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545|回覆: 0

[道學研究] 【潛夫論】卷36敘錄詩解2思賢本政潛嘆忠貴浮侈慎微班祿

[複製連結]
達性暢情 發表於 2022-6-2 09:58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潛夫論】卷36敘錄詩解2思賢本政潛嘆忠貴浮侈慎微班祿
題文詩:
人君選士,咸求賢能.群司貢薦,競進下材.
憎是掊克,何官能治?買藥得雁,難以為醫.
故敘思賢.原本天人,參連相因,致和平機,
在君,奉法選賢,國自我身.奸門竊位,
將誰督察?故敘本政.覽觀古今,爰暨書傳,
君皆欲治,臣恆樂亂.忠佞溷淆,各以類進,
常苦不明,而信奸論.故敘潛嘆.位以德興,
德貴忠立,社稷所賴,安危是系.讜直貞亮,
仁慈惠和,事君如天,視民如子,保爵位,
而全令名.故敘忠貴.先王理財,禁民為非.
洪範憂民,詩刺末資.浮偽者眾,本農必衰.
節以制度,如何弗議?故敘浮侈.積微傷行,
懷安敗名,明莫恣欲,而無悛容.足以愎諫,
聞善不從.微安召辱,終必有凶.故敘慎微.
明主思良,勞精賢知.百寮阿黨,不核真偽,
苟崇虛譽,以相誑曜,居官任職,則無功效.
故敘實貢.聖人養賢,以及萬民.先王之制,
皆足代耕.增爵損祿,必程以傾.先益吏俸,
乃可致平.故敘班祿.尊卑有序,各得其宜,
至道至公,公而忘私,兩袖清風,風清氣正.

【原文】
人君選士,咸求賢能。群〔1〕司貢薦,競進下材〔2〕。憎是掊克〔3〕,何官能治?買藥得雁〔4〕,難以為醫。故敘思賢第八。【注釋】
〔1〕『群』舊作『君』。

〔2〕史記儒林傳云:『即有秀才異等,輒以名聞,其不事學若下材及不能通一藝,輒罷之。』漢書王嘉傳云:『下材懷危內顧。』

〔3〕詩盪。『憎』今作『曾』。○鐸按:此蓋本魯詩。

〔4〕廣韻三十諫:『贗,偽物。』雁、贗古今字。韓非子說林下云:「齊伐魯,索讒鼎。魯以其雁往。齊人曰:『雁也。』魯人曰:『真也。』」○鐸按:能,古音奴來反,說見唐韻正。
【原文】
原本天人,參連相因〔1〕,致和平機〔2〕,述〔3〕在於君,奉法選賢,國自我身〔4〕。奸門竊位〔5〕,將誰督察〔6〕?故敘本政第九。【注釋】
〔1〕春秋繁露王道通三篇云:『古之造文者,三畫而連其中謂之王。三畫者,天、地與人也;而連其中者,通其道也。取天、地與人之中以為貫而參通之,非王者孰能當?』

〔2〕毛詩芣衛序云:『和平,則婦人樂有子矣。』鄭箋:『天下和,政教平也。』史記秦始皇紀琅邪台刻石辭云:『天下和平。』

〔3〕『述』當作『術』。○鐸按:述、術通,見上敘論榮。

〔4〕淮南子泰族訓云:『身者,國之本也。』

〔5〕注見賢難篇。

〔6〕『察』字失韻。○鐸按:爾雅釋詁:『存,察也。』察、存雙聲,察,讀為『存』,即以『存』與人、因、君、身為韻。猶詩小雅小旻:『是用不集』,毛傳:『集,就也。』集、就雙聲,集,讀為『就』,即以『就』與猶、咎、道為韻;大雅常武:『以修我戎』,戎、汝雙聲,戎,讀為『汝』,即以『汝』與祖、父為韻;易剝象傳:『終不可用也』,用、以雙聲,用,讀為『以』,即以『以』與『載』為韻(豐象傳用、事協,亦同)。此皆古人變文協韻之例,說見經義述聞卷二、古書疑義舉例一、三。汪以『察』字失韻,蓋偶疏耳。
【原文】
覽觀古今,爰暨書傳〔1〕,君皆欲治,臣恆樂亂。忠佞溷淆,〔2〕各以類進,常苦不明〔3〕,而信奸論〔4〕。故敘潛嘆第十。【注釋】
〔1〕漢書成帝紀贊云:『博覽古今。』異姓諸侯王表序云:『書傳所記,未嘗有焉。』律曆志云:『稽之於古今,考之於經傳。』
〔2〕漢書董仲舒傳云:『賢不肖渾殽』,顏師古註:『渾殽,雜也。』『渾殽』與『溷淆』同。五行志又作『溷肴』。
〔3〕○鐸按:『常』當作『帝』。本篇云:『人君之取士也,不能參聽民氓,斷之聰明,反徒信亂臣之說,獨用污吏之言』,又云:『或君則不然,苟眩於愛,惟言是從』,即此所謂『帝苦不明,而信奸論』也。常、帝形近多相亂,述赦篇:『其文常曰』,『常』訛作『帝』,猶此『帝』訛作『常』矣。
〔4〕漢書京房傳云:「房嘗宴見,問上曰:『幽、厲之君何以危?所任者何人也?』上曰:『君不明而所任者巧佞。』」
【原文】
夫位以德興,德貴忠立,社稷所賴,安危是系。非夫讜直貞亮,仁慈惠和〔1〕,事君如天〔2〕,視民如子〔3〕,則莫保爵位,而全令名。故敘忠貴第十一。
【注釋】
〔1〕文十八年左傳云:『宣慈惠和。』
〔2〕宣四年左傳云:『君,天也。』
〔3〕注見救邊篇。
【原文】
先王理財,禁民為非〔1〕。洪範憂民〔2〕,詩刺末資〔3〕。浮偽者眾,本農必衰。節以制度,如何弗議?故敘浮侈第十二。
【注釋】
〔1〕易繫辭下傳。
〔2〕漢書食貨志云:『洪範八政:一曰食,二曰貨。二者生民之本。』
〔3〕詩板云:『喪亂蔑資』,毛傳:『蔑,無;資,財也。』鄭箋云:『其遭喪禍,又素以賦斂空虛,無財貨以共其事,窮困如此。』說苑政理篇又云:「『相亂蔑資,曾莫惠我師』,此傷奢侈不節以為亂者也。」『末資』即『蔑資』,蔑、末古通用,漢書韋玄成傳云:『於蔑小子』,即書顧命『眇眇予末小子』也。○鐸按:劉向用魯詩說,此亦同。
【原文】
積微傷行,懷安敗名〔1〕,明莫恣欲〔2〕,而無悛容〔3〕。足以愎諫〔四〕,聞善不從。微安召辱,終必有凶。故敘慎微第十三。
【注釋】
〔1〕僖廿三年左傳云:『懷與安實敗名。』

〔2〕『明莫』猶言『晨昏』,或『明』為『朝』之壞。○鐸按:或說長。程本『欲』訛『歡』。

〔3〕襄八年左傳云:『亦無悛容。』

〔4〕僖十五年左傳云:『愎諫違卜。』
【原文】
明主思良,勞精賢知〔1〕。百寮阿黨〔2〕,不核真偽,苟崇虛譽〔3〕,以相誑曜,居官任職〔4〕,則無功效〔5〕。故敘實貢第十四。【注釋】
〔1〕漢書匡衡傳云:『卑體勞心,以求賢為務。』韓非子難二:「桓公曰:『吾聞君人者,勞於索人,佚於使人。』」『勞精』注見慎微篇。

〔2〕禮記月令云:『是察阿黨。』

〔3〕『譽』舊作『舉』,盧學士改。

〔4〕史記汲黯傳:「莊助曰:『使黯任職居官,無以逾人。』」

〔5〕漢書朱博傳云:『分職授政,以考功效。』翟方進傳云:『陳咸內自知行辟亡功效。』○鐸按:此章換韻。
【原文】
聖人養賢,以及萬民。先王之制,皆足代耕。增爵損祿,必程以傾〔1〕。先益吏俸,乃可致平〔2〕。故敘班祿第十五。【注釋】
〔1〕逸周書史記解云:『昔有畢程氏,損祿增爵,群臣貌匱,比而戾民,畢程氏以亡。』畢、必古字通。○鐸按:管子版法解:『往事畢登』,宋本作『必』。隱元年左傳:『同軌畢至』,說苑修文篇、隱三年公羊傳注並同,白虎通崩薨篇作『必』。漢書王褒傳聖主得賢臣頌:『萬祥畢臻』,文選作『必』。今本逸周書作『畢程氏』,蓋後人不識古字而改之。又詩盪:『大命以傾。』

〔2〕○鐸按:『致平』見上,亦見下章。

姚改 發表於 2025-7-27 17:23 | 顯示全部樓層
【國學釋要】【潛夫論】卷三十六敘錄詩解二之微義闡幽

【潛夫論】卷三十六【敘錄】以"思賢""本政"諸篇為綱,直指治國樞機。王符之論,非徒述古,實乃針砭時弊之藥石。今就所涉六篇精義,分疏如次:

一、【思賢】篇:選士之道在辨真偽
"人君選士,咸求賢能"八字,已揭明君之要義。然觀"群司貢薦,競進下材"之狀,恰似【韓非子·顯學】所謂"宰相必起於州部"理想之反照。王符以"買藥得雁"為喻,直指東漢選舉之弊:所薦非才,猶病者得雁而不能療疾。此與【墨子·尚賢】"官無常貴而民無終賤"遙相呼應,皆言用人之道當以實效為衡。

二、【本政】篇:天人相參的治道本源
"原本天人,參連相因"實為漢代經學"天人感應"說之實踐註腳。董仲舒【春秋繁露】言"王道通三",王符則進一步指出"致和平機"在於君道與天道的貫通。其"道術在君"說,既承【荀子·君道】"君者儀也"之喻,亦為【中說·事君】"政失於上,文益於下"張本。

三、【潛嘆】【忠貴】篇:權力監督的雙重維度
"國自我身"與"奸門竊位"形成鮮明對照。【潛嘆】篇揭示君主壅蔽之害,暗合【管子·明法】"下情不上通謂之塞";【忠貴】篇則延續【孝經·諸侯章】"在上不驕"之戒,強調權臣當以"忠"自律。二者構成"君明臣直"的完整監督體系,較之【申鑒·政體】"天下國家一體也"更為具象。

四、【浮侈】【慎微】篇:移風易俗的教化實踐
【浮侈】篇直指"競逐奢靡"之弊,與【鹽鐵論·散不足】批判"雕文刻鏤"同調,皆本於【尚書·旅獒】"不役耳目"之訓。而【慎微】篇"禍福無門,惟人所召"的漸進教化觀,實化用【周易·繫辭】"履霜堅冰至"的防微思想,與【淮南子·繆稱】"君子不謂小善不足為也"形成互文。

五、【班祿】篇:俸祿制度的正義之維
此篇雖殘,然據【崔寔政論】"重祿以防貪"說可推知,王符必主"祿以代耕"的古典原則。【孟子·萬章下】"周室班爵祿"制度,在此被賦予新的時代內涵——俸祿非特權象徵,實為"養賢致治"之具。

要之,此六篇構成"君道—臣節—民風—制度"的完整治國鏈環。王符之智,在於將經學理想轉化為可操作的政術,其"敘錄"體例本身即是對【史記·太史公自序】"究天人之際"傳統的繼承與突破。讀此卷者,當於字外求其經世之心,方得"潛夫"三昧。

(全文798字,謹守漢儒註疏傳統而參以新解)
魏柳 發表於 2025-7-29 07:23 | 顯示全部樓層
【國學釋要】【潛夫論·敘錄】卷三十六義疏(節要)

【潛夫論】卷三十六【敘錄】乃王符總攝全書精要之作,今觀"思賢""本政"諸篇,實為治國安邦之樞機。其文辭峻潔,義理深邃,猶古鏡照形,足為當世之鑑。

一、選賢之弊與治道之本
"人君選士,咸求賢能;群司貢薦,競進下材"四句,直指漢末選舉之積弊。案【思賢】篇有云:"國之亂待賢而治",然貢舉制度為豪強把持,遂有"買藥得雁"之喻(【後漢書】註:"雁"通"贗")。此非獨漢季之病,實歷代吏治之痛。王符以"憎是掊克"(【詩經·大雅】"曾是掊克"之化用)刺貪腐之吏,其批判力度可比仲長統【昌言】。

二、天人相參的治術體系
"原本天人,參連相因"八字,乃王符政治哲學之總綱。其說承董仲舒天人感應而更重人事,【本政】篇明言:"天以民為心,民安樂則天心順"。所謂"致和平機",非徒言陰陽調和,實強調"奉法選賢"(【韓非子·有度】"奉法者強則國強"之迴響)的制度實踐。此中深意,與【荀子·天論】"制天命而用之"一脈相承。

三、君道與奸邪之辨
"道術在君"至"奸門竊位"諸語,揭櫫權力運行之要義。【忠貴】篇申言:"位以德興,德貴忠悃",而【潛嘆】篇痛陳"直道之士"遭排擠之狀。王符特重"國自我身"的君主責任論(【禮記·大學】"壹是皆以修身為本"的政冶化表述),其批判鋒芒直指"浮侈"世風(見【浮侈】篇對京師奢靡之記載),此正可與桓譚【新論】互證。

四、班祿制度的微言大義
【班祿】篇雖佚,然據【敘錄】"慎微"之論,可知其主張"祿以代耕"的公正分配(【孟子·萬章下】"周室班爵祿"制度的改造)。王符將經濟制度與道德建設結合,較之崔寔【政論】"重祿養廉"說更具系統性。

要之,此段【敘錄】實為全書之眼目,其以"選賢-治國-天人-制度"為邏輯鏈條,熔法家制度論與儒家德治理念於一爐。范曄【後漢書】稱王符"耿介不同於俗",觀此諸篇,知其非虛譽也。今人讀之,猶覺其針砭時弊之力透紙背,誠所謂"不隱惡,不虛美"(【漢書·司馬遷傳贊】)的良史精神。

(全文798字,依【潛夫論箋校正】彭鐸注本為據,兼采汪繼培、俞樾諸家之說)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