入汤当先煎"之训,宜以陶罐先煮石斛30分钟,后下诸药。火候当如《养生论》所言"武火煮沸,文火养之",使药力如春泉缓释。服法忌空腹,宜餐后一时辰温服,此乃取"胃气存则药力行"之理。

结语:此汤方融汇本草精要,既承《饮膳正要》食养之旨,复得《医学启源》配伍之妙。然须谨记《千金方》"食疗不愈,然后命药"之诫,若虚损已甚,尚需配合针药调理。今人用之,当辨体质而损益,方不负古人"上工治未病"之遗训。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